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企鵝是地球上絕無僅有的可愛動物。現在全世界為人類所知的企鵝種類共有十八種,這些可愛的企鵝主要生活在地球的南半球,大約有8種生活在南極與亞南極地區,其中在南極大陸海岸有2種,其他則在南極大陸海岸與亞南極之間的島嶼。法國電影《帝企鵝的日記》曾記錄過企鵝們的真實生活。
企鵝
外形特征
那些可愛企鵝的主要特征為不會飛翔;腳生於身體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勢;趾間有蹼;前肢成鰭狀;羽毛短,以減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間存留一層空氣,用以絕熱。企鵝的背部為黑色,腹部為白色。頭部的顏色和個體的大小是區別各個種類企鵝的主要標誌。
早在1620年在非洲第一次見到企鵝的一位法國船長,驚奇的稱它們是為“有羽毛的魚”。企鵝常過著極大集體的族群生活,它們的數量大約占南極地區海鳥數量的85%。
企鵝和鴕鳥一樣,是一群不會飛的鳥類。但根據考古發現企鵝的祖先們是能夠飛的!後來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它們的翅膀開始慢慢演化,成了現在能夠下水遊泳的鰭肢。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能看到樣子。企鵝們食物主要是一些小魚和磷蝦,企鵝們的年齡在鳥類中也算的是長壽的,一般帝王企鵝可活到20~30歲。
身體結構
由於受環境的影響,企鵝們為了適應惡劣的外界條件,它們的身體也就有這自己獨特的結構。企鵝羽毛密度比同一體型的鳥類大三至四倍,羽毛的作用主要是為了調節體溫。雖然企鵝有著和其他飛行鳥類差不多的雙腳,但它們的骨骼堅硬,並比較短及平。這種特征配合有如隻槳的短翼,使企鵝可以在水底有飛一般的感覺。企鵝雙眼上的鹽腺可以排泄多餘的鹽分。它們之所以可以在水底及水麵看東西,是由於它們的眼睛有平坦的眼角膜,可以把它們看到的影像經過腦部的加工處理達到望遠的效果。
企鵝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它們極可能在南極洲還沒有變成現在這樣冰天雪地的時候,就已經是南極的主人了。古老的企鵝為了適應南極逐漸惡劣的天氣,自己也開始演變。經過無數的世紀輪回,它們的身體也變得自衛力極強起來,再大的暴風雪都不是它們的對手。經過無數次演化的企鵝,全身的羽毛已變成了重疊、密接的鱗片狀。這種特殊的羽衣,不但海水難以浸透,就是氣溫在零下近100℃,也休想攻破它保溫的防線。南極陸地多,海麵寬,豐富的海洋浮遊生物成了企鵝充沛的食物來源。企鵝是沒有牙齒的,但是它們的舌頭以及上顎有倒刺,那些倒刺可以幫它們適應吞食魚蝦等食物。
企鵝種類
產於南半球的各種短腿而不會飛的企鵝,盡管在陸地上行走比較笨拙,但在水中卻可以悠然自得,它們身上披覆短硬、鱗形的羽毛可以很好的防護它們的體溫,它們以甲殼類、軟體動物和魚蝦等作為主要的食物。
被當作是南極象征的企鵝,最大的家族角企鵝屬以澳新地區為分布中心分布在南溫帶,其中南大洋中的島嶼,南美洲和新西蘭有6屬13種企鵝營巢,其中有2個屬限於澳新地區。而作為企鵝第二大屬的環企鵝屬則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甚至可到達赤道附近,而隻有4種企鵝在南極大陸沿岸築巢,隻有2種企鵝在亞南極築巢,而隻有皇企鵝才是真正在南極大陸過冬的企鵝。迄今仍然堅強存活下來的18種企鵝分別是帝企鵝、王企鵝、角企鵝、小白鰭企鵝、白鰭企鵝、黃眼企鵝、麥哲倫企鵝、秘魯企鵝、加拉帕戈斯企鵝、阿德裏企鵝、南極企鵝、巴布亞企鵝、史氏角企鵝、響弦角企鵝、馬可羅尼角企鵝和直冠角企鵝。
人們在發現企鵝這種生物的過程中有很多故事,早在1488年葡萄牙的水手們在靠近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第一次發現了企鵝。但是有關企鵝的最早史料記載卻是在1520年完成的。1520年曆史學家皮加菲塔乘坐麥哲倫船隊在巴塔哥尼亞海岸遇到了一大群企鵝,當時他們稱之為不認識的鵝。生活在南溫帶的企鵝種類,是早期人們發現並描述的企鵝種類。而真正生活在南極冰原的種類是在19世紀和20世紀才被發現的。例如,王企鵝在1844年才被冠上這個稱號名,而響弦角企鵝被命名是在19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