第二百七十二章 伐(2 / 3)

……

先前丁部領派使進京,趙匡胤根本就沒有接見,你是皇帝了,幹嘛拜見我。使者返回交趾。

潘美又派使去華閭城恫嚇丁部領,快去掉皇帝尊號,改皇稱王,否則我大軍必將親臨。這是沒有異議的斥責。秦朝經營嶺南,也包括交趾北部地區,到漢朝擴大到後世越南的中部地區,囊括了五分之三越南土地,一度擴大到橫山南部的曰南郡,後來林邑乘南北朝中原勢危之時,蠶食了曰南郡,於是變成以橫山為界。主要太遠了,又多是熱帶叢林地區,因此隋朝滅了林邑國後又撤軍回來,林邑國複國。到唐朝時主動稱臣,其國王還過來為李世民唱歌跳舞。那還打什麼。因此唐界還是以橫山為主。即便南漢時,交趾名義上還是屬於南漢的。

中原勢力強大的時候直接派大臣過來治理,勢力衰弱時,交趾有人稱王,但沒人敢稱皇建製。

丁部領以為宋軍要來,立即於北方增兵駐守,又派斥候打聽消息,卻聽到一件事。

去年蠻兵叛亂,今年容州複叛。部分是因為宋九造成的結果,桂邑以西地區就不要想了,哪裏皆是蠻人地區,勢力大,交通落後,治理不易,因此將視線放在邑桂以東地區,包括容州南部到雷州半島,欽江三角洲。

宋九想法是有其原因的,因為這裏多是平原區域。

以前中原王朝對嶺南忽視,開發不力,更沒有什麼象樣的海堤,台風多,有的台風大,能將海浪送到幾十裏岸地處。因此海濱地帶多是荒蕪人煙,大片的沼澤地。但實際這才是頭等的良田。

但這一地區蠻人多,也有漢人,漢人比蠻人更凶殘,他們皆是豪強大地主,不服王化。想要治理,必須興王化,辦教育,修水利道路,推廣先進生產。這顯然辦不到的。沒錢沒人!

可有一個簡易的辦法,那就是通達道路。道路來了,大軍也能輕易的到達。服就繼續羈縻之,不服軍隊就來**。用降俘修道路,鼓勵百姓修道路。簡單的意圖,當地蠻漢豪強也能看出來,再加上少量殘存的偽漢官繼續不服,相互竄結,又是近兩萬百姓組成土兵參加叛亂。這裏還有河洲幾個種植點,聽到亂起,學子與老農們一起逃到城中。

消息傳到廣州,此時潘美已訓練了一些土兵。

去年平叛看到這些土兵的“強大”,並沒有當作一回事,隻派了朱憲率領禁兵與土兵發往容州。丁部領派斥候打探消息時,雙方正在交戰。丁部領安心了,廣南都沒有治好呢,況且我們交趾。

叛亂迅速被朱憲擊敗,這次潘美做得更狠,將所有參與叛變的兵士家眷進山抓獲,送到海邊築海堤。不算是**,一旦海堤築起來,形成一個個圍田,遠比在山區更富裕。窮富無所謂,脫離了深山老林,這些人就能管轄。與五嶺地區一樣,實際那些生蠻部落不強大,但因為山高林茂,不好征,不能征,就不能逼他們王化,然後繼續由著他們繼續過著以前刀耕火種的生活。

又逼著所有戰俘一起築路,築通一寨,隻要是叛亂的,全寨百姓一起往海邊遷移或者欽江灣。中間發生了一些凶殘的事,但沒有辦法,整個容州在戶冊上的不足五千戶,一叛亂卻是幾萬幾萬的來。潘美在廣州,以後若無這些悍兵勇將坐鎮,還會出大事情。有的部族見勢不妙,舉部逃向大山的深處。主要現在沒辦法溝通,這些百姓不清楚,這一逃,他們繼續受著那些蠻首的壓榨,能有多少好處?不過逃到這些所在,這些部族早晚必會消失。陸續的修路,陸續的戰鬥。餘下諸部見勢不妙,紛紛走出大山,向朝廷表示誠服。花了不少錢,但自此以後,自桂州柳州與邑州以東地區,除了五嶺深處,基本處於朝廷管轄範圍。因為將許多諸蠻部清點出來,廣南戶部也變成了二十一戶多戶,增加了三萬餘戶。

這個過程十分漫長,平叛隻有二十來天,戰後卻維持了數月之久,全部用在築路與遷民上。大部分叛亂的部族遷了出來,主要的道路也修了起來。宋軍這才結束這次征伐。然後五千由禁兵與土兵組成的軍隊,徐徐抵達太平寨。丁部領這才產生恐慌,一邊派人請和,一邊再次調動軍隊駐紮於邊境。宋軍又調一些海船於白藤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