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閎就這樣被逐出了未央宮。
聽了王閎的講敘,王政君氣得說話的聲音都有些顫抖:
“皇帝果然有禪讓之心,他要把大漢江山交給一個隻會出賣色相的奸佞手裏嗎?這是自取毀滅之途啊!”
王莽依舊嘿然不語,心裏在想:皇帝是一時戲言,還是真有禪讓之心?
王政君從座位上站起,又道:
“他咎由自取,也怪不得別人了。”
王莽看見她說這話時,恨恨的,臉上露出了殺機。王莽又想:即便是一句戲言也是可以置人於死地的。
出了長樂宮,王莽沒有坐馬車回府,他要信步在長安街上走走,一則想看看闊別了四年的京都景象,二則要理一理自己的思緒。
表麵上看,長安城沒有什麼變化,塵土微揚的街道,灰色低矮的房屋;街上行人匆匆,各自為自己的生計忙碌著,與四年前並無大的區別,可這人心中究竟都在想著些什麼,有誰能參透呢?
不知不覺走到了尚冠街,王莽想起昨日進城時在這裏撞見皇宮馬車的情形,想來皇帝對董賢的寵信已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王家當年全盛時,一日之內五人同時封侯,天下人為之震驚,日月為之變色,可似乎也比不上今日之董賢,皇帝居然動念要將社稷江山禪讓給他,這是要本就朽木難支的大漢速敗啊!
漢朝的皇帝曆來有嬖幸男色的傳統,漢文帝寵鄧通,漢武帝寵韓嫣,漢成帝寵張放,可哪一個有董賢這般顯耀?鄧通受寵時位不過中大夫;武帝寵韓嫣,賞賜而已;就是張放,最後還被外放為北地都尉。以男色而至首輔大位,董賢可算是千古第一人了!如今傅、丁兩外家雖還有多人在朝中任職,可比起董賢一家來已是落在下風了。董賢自己任大司馬,父親董恭為光祿大夫,弟董寬信代替董賢原職為駙馬都尉,妹入宮為昭儀,親屬在朝為侍中、諸曹者還有多人,已然壓了傅、丁兩家一頭。想來傅、丁兩家也不過旺了四、五年,比起王家的根基相差甚遠。王家現在雖不得勢,可自竟寧元年(西元前33年)王鳳任大司馬以來,王家興旺了近三十年,這幾年雖被傅、丁兩家搶了風頭,但王家的子孫甚多,在朝野都有很強的勢力,非傅、丁兩家所可企及。最要緊的是,太皇太後還健在,而傅太後和丁姬俱已謝世了,這是王家最大的本錢。隻要太皇太後在,別說傅、丁兩家,就是現在炙手可熱的董賢恐怕最終也不是王家的對手。
這麼想著,王莽已漫步到了東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無意中看見有個相麵的攤子,竹竿子上挑一麵白幡,上書“神測”二字,小案前坐著個中年人,肩上馱著布袋,布袋上插著數枚籌子,正伸首探身向街頭望著,好似在等什麼人。案前掛一布條,寫著“相麵,十兩紋銀”,凡見者均搖首退避。相麵收十兩銀子,算是天價了,常人怎敢問及。此人若非神算,必是另有他圖。王莽想,大漢基業到了如今,可說是到了一個關口,其命運如何誰人可料?自己此番回京吉凶禍福也無法看出個端倪,不妨讓這位相麵的為自己卜上一卦,或許他可以看出什麼玄機來。
“先生,請為在下相一回麵。”王莽上前說道。
那人仍在側首望著街頭,回道:
“十兩。”
王莽自袖中掏出銀子放在案上,道:
“銀兩在此。”
那人這才回過頭來,兩人一照麵,都怔了一下。
“巨君!”
“子雲!”
原來竟是揚雄!
“巨君何時回京城了?”
“昨日。子雲兄如何在此擺攤相麵?”
“閑來無事,相麵聊補家用而已。”揚雄笑了。
“你開價如此之高,誰人敢來問津?”王莽也笑了。
“我專為顯官豪戚相麵。現今世上命運最難預測的是那些在皇帝身邊為官的和在後宮中爭寵的嬙妃,他們何惜區區十兩紋銀?”
