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2 / 3)

隋朝軍事外交的強盛(2):在《後庭花》歌裏勢如破竹

後主陳叔寶像

一說到南朝,大家都會想起那句著名的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朝是東晉滅亡之後建立的4個朝代總稱,即宋、齊、梁、陳4個國家。與北朝相比,南朝一無外患之憂,二無戰亂之頻,朝代更迭隻是在上層統治者之家輪流坐莊,曆次改朝換代都僅僅是軍事政變,而非起義戰亂,因此對社會經濟和下層百姓都影響不大。因此,與北朝戰亂頻繁的形勢相比,南朝局勢更加安定,更加利於人民生產生活。但很不幸的是,南朝的皇帝室卻一輩不如一輩,劉宋尚有“元嘉之治”,蕭齊也有幾個守成皇帝,但蕭梁卻是書生治國,百無一用,引發了侯景之亂,使得南朝元氣大傷,墊底的陳朝則完全沒有了底氣,是南朝四代中疆土最小實力最弱的一個,從誕生的那天起,就已注定它不會有多大作為,隻是偏安於江南一隅,苟延殘喘,無法發展壯大。

最不幸的是,屋漏偏逢連雨天,南朝的疆土不僅出產動不動就篡權奪位的將軍——像宋朝的建立者劉裕為東晉的軍官,齊朝的建立者蕭道成是宋朝的南兗州刺史,梁朝的建立者是齊朝的雍州刺史蕭衍,陳朝的建立者是梁朝大將陳霸先——而且盛產喜歡無病呻吟、遣詞造句的文人皇帝,如梁朝的建立者蕭衍擅長文學,而陳朝的後主陳叔寶則是所有皇帝中文學素養出類拔萃者之一。

陳叔寶身世也頗為曲折,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生在帝王家,長在蜜罐中,魏征所說:“後主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既屬邦國殄瘁,不知稼穡艱難”的評語,基本上是後主10歲後的簡曆。其實,陳後主在兩歲時就被西魏亂軍擄走,一直作為人質,直到陳叔寶10歲左右,才得返回建康。按理說,像他這樣的經曆,應該為他的帝王事業增添一些閱曆和上進之心,就像秦王嬴政的父親一樣,起碼能做到守業有成,但很遺憾地是此君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隻熱衷於吟詩賦對、詩詞書畫,於治國大略則無一上心。

說起來,陳叔寶的帝王之位也得來不易,父皇剛剛咽氣,陳叔寶就被二弟陳叔陵從背後砍了一刀,多虧刀鈍,才沒有要了後主的性命,隨後三弟陳叔堅又圖謀不軌,也全賴幾位舊臣舍命出力,才化險為夷。可能是想到帝王來之不易,也可能弟弟的那一刀的後遺症,陳叔寶登上皇位後,立刻就陷入燈紅酒綠之中,醉生夢死之境。當然文人氣質的他也不像暴君那樣胡作非為,打打殺殺,而是追求更高的人生情調,整天喝酒賦詩,唱曲會文,走向了末世狂歡的亡國之路。

當皇帝難,但當一個亡國的皇帝則很容易,陳叔寶成事不足,敗家則非常有餘。本來陳朝到他的手裏已經是風雨飄搖了,他雖說是皇帝,但也隻能算是大一點的地方軍閥而已,翻開地圖可以看到,陳朝北麵是長江,荊襄及其西麵則是北周的領土,他的疆域還不如三國時東吳的多。即便是這麼一小塊土地,也隻是名義上的榮譽皇帝,陳朝境內大大小小的地方軍閥星羅棋布,他們大多從梁末起就在當地任職,自陳建立後一時也無力改變這樣的狀況,隻能承認既成事實,他們對這個小朝廷陽奉陰違,各懷鬼胎,陳朝的政令隻不過是在都城周圍地區管用,陳後主實在是關起門來做皇帝,隻能坐井觀天了。但南方自古是富饒之地,經濟發達、商品活躍,占盡地利之便,正好此時北朝內亂不止,外患又至,無暇南顧,又占有天時之利,如果換作一個有作為的帝王,也許能夠重振旗鼓,東山再起,然而南方的和風細雨哺育出了一位愛詩文曲賦,更愛美女佳人,唯獨不愛江山社稷的文人君王、多情皇帝,演繹出了一曲“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後庭花”的曠世絕唱。

