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斷袖之癖
1
漢哀帝劉欣是在上林苑中發現董賢的。那一日,天正下著小雨,劉欣無法去圍獵遊玩,無聊地在蒲陶宮(蒲陶,葡萄也。因宮中盛種葡萄,得名。)的殿前回廊上躑躅。幾名侍衛頭戴氈笠,盡職地在雨中執戟守衛,一位站在葡萄架下的侍衛引起劉欣的注意,他覺得此人有些眼熟。劉欣漫步回憶,突然想起他當太子時府中有一個白淨的少年,當時任太子舍人,少年名叫董賢,字聖卿。對,眼前的這位侍衛就是董賢。
“聖卿,聖卿,是你嗎?”劉欣連呼兩聲,有一種故友重逢的親切感。
董賢受寵若驚,頻頻點頭,腳下卻不敢移步。
“聖卿,來,上殿來,朕與你敘敘舊。”劉欣招呼董賢,口氣極為柔和。
董賢走上殿前回廊,劉欣與其執手在欄幹邊坐下,董賢脫下氈笠放在一邊,心下激動得不知如何措手足。劉欣望著董賢的臉寵,被董賢的俊美所攝服。雙眉細黑修長,眉下雙目大而明亮,轉眸顧盼,流光生輝;小口直鼻,中嵌棱角分明的人中,與兩頰酒靨恰成佳構;羞怩做態,直如仙女踏歌欲舞,更似山魅幽呼牧童。幾年不見,董賢竟出落得如此俊美誘人。劉欣怔視著董賢,感到一種在美女麵前都未曾有過的衝動。他雖有貌若天仙的傅皇後和整日擁簇左右的妖嬈嬪妃,可他都將她們視為傅太後的耳目,惟恐避之不及,哪裏還有心迷戀她們。
現在,在劉欣心中哪一位嬪妃比得上眼前的這位美男子呢?董賢身著胄甲,讓劉欣感到與他的俊美麵龐有些不協調。
“聖卿,來,把這身弁服脫了,穿在你身上是個累贅。”說著,劉欣親自為董賢解衣。
脫去韋弁服,董賢露出了頎長的身材,一點也不比窈窕淑女遜色,劉欣簡直是驚喜了。
“走,隨朕到殿中敘談。”劉欣牽著董賢的手,帶著幾分溫存和嗬護引他進入內殿去了。
劉欣賜董賢同坐,愛惜地撫摸著他白晰的麵頰,問道:
“與聖卿分別已有三年了吧,這三年過得可好?”
董賢已不像剛才那般誠惶誠恐了,他輕聲答道:
“陛下登基後我轉為宮中郎吏,三年來一直在上林苑專司傳漏。”
連說話的聲音都如磬石擊樂,悅耳動聽,劉欣更是著迷了。又問道:
“令尊現在何處?”
董賢的父親董恭,劉欣當太子時任禦史,劉欣認得其父。
“在雲中郡為官,不過一副都尉而已。”
“聖卿可曾婚娶?”
“家中已有賤內在房。”
“哦,”劉欣略一思索,便道,“這樣吧,朕任你為駙馬都尉、侍中,也好常伴朕的左右,敘舊閑聊,以釋朕的憂懷。朕將令尊調回京邑,暫任霸陵令吧,免得你們父子天各一方,徒增思念。”
董賢受寵若驚,忙起座跪地謝恩。劉欣上前扶起董賢,再度欣賞著董賢的容貌,董賢微微低首,羞怯含笑,麵有桃花之色。
劉欣不禁說道:
“聖卿,你真是風情萬種啊……”
……
這一日,春困撩人,劉欣與董賢正在未央宮中午睡。並頭胝足,鼾聲此起彼伏。幾個宮女靜立在旁,見兩人睡姿憨態可掬,不禁掩嘴竊笑。
劉欣先行醒來,見董賢睡得正香,不想攪了他的好夢,便側過身來,細細地端詳欣賞他的臉龐。劉欣用左手輕輕撩開董賢額前的幾縷散發,自覺撩開了一層神秘的麵紗。他驚歎於董賢的俊美,更驚歎於這俊美無雙的臉龐居然為一個男子所擁有。傅皇後的容貌豔壓群芳,人人稱羨,而在劉欣看來,還不及董賢於萬一。不僅如此,他甚至很厭惡傅皇後的容貌,一看見她,總讓人想起傅太後,覺得她仿佛是傅太後的化身,是傅太後的一道影子,時時跟隨著他,時時製約著他的言行,要他按傅太後的意誌行事。而董賢是他的選擇,他可以用全身心的寵愛來對待他,在寵愛他的時候,他得到從未有過的滿足和從未有過的渲泄鬱氣的快感。皇帝所特有的權勢,為所欲為、無所不能的神通,似乎在他寵愛董賢時表現得最為徹底,他在董賢身上才真正找到了做皇帝的感覺。故而,他對這張臉龐有一種特殊的傾心。