王莽聽得有趣。
“一朝皇帝一朝臣,你方唱罷我登場。榮華富貴一日可得,斬首罷官也不過旦夕之間。王家剛退,傅、丁得勢,董賢得幸,傅、丁又衰。你說他們能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嗎?後宮嬪妃更是爾虞我詐,使盡陰計色相。得寵的欲固寵,失寵的欲爭寵,毒心浸染,殺人不見血,一招不慎,興許就香消玉殞,她們能不終日惶恐,心悸肌栗嗎?那得意的道是富貴在天,那失落的怪命運不濟,誰不想預先知道自己的運道,我這相麵的還怕沒有生意不成?”揚雄說得有興奮,竟連口吃的毛病也不見了。
“子雲為何不為董賢相上一麵?”
“我一直在等著他來呢,可他正春風得意,哪裏知道禍福相依之理,不曾想到來找在下呀。不知禍在何方的人,災禍就離他不遠了。”這最後一句揚雄說得極認真。
“你方才是在等董賢?”王莽問。
“董賢怎會來此喧嘩之處?我是在等子駿兄,他說好今日來的。”
“子駿兄不是在家為父守孝嗎?”王莽又問。
劉秀(即劉歆,為避哀帝名諱改劉秀)的父親劉向於三年前去世,劉秀一直墨絰在家,這王莽是知道的。
“今日恰好是子駿守孝期滿,我與他約好在這裏見麵的。”
“你們談得好投機呀。”隨著話語而至的正是劉秀。
三個好友久別重聚,大家都很高興。揚雄收拾了卦攤,三人一塊到相鄰的活神仙酒家飲酒去了。
4
董賢看完了王嘉的秘奏,頓時流下了眼淚,那副梨花帶雨的模樣惹得皇帝劉欣好生憐愛,在一旁勸慰不已。
王嘉上秘奏彈劾董賢僭越不道,勸皇帝不要濫施恩惠已經不止一次了,每次劉欣都將秘奏拿給董賢看,董賢對王嘉恨得咬牙切齒。
這次的秘奏是針對劉欣假托傅太後的遺詔,要給董賢再增加采邑二千戶而來的。王嘉將皇帝下給丞相、禦史的詔書封還,又上了這道秘奏。
秘奏中說,爵祿、土地乃上天所有。王者代天封爵,尤宜慎重。裂土分封不當,則眾庶不服,陰陽失調,侵害陛下龍體。高安侯董賢,佞幸之臣,陛下傾爵位以貴之,竭財貨以富之,損至尊以寵之,致使君王之威掃地,國庫府藏枯竭。財貨乃民力所為,國家所有,今董賢將國家賦稅肆意施舍於人,甚至一家可得千金!四方百姓怨怒董賢,皆言山崩、地震、日食集於一日,乃陰侵陽之戒也,董賢之過也。裏諺曰:千夫所指,無病而死。臣深為董賢寒心。陛下寢疾未愈,繼嗣未立,應順天意民心,以求福佑,更當念高祖創業之勤苦,傳漢祚於無窮。
董賢抹淚道:
“皇上,他這是詛咒臣死啊!臣一心忠於皇上,終日不離左右,以皇上之憂而憂,以皇上之樂而樂,卻落得如此罵名。臣與王嘉同為三公,應當同心輔佐皇上,可他卻容不下臣啊!”
劉欣以袖為董賢拭淚,道:
“聖卿莫哭,朕自會為你作主。這王嘉也著實可惡,屢次與朕為難,他不容你,朕還不容他呢!”
