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相思濃愁(1 / 3)

第七章

相思濃愁



1



班婕妤為太皇太後王政君端上紅菇麂肉湯後,便退立在一旁怔怔地望著她。

王政君注視著湯碗良久,像要在其中讀出點什麼。她的右手上還捏著一朵鮮紅菇,用拇指、食指、中指不時地旋轉著紅菇,時而拿到鼻前嗅嗅,那專注的神情有如在欣賞把玩一件寶物。

紅菇產自南方的閩越、交趾等地,品種繁多,通身呈深紅色者為上品。紅菇柔潤鮮美,又具滋養氣脈、活血通絡之功效,深為山民所喜食。漢武帝年間,閩越、南越等地就開始將紅菇作為貢品,千裏傳遞至長安皇宮中。但在各種紅菇中,卻有一種紅菇乃劇毒之物,隻要誤食一朵便可致人死命。這種毒紅菇與上品紅菇幾乎一模一樣,隻是在菇心中有一圈淺綠色,不細看極難察覺。山民們為了不誤食毒菇,總是把紅菇曬幹後食用,因為毒紅菇在日頭的曝曬下會自行發黑腐爛。毒紅菇雖不能食用,但將其搗爛後卻是外敷醫治無名腫瘡的良藥。

現在,王政君右手中捏著的正是這樣一朵毒紅菇。為了保持毒紅菇的新鮮,南方的郡守們要派專人乘上快馬日夜兼和,沿途驛站相傳,翻山越嶺,逾水跨壑,五日後方能抵達長安。聽說是要為太皇太後治療瘡毒,無人敢有絲毫懈怠。

班婕妤壯膽上前說道:

“太後,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你有什麼辦法嗎?”王政君反問,依然在看著手上的鮮紅菇。

“可否讓皇帝下詔,將傅太後遺骸遷出渭陵,運到定陶國安葬?”

班婕妤知道王政君的心病。她是孝元皇帝的正統皇後,傅太後當年隻不過是個昭儀,如今因為孫子當了皇帝,靠著外戚的支持,居然堂而皇之地與孝元皇帝合葬於渭陵,這將置她於何地?難道她千秋之後要葬在嬪妃之所嗎?對於一個在後宮中度過了大半生,並貴為後宮之主的女人來說心頭之痛莫大於此了。

王政君沒有正麵回答班婕妤,她把那朵毒紅菇放在案幾上,捧起紅菇麂肉淘喝了一口,道:

“這漢室王朝如今是怎麼了?皇帝不思治理天下,卻寵迷男色。一連兩個皇帝都沒有繼嗣,這是上天要亡漢祚嗎?自高皇帝創大漢,迄今已二百餘年了,人說已逢三七厄運,或許確有些道理。世上之事有盛有衰,本不足怪,可要哀家死無葬身之地,死後無名無份地暴骨於荒野,哀家能甘心嗎?哀家於五鳳二年(西元前56年)入宮,那時隻有十八歲,俟到二十六歲時當了皇後,屈指算來已在宮中生活了五十四年了。”王政君說得動情,已是抑製不住傾訴的欲望,她拉著班婕妤坐在身邊,繼續道,“天下人都道哀家是最尊貴的女人,從皇後一直做到了太皇太後,可有誰懂得哀家的苦衷呢?孝元皇帝時,哀家雖為皇後,可並不得孝元皇帝的傾心,他寵愛的是傅昭儀和馮昭儀。傅昭儀使盡渾身解數想讓她的兒子劉康取代我兒劉驁為太子,哀家那時是度日如年,處處隱忍,小心謹慎。整整十五年的時間,哀家終日忍氣吞聲,數著一個又一個的日出日落。好容易熬到太子登基,王家入朝秉政,才過上幾年舒坦的日子。誰料驁兒不成器,迷戀那起於微賤的趙氏姐妹,弄得皇室沒有了繼嗣,無奈中選了傅氏的孫子來繼承漢統。哀家知道傅氏是個善謀機樞,酷好名利的人,料到她與王家將成不共戴天之敵,故而勸王莽讓權,避其鋒芒,用的還是一個忍字。可傅氏卻得寸進尺,上了‘帝太太後’的尊號還不罷休,而今連哀家的陵寢也占了去。哀家半輩子都在忍讓傅氏,一直忍讓到她死了,你說哀家還能再忍讓下去嗎?你說讓皇帝下詔書遷葬傅氏,這能辦得到嗎?哪有孫子去扒祖母墳墓的道理?”

