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黃麗鳥(2 / 2)

四季管理

四季管理的重點是處理好養鳥與氣候的關係,使鳥適應每個季節的氣候變化,正常健康地生活。我國南方地區為熱帶和亞熱帶,四季不明顯,隻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而北方地區位於溫帶,季節變化比較明顯。總之,不論明顯不明顯,按四季的劃分,提出在飼養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還是有益的。

[春季]這時早晚溫差較大,所以移鳥到室外或外出遛鳥,都要考慮天氣陰晴和氣溫的高低,還要注意觀察鳥的健康狀況和適應能力。選擇適宜時節,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不要求速度快,以免鳥適應不了突變的環境而生病。

春季鳥普遍發情,鳴叫頻繁,十分活躍。這時除正在繁殖或將要配對的種鳥外,單隻飼養的雄鳥應減少脂肪飼料的供應,多喂一些樹芽、野菜芽之類的青綠飼料,以防鳥因“性大”驚撞或夜間“鬧籠”,把翅羽、尾羽拍打掉,終止鳴叫。這個期間,除加強日常管理,注意食、水衛生外,要經常觀察鳥的活動和糞便,發現異常現象,要查找出原因,趕緊采取防治措施。

[夏季]這時氣溫升高,要盡可能供給浴水和浴砂,切不可缺少飲水。要停止日光浴,並將鳥籠置於陰涼通風處。夜間對放鳥籠的房間噴灑殺蟲劑滅蟲、滅蚊,或用紗布籠置置上鳥籠,以防蚊蟲叮咬。鳥籠及用具的清理、洗刷、消毒等應經常進行,告別要注意軟料和青綠飼料的更新。

到了夏季,有些鳥開始換羽,這時要適當嗇蛋白質飼料的比例,焦止飼喂脂肪性飼料。如果到了盛夏有的鳥還不換羽,可喂一些蛋殼內衣或蟬蛻、蛇蛻等高蛋白料,促使其早日換羽。

[秋冬季]籠鳥秋季和冬季的飼養重點是使它能安全度過寒冷的冬天。常言說:“春養骨頭秋養膘”。這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飼養家禽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對養鳥很有參考價值。所謂的“膘”就是皮下脂肪,是熱能的倉庫,又是很好的保溫層,對鳥越冬有重要意義。因此,在秋季籠鳥的飼料中,應適當增加脂肪性飼料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主食粒料的鳥,可直接喂油料作物的種子;主食粉料的鳥,可將油料作物種子粉碎後拌入日常飼料中喂給;食蟲鳥宜增加鮮羊肉末或麵粉蟲等。對於還未脫換羽毛的籠鳥,除增補維生素外,還要增喂蛋白質飼料。對秋冬季節繁殖的鳥,應做好各方麵的準備工作。

到了冬季,環境溫度十分重要,切忌忽冷忽熱。水浴的次數不但要減少,而且還要保證有適宜的水溫和室溫(15~20℃)。同時注意讓鳥自行水浴,絕對不能強迫。遛鳥活動要視情況而定,從初秋一直堅持的可繼續進行,否則就停止遛鳥。冬季籠鳥一般比較“穩定”,但絕不可忽視日常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