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企鵝(2 / 3)

企鵝曾因為肥胖的身體而被命名為肥胖的鳥,但後來,人們經常看到它們好像在企望著什麼似的在岸邊站立遠眺,所以後來有給它們改名叫企鵝。

生活習性

由於企鵝全身密布羽毛,並且有二至三公分的脂肪,它們的這種特殊保溫裝置,可以使它們在零下六十攝氏度的冰天雪地中靈活行動,所以可以說企鵝算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鳥類。

可能和企鵝一樣耐寒的還有已滅絕的大海雀,由於兩者相似的外表還曾經被誤認有親緣關係,使得歐洲人給企鵝命名時也讓它們相似。

現在生活在南極一帶的企鵝的祖先,是由曾經生活在赤道以南的管鼻類動物發展起來的。科學家推測,企鵝可能是忍受不了熱帶的暖水而沒有繼續向北挺進到北半球。它們的分布範圍最北界和年平均氣溫20℃區域非常一致。溫暖的赤道水流和較高的氣溫形成一個天然屏障,使企鵝不能跨越到北半球。所以它們一般隻生活在來自南極較冷的水域裏。

盡管企鵝有時會在陸地、冰原和海冰上棲息,但是它們屬於海洋鳥類。在企鵝的一生中,生活在海裏和陸上的時間約各占一半。企鵝不會飛,善遊泳。在陸上行走時,行動笨拙,腳掌著地,身體直立,依靠尾巴和翅膀維持平衡。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臥倒,舒展兩翅在冰雪上匍匐前進;有時還可在冰雪的懸崖、斜坡上,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迅速滑行。成體企鵝有著時速為20~30公裏的驚人遊泳速度。

以這種速度來算它們的速度比萬噸巨輪還要快,甚至可以超過速度最快的捕鯨船。企鵝跳水的本領可與世界跳水冠軍相媲美,它能跳出水麵2米多高,並能從冰山或冰上騰空而起,躍入水中,潛入水底。因此,企鵝在遊泳、跳水、潛水等方麵都算的上是冠軍。

企鵝有著每天能吃0.75公斤食物的不錯胃口,他的食物包括南極磷蝦、腕族類、烏賊和小魚等海洋浮遊動物。因此,企鵝作為捕食者在南大洋食物鏈中起著重要作用。企鵝在南極捕食的磷蝦約3317萬噸,南極鳥類總捕食量隻占它們捕食量的10%,它們的捕食量更是快要超過鯨魚捕食的一半。

企鵝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又不同的棲息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棲息;阿德利企鵝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岩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岩石上棲息,並常用石塊築巢。企鵝喜歡群棲,一群有幾百隻,幾千隻,上萬隻,最多者甚至達10~20多萬隻。在南極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們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企鵝聚集的盛況。有時,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麵朝一個方向,好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儀仗隊,在等待和歡迎遠方來客;有時企鵝們會回排成如同團體操表演似的距離、間隔都相等的方隊,整齊壯觀的陣勢著實令人震驚。

企鵝之所以如此逗人歡喜,是因為它們憨厚、大方的性情。盡管企鵝的外表道貌岸然,顯得有點高傲,甚至盛氣淩人,但是,當人們靠近它們時,它們並不望人而逃,有時好像若無其事,有時好像羞羞答答,不知所措,有時又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唧唧喳喳。

企鵝的生活狀況因各種類的體形大小以及地理分布的不同而異。同一種內的繁殖周期還與緯度有關。有的種長途遷移到內陸的祖傳營巢區去產卵,合恩角企鵝和小企鵝一年繁殖2次,大多數種一年僅繁殖1次。而王企鵝則三年內繁殖2次,每次產1枚卵,而其他種則產2枚,偶為3枚。大多數企鵝在南半球的春夏季繁殖。巴布亞企鵝的某些種群也在冬季繁殖。由於帝企鵝的發育時間比較長,它們為了讓寶寶出生在成活率最高的夏季,所以一般都會在秋季就開始繁殖。

企鵝們經常以表演或鳴叫來作為入群或離群的形式。求偶配對時,常有求偶鳴叫,鳴聲在兩性之間有二態性。合恩角企鵝鳴聲似驢鳴。到繁殖季節,帝企鵝能找到舊巢及舊配偶。除了帝企鵝隻由雄鳥來孵它們的寶寶外,其他的企鵝種類都由雙方孵卵。在交配時企鵝群中十分熱鬧,鳴聲聒耳,到孵卵時則一片寂靜。卵和雛鳥的成活率決定於氣候條件、幼鳥在生殖種群的百分比和敵害等因素,一般是產卵總數的20%~60%。產卵後,雌和雄鳥常常以一兩周為期互相輪換離群到海洋覓食,一般都是雌鳥先去。但雌性帝企鵝從鳥群到海洋需要走80~160公裏,一直到64天孵卵期之末才能返回;孵卵期間正值南極最嚴寒之際,做了爸爸的雄帝企鵝將卵寶寶放在腳上孵化,如果一旦卵寶寶從腳上掉落,就一位這一個小生命的消失。此時的企鵝爸爸們都是靠體內早就儲存好的脂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