王政君已說得老淚縱橫了,班婕妤也陪著唏噓有聲。

王政君再度拿起案幾上的毒紅菇玩視著,說道:

“哀家也是別無選擇了呀。隻有皇帝先於哀家駕崩,哀家方能將傅氏遷出渭陵。”

盡管班婕妤知道太皇太後手中的毒紅菇要派什麼用場,但此時心裏還是掠過一陣顫抖,一種恐怖感溢滿了全身。

班婕妤也與王政君一樣有過失寵的痛苦,王政君適才那一番身世的傾訴引起她的同感。孝成皇帝劉驁當年也曾對她寵愛有加,她常常勸皇帝不要留戀兒女私情,當以社稷為重。一次,成帝遊於**,欲與班婕妤同輦馳遊,班婕妤辭道:“妾觀古圖畫,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同遊,妾實不敢與聖上同輦。”王政君聽說後曾將她比作春秋時楚莊王的賢妃樊姬。後來,成帝獨寵趙氏姐妹,班婕妤幾遭許皇後巫蠱案的株連,班婕妤對成帝失去了信心,請求到長信宮侍侯王政君。在班婕妤的心目中,王政君是最寬厚通達的長者,她打算遠避後宮爭寵的傾軋,在王政君身邊度過餘下的人生。

而今,班婕妤最信賴最敬服的人已然露出了殺機,這能不令她心悸膽寒嗎?

少頃,王政君突然笑了,笑得有些怪異,她像是在遐想著什麼,說道:

“哀家聽說,食了這種毒草紅菇,會產生一種夢幻般的感覺,會看見你生前最想看見的東西,你會在飄飄欲仙中覺得通身的舒暢,你的任何願望都可以得到實現,眼前是五彩繽紛的美景,腳下踏的是輕浮的雲霧,雲霧會托著你,帶你到最想去的地方。這不是一種快樂的死亡嗎?既然人固有一死,能得此快樂之死也算是有福份了。”

班婕妤聽得毛骨悚然。



2



“王莽待你怎樣?”皇帝劉欣牽著董賢的手問。劉欣自登基以來龍體一直不健,總是病病怏怏的,此時正躺在病榻上。

“陛下放心,王莽待微臣禮數甚周。”

“這就好。王氏家族在朝野中根基甚深,倘若由他們牽頭彈劾你,朕也不好處置啊。像王嘉這樣的大臣並不可怕,他們不是外戚,沒有太皇太後為靠山,除掉也就除掉了,不致有何患。王莽便不同了,他不僅是太皇太後的親侄,還任過大司馬職務,而且天下人俱稱其品德道行,王莽一複出,眾大臣必如綠蠅附膻,那你就沒有立足之地了。”劉欣對董賢的關心勝過關心自己。他為了試探王莽對董賢的態度,特派董賢到新都侯府拜訪王莽,以觀虛實。

王莽聽說董賢要來訪,忙吩咐下人灑掃庭除,自己潔衣正冠出府門候望。待看見董賢的豪華車隊後才退入大門。董賢到達中門,王莽退入客廳,等董賢下車後,王莽方才出來拜見,言辭十分謙遜,迎送之禮恭敬而謹慎,大有受寵若驚之態。董賢原來對大名鼎鼎的王莽有幾分畏懼,見王莽謙遜得幾近委瑣,甚至有些瞧不起王莽了。

劉欣又說道:

“不過,王莽是個深謀遠慮之人,今日或許是做個姿態,以退為進也未可知。”

“陛下多慮了,陛下將他召回長安,他已是感戴不盡了,應當不致有何非份之想。”

“這自然最好,朕怕的是日後無力庇護你啊。”劉欣似有某種不詳的預感一般,將董賢的手攥得很緊。

“太皇太後駕到!”太監的一聲長喊,引來了王政君和班婕妤。

劉欣在董賢的攙扶下,起身拜見王政君。

王政君道:

