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黃麗鳥(1 / 2)

黃鸝體長約25厘米。體色鮮黃,嘴粗紅色,枕部黑羽毛深。雄鳥羽色金黃有光,雌鳥羽色黃中帶綠。頭部兩側有通過眼周直達枕部的黑紋,翼和尾的中央呈黑色。幼鳥頭部無黑,腹部有黑色條紋,直到第三年才逐漸消失。黃鸝自古為我國人民所喜愛,大詩人杜甫曾以“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讚美它。黃鸝以它的美麗為大自然增添了色彩,是家庭飼養的上乘鳥類之一。

黃鸝在初期的飼養管理上,為預防它撞籠損傷羽毛,可使用25×20×15厘米大小的板籠。由於這種籠光線暗,能使鳥保持安靜,身體可以活動,但可有效防止撞籠。待鳥適應了環境,“認食”後,可再自製90×60×60厘米的中型方籠或用八哥的鐵絲籠。

黃鸝的飼料主要是瘦豬肉或牛肉、玉米麵、豆餅麵、熟雞蛋、麵粉蟲、水果和維生素。新捕捉的鳥較難適應上述人工飼料,常要先填食,再誘食,最後達到自食。填食的方法是左手握住鳥體,右手食指和拇指拿肉條逗引鳥張嘴,待嘴張開時,隨即將肉條填入,使其吞咽下去。若鳥不張嘴時,可用右手拇指及食指將鳥嘴掰開填入肉條即可。填食時需謹慎操作,不可操之過急。每天填食4次,每次填食後要讓鳥飲水。

誘食的方法是將玉米麵100克、豆餅麵50克、搓碎的熟雞蛋一個,製成稀粥狀,倒入食罐內,粥的表麵再放幾條麵粉蟲。與此同時取掉籠裏的水罐,再減少填喂食品次數。待鳥饑餓或幹渴時,可能自己去啄食。發現鳥能自己吃食,並能吃飽後就可停止填食。

飼養黃鸝在日常管理上要注意清潔衛生,每周洗刷籠底和托糞板一二次,以防汙染鳥的羽毛和足趾。夏季要防止飼料發黴變質。換羽期要增加蛋白質飼料和維生素。冬季飼養需室內過冬,室溫應在10℃以上。

總之,隻要管理得當,飼養得法,一隻美麗的黃鸝就會給您的家庭帶來不少的樂趣。

[飼料的搭配和喂法]飼料的搭配,要根據鳥的食性並結合飼養經驗而確定,然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飼喂試驗,證明對鳥是適宜的以後,除季節性變化外,就不要輕易變動。尤其是對喜吃油料作物種子的鳥(黃雀、蠟嘴雀等)和食蟲鳥(點頦等),一旦它們適應了人工飼料,切不可再喂單純的“原始”飼料。否則,不但會影響鳥的食欲,甚至可能需要像野生鳥一樣使其重新“認食”。假如鳥不再吃人工飼料,就會慢慢消瘦,最後甚至死亡。

喂食給水的次數和時間要有規律。一般常備飼料(粒料、幹粉料)可每周添換2~3次;軟料每天喂給;青綠飼料(葉菜、瓜果)當天早上喂,晚上把剩餘的取出(尤其是梅雨季節)。每天最好上午喂食、換水。喂前先給以聲音信號,使鳥建立條件反射,並把喜歡吃的食物用手拿著喂,這對鳥的馴熟很有效。

[清潔衛生]首先是食、水的衛生。常備飼料添換時,一定要檢查是否發黴、變質或蟲蛀。食罐中剩餘的料一定全部倒出,簸淨後再添新料。青綠飼料一定要消毒、洗淨、瀝幹後再喂。軟料在籠中的時間不宜超過半天。

其次是對食、水用具、棲杠和籠的洗刷。消毒日期、糞便的清理次數,應根據鳥的種類確定,並按時進行。一般食蟲、食肉、食果實的鳥類糞便比較稀軟而且數量多,應每周清理2~3次,食穀類鳥糞便比較幹枯,每周徹底清理1次即可。

[砂浴、水浴和日光浴]這“三浴”是鳥本身習性的要求,但各種鳥需要的程度、時間跟自然界棲息環境有關,應逐漸摸索其規律。百靈科的鳥喜歡砂浴,一般新放上幹淨的細砂會馬上洗浴,而且一天數次。但當砂陳舊並混有糞便後,砂浴的次數會減少,這時就應立即更換。喜歡水浴的鳥,添飲水時會立即去“撲灑”。若氣溫適宜,應在水浴盤中注入浴水,待鳥水浴後取出浴水,在水罐中再添新鮮飲水。任何鳥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都不宜在強烈陽光下直曬,就是生活在沙灘上的百靈,若沒有飲水,在陽光直射下也會被曬死。一般說,除整個冬季在暗無陽光的室內過冬的鳥需要補充日照外,正常條件下飼養的鳥無需專門進行日光浴。當然,在長期陰雨連綿的南方飼養百靈,就得設法使鳥多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