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鴿子(2 / 2)

和平鴿的由來

鴿子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公認的世界和平的象征,當功於畢加索。1940年,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國首都巴黎,當時畢加索心情沉悶地坐在他的畫室裏,這時有人敲門,來者是鄰居米什老人,隻見老人手捧一隻鮮血淋漓的鴿子,向畢加索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原來老人的孫子養了一群鴿子,他平時招引鴿子經常在竹竿拴上白布條作為信號。當他得知父親犧牲在保衛巴黎的戰鬥中時,他幼小的心靈被仇恨的怒火燃起。他想,白布條表示向敵人投降,於是改用紅布條來招引鴿子。顯眼的紅布條被德寇發現了,慘絕人寰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推到樓下摔死,還用刺刀挑死了所有的鴿子。

老人講完後請求畢加索畫一隻鴿子紀念他那慘遭法西斯殺害的孫子。隨後畢加索懷著悲憤的心情,揮筆畫出了一隻飛翔的鴿子,“和平鴿”的雛形也就由此而生。1950年11月,為紀念在華沙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智利的著名詩人聶魯達把畢加索大會上揮筆畫的一隻銜著橄欖枝的飛鴿叫做“和平鴿”,由此,鴿子被正式公認為和平的象征。

在現代,鴿子也是戰爭英雄,它們曾多次在戰爭期間發揮巨大的作用。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鴿子攜帶信息穿過敵人的封鎖線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人們在船隻上麵都帶有鴿子,當遭到德國潛艇攻擊之後,就放出鴿子告知沉船的具體位置,這樣幸存的人員就可能獲救。在一戰期間,一名鴿子曾攜帶重要信息穿過激戰的陣地,它飛行過程中被擊中了胸部和腿部,甚至幾乎失掉了帶有信息的那個腿,它依然以驚人的毅力堅持飛行了大概25分鍾把信息帶到法國營地,拯救了許多法國士兵的生命。這隻絕對稱得上是戰地英雄的鴿子被法國政府授予戰爭十字勳章。

在二戰期間又出現了另一隻英雄的鴿子。當時一千名英軍在意大利的小城集結駐紮,然而德軍卻計劃對這個部隊進行轟炸。當時的通訊設備都不能使用,惟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信鴿身上。這隻鴿子在英軍遭轟炸的5分鍾前,成功地把信息送抵二十英裏之外,使得警報及時被拉響。後來這隻鴿子被授予動物界的最高軍事獎章——迪肯勳章。

鴿子的繁殖習性

鴿子也是“一夫一妻”製的鳥類。鴿子性成熟後,具有選擇性的挑選自己的配偶,一旦配對成功就就感情專一,形影不離。如果在同一鴿群中雌雄數量不相等,還可能出現二公或二母的同性配偶。鴿子配對後,雌、雄鴿都會參加營巢、孵化和哺育幼鴿等活動。鴿子在喪偶後很長時間內都不願接受重新配對。在生產中為了提高鴿子的品種質量,培育優良的品種,避免近親繁殖造成品種退化,可有計劃地人工選配。若雌、雄鴿自由配對後,需要非常費時費力才能重新拆開再配。因此,在育種時,要掌握鴿子的這一特性,盡早製定人工選配計劃,以防自由配對。另外,成年鴿失去配偶後,在發情季節,也可能出現亂交配的現象。為了不擾亂鴿群、保持鴿群的安靜,對於發情鴿,應及時配對或者隔離。

一般鴿子交配後,就會開始尋找築巢材料,構築巢窩。有的雄鴿會在雌鴿離巢時,追逐雌鴿歸巢產蛋。雌鴿產下蛋後,雌、雄鴿輪流孵蛋,一般雄鴿每天上午入巢孵化,母鴿下午入巢孵化至次日上午。雄、雌鴿就這樣日複一日的交替輪換,直到孵出雛鴿為止。幼鴿孵出後,雌、雄親鴿共同分泌鴿乳,哺育幼鴿。鴿卵孵化期一般為17天左右,如果幼鴿孵了17天左右依然未孵出,父母鴿就會另尋新巢產蛋再孵。

野生的鴿子每年最多可以進行8次繁殖,每次都會有兩個小生命誕生。鴿子繁殖的頻率,取決於食物的充足程度。小鴿子大約需要18~19天才能孵化破殼,父母會用一種特殊的鴿子奶喂養小家夥。剛破殼而出的小鴿子一天之內體重就會增加一倍,但是眼睛要在四天之後才能睜開。小鴿子們兩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離巢了。

鴿子是怎樣導航的

人類一直沒有停息過關於鴿子為什麼能從很遠的地方返回棲息地的爭論,而鴿子的這一驚人的能力並不僅限於賽鴿或者家鴿,所有的鴿子都擁有次能力。

有的理論說鴿子是使用道路、高速公路等進行導航,也有理論認為鴿子是通過地球磁場、地標、太陽甚至次聲等等進行導航。無論人類怎樣的爭論,不能否定的是鴿子在這一方麵確實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