“皇上也該懂得愛惜身體,如何又病倒了?可知皇上的身體是國之大本呀。快到臥榻上歇著吧。”王政君微露嗔怒之色。

“謝太皇太後教誨。”劉欣複又上榻躺下。

王政君看了一眼低首立在一旁的班婕妤,說道:

“近日,南方又進貢了一些紅菇,哀家特意為皇上熬了紅菇麂肉湯。此物最具補血調氣之效,皇上吃了它,好好將養身體。”

班婕妤猶疑著,蹭步上前遞上手中的紅漆木盒。董賢翻開蓋子,見內盛兩碗紅菇麂肉湯。此前,太皇太後就送過兩回紅菇麂肉湯,每次都是兩碗,一碗皇帝吃,一碗太皇太後在一旁陪吃。

兩碗紅菇麂肉湯,湯色相同,隻是一碗中有一小朵紅菇顯得更為鮮嫩誘人。董賢對比之下,挑了那碗菇質更為鮮嫩的端給了劉欣,並親自一勺一勺地喂劉欣吃下。

王政君吃了另一碗。吃完後,與劉欣又閑話了一會兒,便告辭了。

出了未央宮,班婕妤已是冷汗淋漓了。

當晚,董賢喚來妻子和妹妹董昭儀共同陪侍劉欣。

劉欣睡到子夜,蒙然醒來,不知身處何地。眼前金星閃爍,身體恍若懸空,隻覺得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要引他飛升。劉欣不由得口中輕呼道:

“妙啊,妙啊!朕飄浮起來了,飄得真高啊!”

一直未睡的董賢,聽到這幽幽的聲音,頓覺一陣寒氣襲身,忙喚醒了妻子和董昭儀。三人望著雙眼圓睜,麵露陶醉之情的劉欣,皆有幾分恐懼感。

“皇上,皇上!”三人一齊叫道。

劉欣依稀認得三人的聲音,又囈語道:

“朕要成仙了,你們跟著朕去吧,朕不會丟下你們的。”說著說著,劉欣徒生無窮氣力,猛地從榻上彈起,在地上旋舞起來。

“跳吧,跳吧!快跟著仙女跳舞吧!聖卿,快來,這裏有眾多的仙女在跳舞。”劉欣邊旋舞著還邊在捕捉著什麼。

三人俯地叩首。董賢哀求道:

“皇上,醒醒!您病體未愈,不能蹦跳啊!”

劉欣舞累了,癱軟在地上,三人急忙把他抬到榻上歇息。

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劉欣複又從榻上彈起,兀自在地上舞蹈冥語。如此三次,劉欣終於氣竭仆地,嘔血身亡了。



3



一夜未眠的王政君清早就等來了報喪的太監。她匆匆趕到了未央宮,先收了皇帝的玉璽、綬帶,而後厲聲斥退了跪在榻前的董賢妻子和董昭儀等人,隻將董賢一人留下問話。

“董賢,昨夜何人侍候皇帝?”王政君陰沉著臉問道,直呼其名,而不是稱其為大司馬。

“微臣、荊妻、董昭儀三人。”董賢忐忑不安。

“皇帝為何一夜暴亡?”

“微臣委實不知何因。昨夜子時起,皇帝口吐囈語,下地舞蹈不休,反複三次便駕崩了。”

“此前所食何物?”

“皇上近日食欲不佳,昨日下午隻是吃了太皇太後送的紅菇麂肉湯,並無再進飲食。”

“你這是何意?難道是哀家毒殺了皇帝不成?”

“微臣不敢如此猜想,隻是如實向太皇太後稟告實情而已。”

“皇帝因何身亡,有司自會案驗。你身為大司馬,預備如何主持大行皇帝的國喪?”

“這……”董賢一時沒了主張,他平日空占大司馬之位,除了陪侍皇帝遊樂之外,從未處理過政務,對皇帝的喪禮事宜更是一竅不通。

“哀家也知你不諳朝廷禮製,也不為難你了,另派人主持發喪吧。”

“不知太皇太後要更遣何人?”