“王嘉平日以忠直聞名,一時找不出他的過錯。”董賢道。
劉欣思索了一會兒,說道:
“有了,王嘉前幾日向朕舉薦梁相等人,朕就拿此事向王嘉問罪。”
梁相原任廷尉,奉命審理東平王劉雲謀逆一案,劉雲自盡後,梁相心疑此案有冤情,供辭有不實之處,故上奏皇帝,請求把一幹人犯押解長安,改由公卿複審。當時距冬月結束隻剩下二十餘天,漢朝律令,冬月過後不斬人犯。劉欣認為梁相等人見自己病體未愈,內外顧望,懷有二心,希圖將劉雲一案僥幸拖過冬季,則可減刑免死,無疾惡奸佞為主討賊報仇之忠,將梁等人黜為庶人。此後,皇帝大赦天下,王嘉便舉薦說:梁相等人皆有才幹德行,聖明的君王對下臣總是計功除過,臣竊為朝廷惜梁相等。
董賢聽皇帝此言,不覺擊掌叫好:
“妙啊!梁相等人犯下了對皇上的不忠之罪,其惡著聞,王嘉當時也自我彈劾自己失職,而今又稱譽舉薦他們,這是欺罔皇上之罪啊!”董賢此時已破涕為笑了。
劉欣自覺解決了一道難題,博得了董賢的歡容,心下也輕鬆了許多,立馬喚來侍衛,吩咐備馬車前往上林苑遊玩。
翌日,使者奉詔至丞相府,大聲道:
“皇上有旨,召丞相詣廷尉詔獄!”
這一聲傳喚,舉府皆驚。丞相的主簿、掾吏等相擁流淚,有的已轉入後堂為丞相王嘉調和毒藥去了。漢朝慣例,將相不麵對廷尉為自己陳冤,一旦被問罪應當立即自裁。
主簿將毒藥顫顫地捧到呆立在大堂的王嘉麵前,王嘉搖頭拒飲,道:
“我不知犯有何罪,如何飲這毒藥?”
使者坐在府門邊,靜等著王嘉服藥後回去複命,見王嘉不飲,便道:
“丞相忘了前幾日舉薦梁相等人一事嗎?”
王嘉心知事情的緣由了。他早已預料到與寵臣董賢作對,自己的下場定然是可悲的,也做好了死的準備,可沒有想到會因為舉薦人才而獲罪,皇上怎不念自己對朝廷的一片忠誠呢?王嘉心有不甘。
主簿再度捧上毒藥,王嘉抓過藥杯奮力擊地,對下屬們道:
“我幸居三公之位,若失職負國,應當在街市上伏刑受死,以示萬眾。丞相非小兒女子,如何要飲藥而死!皇上召我詣廷尉,我當奉召前往。”
屬下流淚為王嘉換上朝服,王嘉跪拜使者,接受詔書。然後他乘上府中小吏們坐的小馬車,下令撤去篷蓋,自己脫下進賢冠,隨使者前去廷尉官衙。
廷尉收繳了王嘉的丞相和新甫侯印綬,縛送到都船詔獄。
劉欣聽說王嘉居然沒有自盡,而是活著去見廷尉,勃然大怒,立即下詔派將軍以下官員及五名二千石官員共同審訊。
王嘉回答朝官們說:
“梁相等人審理東平王劉雲一案,並不以為劉雲等人不當死,而是欲得公卿參審,以示慎重。我實在看不出他們有內外顧望、阿附劉雲之心。我舉薦他們,僅是為國惜才。”
連審幾日,王嘉隻是重複這幾句話而已。獄吏們都得了董賢的好處,常常**虐待王嘉,王嘉忿然以絕食抗爭。
八日後,朝官再次審訊王嘉,王嘉已經無力行走了,由獄吏架著來到公堂。一見朝官,王嘉便道:
“我靜思幾日,頗覺自己確有負國之罪。”
朝官們也被此案拖得疲乏,都想早些結案,聽他這麼一說,有了精神,忙教他快些道來。
“我幸居丞相之職,不能引進賢能,斥退奸佞,犯有負國之罪,死有餘辜。”
朝官們問賢者和佞臣的姓名,王嘉道:
“賢者,前丞相孔光、前大司空何武,我不能舉薦引進他們;佞者,高安侯董賢父子亂朝,迷惑聖上,我不能斥退他們。為丞相者罪莫大於此也,罪當處死,死而無憾,死而無憾!”
王嘉使盡最後一絲氣力呐喊兩聲,猛地嘔出一灘鮮血,仆地身亡了。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