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胡子鯰(3 / 3)

為了降低飼料成本,可專一培育蠅蛆、蚯蚓喂魚。

(1)蠅蛆的平地粗放養殖法:用發酵過的雞糞、豬糞或食品廠的下腳料(如酒糟、醬油渣、醋糟)、屠宰場的下腳料等混合,平攤於地上,誘集自然界的蒼蠅在其上產卵。一般每千克料在7天內可收獲150左右的蠅蛆。采用此法的關鍵是要及時收獲蠅蛆,否則人工生產的大量蒼蠅飛出,給人們帶來莫大危害。也可把培養蠅蛆的料放入篩內,將篩放在容器之上,或掛於養魚池水麵30厘米上方,利用蠅蛆的避光性與鑽孔性,從篩上鑽出,落入容器內或餌料盤上,成為鯰魚的餌料。

(2)蚯蚓的溝式養殖法:挖1條或幾條1米寬、0.6米深的飼養溝。溝的長度應根據養蚯蚓多少而定。溝挖好後,底下墊上2厘米厚的黑土,再加1.5厘米厚的灰糞,可保地溫。灰糞上麵,再加1厘米厚黑土。蚯蚓喜歡吃微生物,微生物在爛草、落葉裏繁殖,所以,在第二層黑土上麵,放2~2.5厘米厚的爛草或落葉,繁殖微生物,供給蚯蚓做食料。每隔3~4個星期,加一次爛草、落葉。墊好溝後,就可以放近百條發育成熟的種蚯蚓,讓它們在溝裏繁殖。最後在溝頂上,還要蓋上一層黑土和一層灰糞。蚯蚓是用皮膚呼吸的,皮膚幹燥了,呼吸就會停止。所以,幹旱的時候,溝上要加蓋茅草或木板;太幹的時候,每天要澆水一次。到了來年春天,就可以挖蚯蚓喂鯰魚了。挖蚯蚓要從一頭挖,這樣,等到挖到另一頭時,前頭的蚯蚓又繁殖起來了,循環往複,源源不斷。

(3)在蟲蛾較多的季節,也可在晚上大量引誘蟲蛾入池供鯰魚爭食,可節省相當數量的飼料。可采取二級誘蟲法,本方案比一般直誘法的誘蟲量可高出5~6倍,其方法如下:

黑光燈的安裝:在每一魚池上空吊起上下兩支電燈,上麵一支適當高懸,以招引較遠的蟲蛾;下麵一支要盡量低一些,以距魚池水麵20厘米為宜。兩支燈泡均以黑光燈為佳。

使用方法:天剛黑時即打開高空電燈,水麵一燈不開。當發現高空燈周圍蟲蛾成團時即打開水麵電燈,並關掉高空燈。此時高空蟲蛾很快俯衝而下聚於水麵燈光四周,同時由於水中有電燈倒影,不少蟲蛾衝水而入,被鯰魚所食。1~2小時之後,水池上蟲蛾稀少時,再打開高空電燈,進行引誘。如此反複,收獲甚豐。

胡子鯰池塘養殖技術

隨著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戶普通采用高產養殖模式,以提高經濟效益。

1.池塘條件

池塘東西走向,塘邊有小河,排注水方便,土質堤埂堅固,無漏洞,底泥厚度20cm左右,平均水深0.8m,設有投飼台。

2.池塘注水與消毒

在魚種下塘前15d,抽水入塘,保持水位40cm,用生石灰150kg兌水化漿進行消毒,鱅魚試水無毒性後方可投放魚種。

3.魚種來源及放養

(1)來源及要求:2003年7月從廣西玉林市引進胡子鯰魚種,魚種體質健壯,無傷無病,規格3~4cm,數量為2萬尾。魚種放養前先把氧氣袋放在池塘水麵緩苗30min,再用15ppm的K2MnO4浸泡魚種15min,然後把苗放入塘中。

(2)套養情況:鰱7.5千克(20尾/千克),鱅8千克(6尾/千克),放養前用10%食鹽水浸泡消毒8min。

4.飼養管理

(1)投飼技術:魚種下塘後,選用高蛋白含量的魚苗開口餌料投喂,早晚2次,投餌量為10%~15%,前一周要求全塘潑灑飼料,盡量使每尾魚都能吃到飼料。投餌前應用幹淨的水浸泡飼料,使其變軟後方可投喂,以防有些魚搶食過飽,脹氣而死。一周後要慢慢地向投飼台收縮投飼範圍,10d左右馴化定點投飼成功。魚種長至6~8cm,可選用塘虱專用浮性飼料投喂,不用再浸泡飼料,日投餌量降至3%~6%,具體投喂時要根據水溫、天氣變化、魚的攝食情況適當增減投餌量,投喂時按“慢~快~慢”的規律進行拋投。隨著魚體不斷生長,應選用不同蛋白、不同粒徑的飼料進行投喂,潑灑飼料的麵積要不斷地擴大,以免魚搶食而受傷。