“新都侯王莽任大司馬時為孝成皇帝送過大行,熟知舊例,現正住在京城,召他入宮主持喪禮吧。”

董賢夫複何言?隻得再拜謝過王政君。

王莽**急趨未央宮,見過太皇太後王政君。王政君當著眾大臣的麵下了詔諭:大行皇帝發喪事宜由王莽主持。諸發兵符節、百官奏事、中黃門、期門兵皆屬王莽調度。

王莽叩拜道:

“太皇太後將國喪諸事交莽處置,莽心中甚為惶恐。大司馬董賢乃漢室首輔,依禮應由董賢主持國喪,莽實不敢僭越違例。”

王政君從鼻孔裏哼了一聲:

“漢室首輔?漢室首輔隻是陪著皇上遊樂縱欲,**後宮嗎?”

董賢憂懼不已,急忙出列免冠跪地,話語已不能連貫:

“臣有罪,臣……臣未能親侍皇帝湯藥,以致龍體不保。”

董賢在慌亂中竟還能以守為攻。他想:滿朝文武皆知我日夜奉侍皇帝,每進湯藥總是我親自喂飲。今我說未能親侍湯藥,大臣們必有疑問,待到有人問我,可趁便說出昨日太皇太後送給皇帝紅菇麂肉湯一節,這是皇帝暴亡最大的疑點啊!再則,我如此一說,太皇太後做賊心虛,或許還會對我網開一麵。他覺得太皇太後召王莽入朝,一定是要聯手除掉董家的,他們是早有預謀的。他此時悟到,昨日上午王莽對我畢恭畢敬,完全是攪霧障目呀!事已致此,我也隻好抓住皇帝死因這惟一可能起死回生的線索了。

王政君頓時麵色鐵青,可一時又找不出嗬斥董賢的言辭,隻是怒視著董賢。

王莽即時言道:

“太皇太後,大司馬董賢在朝,恕莽不能從命。”

王莽的聲音並不大,可卻引得列班的大臣們一陣騷動,相互交耳議論。董賢一家平時仗著皇帝的獨寵,驕橫恣肆,不把眾大臣放在目中,早惹得眾大臣的忿恨。此時孔光出班奏道:

“太皇太後,董賢口稱有罪,卻避重就輕,企圖搪塞過關,實乃狡辨之辭。他平日迷惑皇上,以男色邀寵,致使朝綱紊亂,奸佞得勢,社稷為此不安,天下百姓早有怨言。而今又致皇帝亡於非命,當下有司查驗。王莽前任大司馬之時,曾為先帝送過大行,一切皆合古禮,當命王莽暫使大司馬之職,主持國喪,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孔光是在前丞相王嘉死後再度出任丞相的,他的話頗合眾大臣的心意。

王政君見董賢還想辯解什麼,就揮手製此道:

“準丞相孔光所奏。先著董賢回府反省,禁止出入宮殿。有司速查董賢等人妄逆之行,奏報哀家。”說罷便起身回長信宮去了。

王莽熟練地操持著國葬的一切事宜。未央宮中處處掛起了白練白幡,低沉哀婉的鼓樂徹夜回旋不散。披絰素纓的貴族大臣如白蟻聚集,捶胸頓足在靈堂前哀哭不已。王莽前後奔走,事無巨細,必定躬身親問。喪禮在王莽的調度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有執事來報:

“大司馬董賢在宮門口叩首謝罪。”

王莽漫應道:

“讓他多跪一會吧,自會有人見他的。”

董賢免冠徒跣在未央宮大門口從上午一直跪到傍晚,方有謁者持太皇太後的詔書來見他。謁者宣詔曰:

“董賢年少,未更事理,為大司馬,不合眾心,其收大司馬印綬,罷歸第。”

謁者上前收了董賢的印綬,幾個侍衛押解著董賢回府去了。

詔書中並未列出董賢的罪狀,這連董賢自己都感有點驚訝。可轉念一想,他明白這是太皇太後和王莽收拾他的又一個步驟。他們根本就沒有讓有司查驗我的罪行,這也就避開了皇帝暴亡的死因。這是軟刀子殺人呀,他們隻要以太皇太後詔書的名義就可以誅殺我九族,何用有司查驗?在這國喪期間,他們凡事均可以便宜處置呀!

