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2 / 3)

《中國當代名家詩歌經典》序言也許,對於新時期的新詩而言,這本詩選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本詩本身就是遺憾的藝術哪裏會有絕對好的“詩選”?然而,我們確信,它又是迄今為止好的選本之一,它理應擁有廣大的讀者。這不僅僅因為編者明了整個新時期新詩的軌跡與細微的流變,沒有漏掉有共識的佳作;還在於它有別於其他選本、不追隨習俗、不依從慣例的獨立品格。它堅決拒絕贗品。

編選這部詩選的主旨,首先是幵放性與包容性。關注早巳聲名卓著的詩人開拓性的創造;遴選不同潮流具有藝術新質的篇什;尋覓並不知名的作者頗為動人的篇章;在新時期藝術多元並存的大背景下,在浩如煙海的作品中分門別類、字斟句酌,編者隻為詩而慶幸、沉醉,卻忘記了詩人。或許,一部好的詩選它的頁碼之間是純金連綴的鏈環,其中每個環節,無論它采自哪座礦山、由誰采來,都該有足夠的含金量。它的開放性有著廣闊的容納,不是某個流派的產物;它對品質的要求又一絲不苟是不同詩觀中各有代表性的詩行。

好詩,應當經得住時間的汰洗和選擇。一些曾引起轟動的篇章,其“爆炸性”雖仍有回音,可有如爆竹,爆炸就是自身的破滅。盡管它們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但時過境遷,重讀那些文字,離開具體的語境已無法再喚起人們的激情,甚至有的作者本人也並不看重。也許,陰錯陽差,一首詩可以使人一夜成名,可詩人的成名作常常不是其代表作,鑒於此,對一些一時傳誦的“名篇”也隻能“忍痛割愛”。

在這裏,我們雖然注重詩人寫什麼,但更重要的是注重詩人寫出了什麼,是否具有獨到的體驗和詩的敏感與發現。

編詩選是十分瑣細且工作量浩繁的事情。披沙揀金、選優拔萃,頗耗費心神。這些詩是在初選的近千首詩中,反複比較、斟酌後再選出的二百餘首詩作,不能說字字珠璣,但每首詩都有其自身的魅力。一首好詩是經得起反複閱讀的,每讀一次似乎都有新的意味;讀者共同參與創造,每個人都會在詩中加入、印證自己的體悟和經驗,從中找到自己想說卻說不出來的話。

需要說及的,這是新時期精粹短詩的選本,限於篇幅,隻對一些優秀的長詩、組詩中能獨立成章者節選了部分。如果可能,以後可以另行編選長詩、組詩卷。

由於詩的產量過多每年有近六萬首問世,好詩,隻能以選本的方式流傳。作為新時期的詩選,編者相信這是年新詩的重要選本。在這詩意匱乏的年代,追求詩意的生存者會從這裏找到心靈的撫慰。而熟悉這些詩人的讀者,也會從這本詩選中重新認識一些詩人,並為其重新“命名”。

《人民文學》新詩人詩選序言當人們將文學理論稱為“詩學”的時候,那是說詩是文學的本質和靈魂。或許基於此,作為一本純文學期刊,《人民文學》創刊之始,便尤為注重發表當代的優秀詩作,並不吝篇幅,先後刊載了《嘎達梅林》、《阿詩瑪》等多部長詩,以及諸多詩人的精美詩章,一以貫之地保持了文學的高度和純度。可以說,關注文學中的文學是這本期刊的傳統,盡管詩的篇幅並不多,但以少許勝多許,其分量和影響,曾被認為可以和刊物的小說並駕齊驅。

年代,《人民文學》曾推出了聞捷、公劉、邵燕祥、梁上泉、李瑛、白樺等一大批蜚聲詩壇的青年詩人;新時期以來,一些重要詩人的重要作品多在刊物發表,尤其是一些青年詩人,或在此成名,或在此刊出其代表作,那些具有震撼力的有深度抑或藝術上的精微之作,不斷地為刊物增輝。這些詩人也多成為各種不同藝術觀念、不同寫作方式的領銜者,並由此構成了詩的美麗、神奇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