作為一個有文化的皇帝,陳叔寶非常摒棄庸俗的國政俗務,向往高雅浪漫的精神大餐,對他來說,端莊肅穆、空空蕩蕩的皇宮顯然過於壓抑無趣,坐在裏麵完全沒有作詩賦歌的衝動和欲望。於是乎上任伊始,就在光昭殿前建起了臨春、結綺、望仙三個閣樓,“各高數十丈,連延數十間,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雜植奇花異卉”,和自己臭味相投的幾個朝臣,如為人寬和的溫裕,擅長詩書的宰相江總,善解人意、能說會道的尚書孔範,君臣三人常常通宵達旦以詩會友、鼓瑟彈琴。為滿足自己的私欲,陳後主不停地加重對人民的稅賦盤剝,以至於“督責苛碎,聚斂無厭,士民嗟怨”。政府可控製人口從劉宋時期的906870戶,減少到50多萬戶。

隨著隋文帝收後梁、平突厥的戰略任務告一段落,對南朝用兵就提到了議事日程。隋文帝先采取遊擊戰術,對陳朝采取打了就跑的騷擾戰,立足於削弱陳朝的綜合國力,每逢江南將要收割莊稼的季節,就在兩國邊界上集結人馬,虛張聲勢,假裝要進攻陳朝,使得陳朝忙於備戰而無暇農務。一年歉收並不可怕,可怕的十年年年歉收,眼看著成熟的莊稼毀在了地裏,陳朝的農業生產由此一蹶不振。這種虛虛實實的狼來了的故事演多了,守軍的警惕性和士氣也鬆懈下來,為隋軍實施突擊行動和先發製人埋下了伏筆。不僅如此,隋兵還經常派出小股部隊襲擊陳軍糧倉,鑽探軍情,綁架人質,在陳朝製造恐怖氣氛。而陳朝對於這種遊擊戰略卻疲於應付、真假難辨。

等到時機成熟後,公元588年,隋文帝派他的兒子晉王楊廣、丞相楊素擔任元帥,賀若弼、韓擒虎為大將,率領51萬大軍,號稱百萬,兵分八路,準備打過長江去。

可笑的是,當大軍壓境、兵臨城下時,那位陳叔寶同誌正跟寵妃、文人們醉得七顛八倒,他收到警報,連拆都沒有拆,就往床下一丟了事。還自誇有長江天塹,自古隔斷南北,隋軍豈能飛渡。最讓人莫名其妙的是,當前方的將領在浴血奮戰,為他的江山廝殺時,這位陳後主竟然和統兵大將的老婆搞在了一起,公然給這位將軍戴起了綠帽子,試想,這樣的君王哪個將軍能不寒心,戰鬥的進行毫無懸念,陳朝官兵跑得跑,降的降,陳後主既無抵抗之意,又無就義之心,乖乖當了隋軍俘虜。之後,隋文帝又一鼓作氣平定了南方豪族的叛亂,沉重地打擊了地方割據勢力,完成了對江南的絕對統一。

陳朝滅亡,南北重新統一,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270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麵,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二次大統一,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強盛的新朝代,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有史學家在評價這次統一時說,經過漫長戰亂蹂躪的漢族已經消沉、疲憊、頹廢、迷惘,中國已經接近死亡了,在中國占統治地位的已不是漢人,而是被漢人稱之為蠻夷的民族。從這個高度出發,他們認為楊堅的這次大統一,拯救的不僅僅是河山,更是漢文化。所以,有人甚至把楊堅稱為“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隋朝政治管理的出色(1):新時代的開創者

隋朝疆域圖

在中國曆朝曆代中,楊堅雖不能說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稱職的皇帝,但卻被公認為是才智最高的皇帝。在他的精心治理下,隋朝迅速強大繁榮起來。他不僅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他所建立的統一帝國,最強盛的時候,版圖東起大海,西到新疆,南抵雲廣,北至大漠,東西4600餘公裏,南北7400餘公裏,基本上奠定了中國今後王朝的版圖範圍,成為統一的模版和示範工程。而且在他的手中,隋朝成為政權穩固,社會安定,戶口銳長,墾田速增,積蓄充盈的強盛國家。後人一般將隋文帝的大治譽為“開皇之治”。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個百廢待興、百亂待治的局麵,隋文帝大刀闊斧地對政治製度進行了一係列重大改革。

隋朝以前,自西漢至南北朝,曆朝曆代基本沿襲秦朝官製,日久生弊,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為加強中央集權,楊堅采納按照少內史崔仲方的建議,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製,北周的官僚體製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很原始、極混亂。六官製,稱謂複雜,職掌不明,辦事效率低下,並且將秦、漢、魏、晉、南朝各代的中央官職全部打碎了再重新組合。在中央設立三師與三公,給予這些職位很高的生活待遇和特權。三師是榮譽稱號沒有實際權力,三公雖然也有臣屬,也參與國家政務,但僅僅是顧問性的機構,沒有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