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縣城初行(二)(2 / 2)

八月的天氣變化多端,早上還下著雨,現在卻已經晴空萬裏。車上被汗水浸濕的衣物很快便晾幹了,王水生拉著小女孩,女人則抱著孩子一同朝著“人民市場”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們有說有笑地聊著天。原來,這個女人和她的丈夫都在郵電局工作,但由於生了二胎,丈夫受到了單位的處罰,丟掉了工作。不過,經過多方求情,女人的工作得以保留下來。失去工作後的丈夫索性選擇下海經商,在人民市場做起了服裝生意。

王水生一聽也來了精神,他對這些衣服的來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好奇地向女人打聽這些衣服到底是從哪裏弄來的。然而,女人似乎有些不想說,因為進貨渠道是商鋪的核心機密,她抹不開麵子,隻是含含糊糊地回答道:“主要是從成都進的貨,有時候也會去重慶進貨。”說完,她停頓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有時候我們也會在朝天門碼頭接收一些跳樓貨。”聽到這裏,王水生心中暗自琢磨起來。所謂的“跳樓貨”,通常是指商家因為銷售困難而選擇一次性處理的貨物。這種貨物不允許買家挑選,隻能按照批次購買,而且價格非常低。王水生後世裏經營過服裝,對這些概念並不陌生。然而,在這個時代,由於商品供應不足,市場需求旺盛,幾乎不存在積壓的庫存,更談不上有跳樓貨的存在。因此,他斷定這裏所說的“跳樓貨”一定另有深意,很可能是指走私貨物。

王水生聽到這裏反而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些進貨渠道都是當時這些商家常用渠道,他對這些事情可謂了如指掌。其中包括那女人說的“跳樓貨”,他心裏也跟明鏡似的,清楚地知道這些貨物來自何處。事實上,許多在成都和重慶進的貨都是由當地生產的。而那些所謂的“跳樓貨”,則應該是從羊城那邊流通過來的,有些地方也稱其為“水貨”或“行貨”。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些“跳樓貨”實際上是海外的洋垃圾——被外國人丟棄的舊衣服。它們被運至深圳後,經過重新澆滌、熨燙,並加上新的包裝,搖身一變成為了嶄新的“行貨”。這些衣服在款式上遙遙領先於國內,色彩更是炫酷無比,因此在國內市場上大受歡迎,備受追捧。由於這個原因,一些不良商家開始動起了歪腦筋,專門跑到國外去收購舊衣服,然後走私回國進行加工處理,從中牟取暴利。然而,隨著國內時裝行業的蓬勃發展,這種“行貨”逐漸失去了市場競爭力,最終走向了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