董賢絕望了。



詔獄中橫陳著兩具棺柩。王莽扶著王政君來到詔獄的暗室裏。王政君問肅立在一旁的廷尉道:

“這裏麵裝的就是董賢和他妻子的屍首嗎?”

廷尉答道:

“尚未驗視。據侍衛稟報,董賢回府的當晚便與妻子雙雙自盡了,其家人惶恐萬分,不敢奏報朝廷,連夜就將他們悄悄地埋葬在郊外了。”

王政君冷笑著說:

“也算他知趣。”

“侄兒心疑董賢夫妻詐死,故令侍衛發掘其墳,把棺柩抬到了詔獄。”王莽對獄吏道,“撬開棺木,讓太皇太後親自驗視。”

棺木被撬開了,裏麵躺的確是董賢和他的妻子。

“就將他們埋在這裏吧。”王政君別有深意地說,“人總是要葬得其所,否則豈不亂了名份。”

生前就已建好了與諸侯王規製相仿的豪華寢園的董賢,死後卻隻能在詔獄的暗室裏安身。



4



剛才還是靜靜飄落,呈現著溫柔安詳的雪花,此時被朔風鼓動著已經纏亂如麻,逃命般在黑暗的空中飛竄。寒風發出呼嘯聲陣陣掠過,仿佛要將茅屋掀翻似的。雪花擊打在窗欞上,撲撲有聲,像是叩問主人的心境。

班婕妤被這風雪天攪得心煩意亂,幾案上的一盞羊油燈閃忽明滅,使她的身影也隨著風的呼號應聲起舞。她舉目張望四周,孤寂和淒涼猛然襲上心頭。

這是漢成帝延陵邊上的一座茅屋,立於護陵河的南岸,西邊挨著筆直深長的神道。從窗口望去,可以看見護陵河對岸的另一座茅屋和護陵河上漢白玉砌成的小橋。

班婕妤百無聊賴,叫婢女拿來一件皮氅,她披著走出了茅屋。

雪花打在臉上隱隱作痛,勁風撲來,切膚入骨般寒冷。班婕妤在神道上踽踽獨行,像是要讓天寒地凍凝結她的思緒。神通兩旁的石像生間隔林立,排列有序,冰雪將它們包裹得銀光閃閃,在黑夜裏看得格外分明。班婕妤走到一尊文官的石像前,與它對視片刻,發現它雖然雕刻得精美細膩,卻獨獨是個有眼無珠的石人。因為睜目無睛,你根本不會知道他為什麼要如此忠誠地為皇帝守墓,不知道他的心機謀算。班婕妤想,這尊無神呆立的石像實在是活脫脫的宮中大臣的寫照,讓人想不透猜不著。

跨上護陵河橋,憑欄眺望,另一座茅屋的燈光映入了眼簾。那座茅屋裏住著長袖善舞的趙飛燕。她是被勒令到這裏為孝成帝守陵的,而班婕妤是主動請求來與孝成帝相伴的。班婕妤想起鴻嘉三年(西元前18年)趙飛燕、趙合德姐妹與許皇後爭寵,而後發生巫蠱之案的事。趙氏姐妹為了獨霸後宮,也將她牽連進了巫蠱案中,好在孝成皇帝念她平時賢淑識禮而不予追究,才使她能夠到長信宮中侍奉太後王政君,免去了打入冷宮之苦。此事一晃已十七年了,趙合德早已死去,班婕妤對她們的怨恨也逐漸淡忘了。如今同是守墓人,所住的茅屋隔水相望,班婕妤不禁對趙飛燕產生了一絲同情。

班婕妤不由自主地邁步過橋,向著風雪中那盞微弱的燈火走去。

正在獨自飲酒的趙飛燕對班婕妤的到來感到有些意外,班婕妤走到案前,兀自坐了下來,對婢女道:

“也給我斟上一杯酒吧。”

婢女取來一副餐具,為班婕妤斟上了一杯熱酒。班婕妤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接下來是一陣沉默,兩人均不知如何稱呼對方。趙飛燕是孝成皇帝的皇後,成帝駕崩後,她當了太後,而今已被廢了尊號,隻是一個守陵人而已;班婕妤是主動來守陵的,尊號未廢,可她們共同侍奉成帝時趙飛燕是堂堂的後宮之主。

