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A國家資料館-第一次俄羅斯戰爭
1975 年 4 月 13 日,德俄戰爭爆發,“賽橋”實際控製德國政府並宣布成立無政府資本主義國家。
此時,德國總統弗裏德裏希麵臨巨大壓力。一方麵要應對外部戰爭壓力,另一方麵還要處理國內“賽橋”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將軍海因裏希·施特勞斯積極與總統商議對策,他們決定先集中精力應對德俄戰爭,穩定局勢後再解決國內權力分配問題。
5 月 10 日,俄羅斯軍隊發起“華沙攻勢”,中歐協定各國軍隊在邊境地區遭遇重大挫折,節節敗退。德國軍隊在施特勞斯將軍的指揮下艱難抵抗,但形勢不容樂觀。
6 月 5 日,為扭轉不利局麵,德國決定發動“鐵壁行動”戰役。施特勞斯將軍精心部署兵力,充分利用德國的地形優勢構建堅固防禦工事。士兵們日夜不停修築工事,準備迎接俄羅斯軍隊的強攻。
6 月 20 日,俄羅斯軍隊對德國防線展開猛烈攻擊。戰場上硝煙彌漫,炮聲震天。德國士兵們憑借頑強的鬥誌和堅固的防禦,與俄羅斯軍隊展開激烈戰鬥。
經過數日激戰,德國軍隊成功守住防線,“鐵壁行動”取得階段性勝利。這一勝利為中歐協定各國帶來了一線希望,也讓德國軍隊士氣有所提升。
7 月 15 日,德國軍隊在施特勞斯將軍的指揮下,開始籌劃反擊行動。他們仔細分析俄羅斯軍隊的薄弱環節,準備逐步擴大戰果。
8 月 10 日,德國軍隊發起“木星計劃”。在計劃中,德國軍隊充分發揮機動性和火力優勢,對俄羅斯軍隊進行突然襲擊。俄羅斯軍隊措手不及,遭受重大損失。施特勞斯將軍親自帶領一支突擊隊,深入敵後,成功破壞俄羅斯軍隊的重要補給線,為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木星計劃”的成功,德國軍隊逐漸轉為戰略進攻。9 月 20 日,德國軍隊發動“東歐攻勢”,陸續解放被俄羅斯占領的多個城市。這些城市的居民對德國軍隊的到來表示歡迎,部分居民也加入到反抗俄羅斯的行動中。
10 月 15 日,德國軍隊逼近柏林。此時,“賽橋”與德國政府在戰爭壓力下開始協同合作。他們共同為德國軍隊提供武器裝備和物資支持,為保衛柏林做準備。
11 月 5 日,德國軍隊在柏林與俄羅斯軍隊展開決戰,這場戰役被稱為“紅鍾戰役”。德國總統弗裏德裏希親臨前線,為士兵們鼓舞士氣。士兵們奮勇作戰,經過激烈戰鬥,成功擊退俄羅斯軍隊的進攻,保衛了柏林。
柏林之戰的勝利成為戰爭的轉折點。此後,德國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向俄羅斯腹地推進。
1976 年 2 月 10 日,德國軍隊插旗莫斯科。這一標誌性事件宣告德國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勝利,“賽橋”作為實際上的德國政府,也在中歐協定中占據主導地位。
注意,本世界觀中納粹從未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