(2)水質管理:養殖期頭一個月,每7d注水1次,每次10~15cm;池塘水滿後要視水體的色澤、濃度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一般每15d潑灑生石灰25kg/667m3,用於調節水質,使得水體pH值控製在7.5~8.5之間;8、9月份各施1次光合細菌;魚體規格達到75g左右時,換水1/2,使水色變淡,促進魚體變黃,以適應市場需求。

(3)日常管理:堅持每日早晚巡塘,了解魚吃食情況,查水質,看魚遊動是否有異常,在汛期要作好防逃工作,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記錄。

池塘養殖須知:

1.胡子鯰具有特殊的珊瑚狀的輔助呼吸器官,能出水麵呼吸,不怕缺氧,適合小水體高密度養殖。

2.夏季氣溫高要搭建遮陽棚或在池塘一角養一些水葫蘆,以降低水溫,為魚創造一個舒適的棲息環境。

3.高密度養殖胡子鯰最大的生產成本是飼料,如能培育蚯蚓、黃粉蟲、蠅蛆等動物性食物或利用動物下腳料,輔助投料,降低成本,經濟效益會更高。

4.套養的鱅、鰱起淨化水質的作用,不影響胡子鯰的生長,筆者認為可加大投放密度。

5.近幾年來胡子鯰商品魚市場價格波動大,要依據市場作好生產計劃,不可急於求成。

胡子鯰養殖病病害的防治

1.車輪蟲病

病因:由車輪蟲寄生引起。

診斷:病魚體色變黑,觸須卷曲,嚴重者魚體垂懸浮於水麵或靜沉於池底。鏡檢魚的鰓部、體表,發現有大量車輪蟲。車輪蟲的感染率很高,嚴重時致病率可高達100%,並造成大量死亡。此病主要發生於魚種階段(體長2.5厘米~10厘米)。

防治方法:

(1)魚種在2.5厘米~10.0厘米時,每立方米水體用0.5克硫酸銅和0.2克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

(2)發病時每米水深用“魚康”A型殺蟲劑25毫升/畝稀釋後全池潑灑,或用“魚蟲淨”10毫升/畝稀釋全池潑灑。

2.三代蟲病

病因:因三代蟲感染引起。

診斷:三代蟲的蟲體寄生於魚體體表或鰓瓣上,病魚體表粘液增多。輕度感染者,體表有許多充血的紅色小點;嚴重感染者,皮膚及肌肉蝕去,暴露出鰭條或脊椎骨,病魚外部症狀常誤認為互相鬥毆損傷。三代蟲的感染率很高,常造成病魚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用25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15分鍾~30分鍾。

3.水黴病

病因:因水黴菌感染引起。

診斷:感染水黴菌往往是由於魚體體表出現創傷或魚卵感染所致,感染部位出現成叢的菌絲,形成棉絮狀,呈白色或灰白色。病魚食欲減退,運動不正常,常浮遊於水麵後死亡。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防治方法:

(1)魚池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減少此病發生。

(2)在捕撈、搬運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同時注意放養規格一致,密度不宜過大。

(3)用30%~40%的食鹽水浸洗病魚5分鍾~30分鍾。

4.腸炎病

病因由細菌感染引起。

診斷:此病多發生於魚種期,原因是由於投餌過多或餌料變質,造成水質汙染而引起消化道感染。病魚發病不久即失去食欲,以後隨疾病發展,腹部膨大,體色變黑,離群緩遊,不久便死亡。外觀肛門外突紅腫,嚴重者腹部半透明,可見內髒,腹腔充積黃水,腸壁微血管充血或破裂,外溢血使腸壁呈紅褐色,腸內無食物,含有黃色粘液。

防治方法:

(1)定時定量投餌,注意餌料質量。投喂配合膨化料不可頻換品種,避免魚難於適應飼料,易得病。

(2)1米水深池塘每15天潑灑“水族樂”200克/畝或“魚菌清”2號200克/畝,發病時加倍,連用2天~3天。

(3)經常在餌料中拌些“魚必康”“強克99”“魚菌靈”等抗菌藥。發病時每100公斤魚拌喂“魚寶康”250克,連喂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