還是趙飛燕打破了沉默,她說道:

“我們如今同為孝成皇帝守陵,論歲數,我虛長你一歲,我們就以姐妹相稱吧。我們畢竟共同侍奉過同一個男人。”

“姐姐。”班婕妤輕聲叫道,聲音中溢著真情。

“妹妹。”趙飛燕回應道,竟致有些感動。

原先覺得兩人間仿佛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僅這兩聲輕喚,就將她們拉得如此貼近。

“妹妹,你不記恨姐姐嗎?”

班婕妤當然知道趙飛燕指的是當年的那個巫蠱之案。

“曾經記恨過,如今已然忘懷了。”

“妹妹是宮中博學識禮的才女,寬厚雅量。”趙飛燕拿起酒杯看著,道,“人說酒能消愁,亦能教人忘卻。而姐姐卻驅趕不走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

“誰能做到真正地忘記過去呢?”

趙飛燕又飲下一杯酒,眼神有些朦朧,說道:

“當年姐姐在陽阿公主家聞樂起舞時,如何能想到會有這二十年的經曆,更不會想到竟要來這延陵獨居守靈。這便是命運捉弄人吧。”

班婕妤看著趙飛燕,想著自己的身世。她天生聰慧,自幼習讀書經,過目成誦,頗解其中的大義。入宮後甚得成帝的喜愛,不多久就被封為婕妤。她一心想學古時帝王賢妃的故事,敢於諫諷成帝,時常引經據典警戒皇帝不要沉迷美色而荒疏政事。可是皇帝喜歡的是嬌豔逗趣而又善於施展魅力的女人,就像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那樣,對她這種動輒板起臉孔教訓人的女性終覺乏味,經曆了巫蠱之案後,她心灰意冷,隻想一心侍侯婆婆太皇太後王政君了。誰知太皇太後的身邊也不平靜,並給她留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衍……

“妹妹在想什麼?”趙飛燕的問打破了班婕妤的沉思。

“哦,也沒想什麼。”班婕妤掩飾著道。

又飲過兩杯酒後,趙飛燕麵頰泛起酡紅,已略現醉態。她突然問道:

“妹妹你看過我跳舞嗎?”

班婕妤點點頭。她在成帝三十歲壽誕慶典上欣賞過趙飛燕掌上曼舞的絕技。

“妹妹一定沒有看過我跳的醉舞。今夜酒意正酣,姐姐就為你獻演一段如何?”

趙飛燕用嘴銜住酒杯,緩緩站起,就在這茅屋中舞蹈起來。踏著醉步,似傾似倒,卻總能化險立足平身;顛前仰後,欲飄欲飛,亦不忘舒腰展臂,反轉挪騰。舉手投足,微凝濃愁淡恨;旋身屈躬,猶含萬種遐思。

長袖輕掠過班婕妤的眼前,趙飛燕複又落坐在她的對麵,杯中之酒完好如初。班婕妤心中歎為觀止,眼前的這位“姐姐”堪稱是絕代舞蹈奇才。雖然年屆四十,卻依然不減當年的風采。

趙氏姐妹是宮中聲譽最壞的女人,而今在班婕妤看來,趙飛燕卻教人感歎而又愛憐。而自己又如何呢?你是宮中公認的賢淑知禮之人,可你卻參與了謀殺皇帝。

想到此,班婕妤不禁打了個冷顫!

“孝成皇帝駕崩後我移居北宮,幾乎沒有跳過舞,今日得以在妹妹跟前再展舞姿,真是暢快啊!人生如意事能有幾何呢?”趙飛燕轉而黯然神傷,“我與胞妹合德獨寵於皇上,本應知足,可要固寵談何容易,張目四望簡直是危機四伏。就是我當了皇後也還要為皇上繼嗣發愁,皇後無子,這後宮之主還當得長久嗎?我瘦弱細腰不會生育也就罷了,怎麼胞妹合德也生不出皇子來?於是我就常召從事的男舞伴燕赤鳳進宮,不過想早日誕下一兒半女而已。”趙飛燕臉更紅了,“我知道宮中人多傳聞此事,我也從此落下了罵名。但我心中的愧疚痛苦的還不是別人指責我敗壞婦德,我不該授意胞妹害死皇帝與其他美人所生的皇子啊!”