一隻蒼蠅不知從何處飛來,總在董賢的臉上飛旋。劉欣帶有幾分妒意地驅趕蒼蠅,但蒼蠅仍舊盤桓不去。幾個宮女前來幫忙,輕手輕腳,如臨大敵般緊張。好一陣忙碌,方才將那隻執著的蒼蠅趕跑。劉欣笑了,預備起身,他想起前幾日大臣們稟報的東平王劉雲謀逆一事要與丞相王嘉商議一下。此時他才發現,自己的右臂袍袖壓在了董賢的背下。他輕輕地抽了一下,未能抽出,待用力再抽,恐驚醒了董賢,一時有些不知所措。他舉目張望了一下,見壁上掛著一把禦用寶劍,便示意宮女取來。寶劍出鞘,叮啷作響,寒光閃爍,劉欣自已先驚了一下,再看董賢,還在鼾睡如故,劉欣又放下了懸著的心,他用左手輕揮寶劍,將袍袖割了下來。
劉欣從榻上悄悄下地,躡手躡腳地退出了臥室。
董賢的眼中流下了兩行感激之淚,他在劉欣為其理鬢發時即已醒來,一直在佯寐,劉欣為他所做的一切他都了然於心。
2
王嘉在前殿等候皇上已經多時了。
王嘉是接替平當擔任丞相的。朱博自殺後,平擔任丞相,王嘉任禦史大夫。平當任丞相不足一年,還未來得及正式封候,就於建平三年春病逝了。按漢朝慣例,由禦史大夫王嘉擢升為丞相。
此時,王嘉腦子裏想的是東平王劉雲謀逆一案。
劉雲係漢元帝劉奭之孫,襲爵為東平王。按理,劉雲不致有謀逆之心,以東平小國之力怎能與朝廷抗衡?可是因為東平國中發生了兩件奇怪的事,遂使劉雲有了入主朝廷的癡想。東平國所屬的無鹽縣有座危山,山麓有一片狹長的草地。忽一日,有人發現草地不見了,眼前出現一道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大路,長約半裏,形同皇上禦用的馳道。這豈不是怪事!不可能是人力開掘的,沒有人會無故費巨力在山裏開一條無用的半截大道。難道有什麼上天的警示,泥土自起覆草,鋪就馳道?還有,東平國瓠山上有一巨石,平日樵夫們常在上麵歇腳,可是一夜之間樵夫們卻發現巨石轉側自立,足有九丈之高。樵夫們驚為神力所致,納頭便拜,哄傳鄉裏。劉雲聽說這兩件異事後,心下裏細細琢磨,覺得是上蒼在暗示他當接替當今皇上為漢朝新主。漢宣帝劉詢當年在民間時,沒有人知道他將來會繼承漢統,當上皇帝,據說也是有大石自立的征兆,最終才成為天子的。於是,劉雲就與王後悄然前往瓠山拜謁巨石,並讓人用沙土和石塊仿造瓠山巨石的模樣擺放在王府中。在石上係上香草,每日祭祀,王後還每每念些咒語,期盼哀帝劉欣早日歸天,好讓劉雲做大漢的皇帝。
這事讓河內人息夫躬知道了,他覺得這是個謀求封爵的好機會,就日夜兼程趕往長安,與好友孫寵共同商議告發東平王劉雲。最後通過中郎右師譚和中常侍宋弘告到了劉欣那裏。
王嘉聽到東平王劉雲謀逆一案吃驚不小,此案由皇帝下問,而當丞相的卻一無所知,實在難辭失職之咎。
劉欣來到前殿,王嘉俯身跪地,口稱有罪。
望著王嘉誠惶誠恐的樣子,劉欣心中竊喜:你王嘉不是一向以忠直之臣自居嗎?每回進諫總是做出一副寧死不折的姿態,常常弄得朕好不尷尬,又找不出處置你的理由。這次你知道自己失職了吧?
