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世界觀-第一次俄羅斯戰爭【1】(1 / 1)

PREA國家資料館-第一次俄羅斯戰爭。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落幕以及華沙和會的順利完成,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俄羅斯聯邦再次展現出強大的力量,東歐大片土地回歸,這讓曾在拿破侖戰爭中慘敗的俄羅斯一雪前恥。然而,這一係列的變動也為未來的動蕩埋下了伏筆。

波蘭,這個在曆史長河中曆經滄桑的國家,在戰後的局勢中麵臨著新的挑戰。1974 年 1 月,自由波蘭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政變。親莫斯科的“波蘭統一黨”在深夜點燃了華沙的國會大樓,自由波蘭內戰由此打響。這場內戰如同星星之火,迅速引發了周邊地區的連鎖反應。莫斯科同盟的偵察機在此時闖入了中歐協定的領空,這一挑釁行為使得中歐協定如臨大敵,百萬大軍緊急部署在了兩個組織的邊境,戰爭的陰雲瞬間籠罩了整個歐洲大陸。

在華沙的街頭,一位名叫亞曆克斯的記者目睹了這一切,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這座曾經美麗的城市如今陷入了無盡的混亂,人們的臉上充滿了恐懼和迷茫。我不知道這場戰爭何時才能結束,我們的未來又在何方。”

1974 年 6 月 12 日,自由波蘭內戰結束,但和平並未隨之降臨。一發來自俄羅斯的導彈炸毀了華沙機場,這一事件如同導火索,瞬間點燃了本就緊張的局勢,被後世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大歐洲戰爭”的戰爭就此拉開了帷幕。

戰爭的初期,各方勢力紛紛投入大量資源。白人和俄羅斯人的奴役軍團,由中亞人、阿拉伯人、非洲人組成,他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然而,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這些軍團也逐漸消耗殆盡。反戰情緒迅速蔓延,人們的戰爭熱情被堆積如山的屍骨和難以下咽的黑麵包徹底摧毀。

在柏林的廣場上,一位名女士發表了一場演講:“我們不能再讓戰爭繼續下去了!我們的孩子在哭泣,我們的家園在燃燒。我們需要和平,我們需要團結起來,共同對抗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她的演講引起了人們的共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反戰的行列中。

1975 年 2 月 1 日,戰爭規模不斷擴大,局勢愈發嚴峻。此時,柏林方麵準備下場。德國國防軍進入波蘭境內,天空籠罩著死亡與恐懼的霧霾。德國,這個在歐洲曆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國家,此刻也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

1975 年 3 月 5 日,德國最大的軍工企業“賽橋”宣布脫離政府控製。大量政府官員不知去向,赫爾曼·施耐德,德國的經濟部部長兼賽橋權力的實際掌握者,發動了一場政變,德國民主政府被推翻。這一事件進一步加劇了歐洲的混亂局勢。

1975 年 3 月 20 日,赫爾曼奔赴莫斯科談判時被他的兒子劫走並軟禁。赫爾曼的兒子成為了權力的掌握者,這使得德國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1975 年 4 月 13 日,德俄戰爭爆發。“賽橋”控製了政府,宣布成立無政府資本主義國家。著名的“藍色星期三”事件爆發,一夜之間,英國和法國政府居然主動提出《中歐協定團結提案》,中歐協定名義上實現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