趙合德殺死皇子一事在哀帝劉欣死後又有人提起查驗,趙飛燕便是牽涉到謀害皇子才被遣到渭陵守墓的。

“我是殺人犯啊!”趙飛燕長叫一聲,臉上掛著怪異的笑。她猛地又將杯中的酒仰脖灌入口中,像是要澆滅心裏難忍的痛苦。

受著此情景的感染,班婕妤脫口而出:

“我也是殺人犯!”

話剛出口,她自己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天字第一號的秘密,關係著太皇太後王政君,她原打算守著它一生,至死也不會透出半點風聲的。現在卻是如此輕易地說了出來,而且麵對的是過去自己一向瞧不起的宿敵趙飛燕。或許是熱酒多飲了幾杯的緣故,或許是此刻她隱約覺得趙飛燕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或許是二者兼而有之。在這風雪之夜,畢竟隻有趙飛燕可以傾訴。

“你,殺人?”趙飛燕不信,“你飽讀詩書,通曉孔孟之道,宮中誰人不知你仁厚多才,你怎會殺人?”

班婕妤冷靜地將她與太皇太後合謀毒殺孝哀皇帝的始末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趙飛燕。

“哈哈哈……”趙飛燕笑了起來,眼中卻噙著淚花,“我們都是殺人犯,你殺了皇帝,我殺了皇子,都是該滅九族的大罪呀!”

“是啊,淩遲棄市亦不為過。”班婕妤說。她此時反倒有塊壘冰釋的快感,壓仰在心中的痛苦隨著這坦誠的表露,頓時輕鬆了許多。

“來,我們再幹一杯。”趙飛燕提議道。

兩人舉杯同飲。

“妹妹,你不必過度煩惱,天下的殺人犯何其多也,豈止我們姐妹兩人?太皇太後不也是殺人犯嗎?我們的丈夫孝成皇帝殺了丞相翟方進,不也是殺犯嗎?孝哀皇帝殺了丞相王嘉,不也是殺人犯嗎?古往今來的皇帝哪一個不是殺人犯?宮中受寵的嬪妃哪一個沒有沾上他人的鮮血?就是那個以仁德孝道稱譽天下的王莽不也逼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嗎?”

“是啊,皇帝殺人為了翦除異己,鞏固皇權;太皇太後殺人為了複興王氏家族,為了討回名份;嬪妃殺人為了爭寵、固寵;王莽殺人贏得大義滅親的美名。各人為了不同的利益明爭暗鬥,殺機重重,這世上可不是殺人犯就多了嗎?”

這些大逆不道的話,班婕妤過去連想也不敢想,而此時此地卻說得毫無顧忌。

心無遮攔的交談,人生能得幾回?

窗外的雪停了,風也住了,一陣寂靜降臨了茅屋,靜得可以聽見羊油燈燃燒蹦跳的聲音。

良頃,趙飛燕說道:

“妹妹,是否應當去拜謁一下我們的丈夫?”

班婕妤默默點頭。

兩人各執一具燈籠,出了柴門,步入了神道。自護陵河至寢園竟有五裏長的路程。她們踏雪而行,靜靜地不言一語。

雪住了。在大雪的覆蓋下,天地間的一切仿佛都沉睡了,她們隻聽見足下踩雪的聲音和間或有鬆枝不堪重負砉然折斷積雪灑落的聲音。她們每走過一個石像生,心裏就緊似一陣,石像生的造型愈來愈麵目猙獰,全都透著威嚴的殺氣。當走到牌樓時,她們幾乎是小跑著穿過的,雙眼已不敢再看周圍的景物。

遠遠地望見了黑幢幢的寢園,她們已無法自主了,似覺靈魂已舍身而去,投奔寢園的主人了。在這寬闊、深邃不可測的曠野中,她們像兩隻蟻蟲在尋找藏身之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