“東平王一案查得怎樣了?”劉欣漫聲問道。
“臣已派幹吏前往東平國將東平王及王後逮捕入獄。東平王及王後都承認犯有‘祠祭詛祝聖上,為劉雲求為天子’之罪。”王嘉謹慎地回答。
“這些朕已知曉了。朕想問你該如何處置此案。”
“東平王與王後犯的是謀逆大罪,按律凡參與此案者俱當斬首棄市。”王嘉聲音雖小,但語氣很堅決。
劉欣最不愛聽這中氣十足的低沉之聲,他覺得王嘉總是用這種語氣來威逼他,讓人感到一種壓力。雖說劉欣的母親丁姬已於一年前去世,祖母傅太後如今也病重在榻,可朝廷之上已遍布了丁、傅兩家的人,劉欣本可以隨心所欲,無所顧忌了。可是劉欣有時還是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這壓力就是來自於以王嘉為首的那幾個所謂忠直之臣。劉欣剛登基的頭兩年一直受到傅太後的鉗製,現在傅太後病了,還要受王嘉等的監督,這是他最受不了的。
“你們就這麼想殺劉姓皇族嗎?”劉欣冷冷問道。
王嘉想不到劉欣有此一問,怔了一下:
“這……”
“東平王劉雲算起來還是朕的堂兄呢,朕不願殺自己的堂兄而為天下人責之不仁。”劉欣用奇怪的眼神望著王嘉。
“皇上,東平王犯的可是謀逆大罪,若皇上法外施恩赦他不死,今後何以約束天下諸侯呢?”
“不殺東平王,天下諸侯都會相率效仿東平王而謀逆篡位嗎?你們不是常說要廣施仁政,寬大澤民嗎?朕不殺東平王,正是要讓天下人知道朕是有德之君。有德之君在位,乃蒼生之福蔭。這不是你說的嗎?”
王嘉一時無言以對。他明白皇上今天一定還有別的事要對他說,故而先在殺不殺東平王一事上做點文章,挫一下他的銳氣。
“將東平王全家流徙到房陵吧。”劉欣見王嘉不語,心裏有些得意,“你方才說凡參與此案者俱當斬首棄市,都有何人參與了此案?”
“臣正在進一步按驗中。”
劉欣忽地提高了聲音:
“你身為丞相,如此大案已過了數日仍未查出全部人犯,究竟是何緣故?朕告訴你吧,皇宮中就有人參與了此案!”
“何人?”王嘉驚問道。
“太醫伍宏!”
王嘉吸了一口冷氣。這幾日他為了東平王一案費盡了心思,可卻忽略了伍宏這個人。伍宏是東平王劉雲王後的娘舅,因為醫術出眾頗得皇帝的信賴,常常出入禁門,為皇帝按脈治病。東平王和王後有謀逆之心,當然有可能利用伍宏的便利條件伺機除掉皇帝了。這麼重大的嫌疑犯怎麼會沒有注意到呢?王嘉在心裏責備自己太過疏忽大意了。
“王愛卿啊,”劉欣柔和了起來,“你身為丞相,位備三公,總理社稷大政,東平王一案,你未能防範於未然,案發之時又不能先行察覺,查驗之日又不能盡搜疑犯,真是有負朕望啊。”
王嘉忙再次叩首謝罪。
“起來吧。”劉欣顯得寬容大度,“此次朕也算是逃過了一劫,若不是董賢、息夫躬、孫寵、右師譚他們發現了東平王的謀逆之事,及時告發了東平王,那伍宏之流利用為朕診病之時下毒手害朕豈不是易如反掌?董賢等人為漢室立了大功,朕思量著要給他們幾個封侯,王愛卿以為如何?”
王嘉此時明白了皇上找他的真正用意。東平王一案乃由宋弘、息夫躬、孫寵、右師譚告發的,朝廷中人人皆知,而皇上卻將宋弘換成了董賢,並要為他們封侯,皇上繞了半天彎,卻原來是為了這事。
“皇上,”王嘉思慮了一下道,“臣以為董賢對大漢未有寸尺之功,如今受到皇上的寵信,出則參乘,入則侍服左右,連他的妻子也搬進宮中居住,妹妹也封為昭儀,恩寵已經太甚,不宜再加爵號,賞賜封土。”
“朕不賞有功之臣,難道賞你們這些辦案不力之輩嗎?”劉欣看王嘉又擺出忠臣死諫的架勢,就有一股無名之火。
“東平王一案乃由宋弘、息夫躬、孫寵、右師譚首告,朝中大臣盡知,如今除去宋弘,加上董賢,恐大臣們心中存疑啊。”
“存疑?他們是向朕告發的,不是向你王丞相告發的,你如何知道沒有董賢呢?”
王嘉回答不出,可心猶不甘,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