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
劉禹錫
“原文”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解析”此詩是《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曾博得白居易的“掉頭苦吟,歎賞良久”,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前兩句極言如今烏衣巷周圍環境的荒涼冷落,寓有對南朝六代繁華一去無跡之慨歎。後兩句借小燕抒發了盛衰興亡的無限滄桑之感。
春詞
劉禹錫
“原文”
新妝宜麵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解析”這也是一首寫宮人悲怨生活的詩。詩篇首句寫宮女精心梳妝,脂粉均勻,臉色相宜而妝成下樓,卻無人賞識,第四句寫蜻蜓無知,反愛新妝,從側麵襯托宮女處境的冷落孤寂。
春詞:寫宮女春日之愁怨。玉搔頭:即玉簪,也用來搔頭,因而也稱“玉搔頭”。
宮詞
白居易
“原文”
淚盡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解析”這首詩是代宮人所作的怨詞。詞中以君王在前殿尋歡作樂,反襯宮女倚籠坐等的孤寂哀怨,用紅顏未老而無端絕情的哀怨,指斥統治者的薄情寡恩。
淚盡羅巾:眼淚濕透羅巾。羅:絲織品。按歌聲:按著節拍而歌唱。倚:靠。熏籠:罩在香爐上的竹籠,古代貴族婦女用來熏衣服。
贈內人
張祜
“原文”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解析”此詩是寫贈宮人之作。整篇不著議論,通過一個女子獨自夜坐的畫麵,對宮女的孤寂生活表示了無限的同情。
禁門:指宮門。月痕:指月影。宿鷺:指夜晚成雙棲息在樹上的白鷺。剔:挑。紅焰:油燈芯頭上燃著的火焰。
集靈台二首
張祜
“原文”
其一
日光斜照集靈台,紅樹花迎曉露開。昨夜上皇新授籙,太真含笑入簾來。
“解析”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唐玄宗早年還勵精圖治,開元後期寵信奸臣李林甫,朝政昏暗,自己則沉溺於聲色之中,同時還迷信神仙,企求長生,集靈台就是唐玄宗為了迎集神仙,祈求福祚,希望得以成仙而建造的。
詩中暗含譏刺,所謂“新授籙”,實即開始受玄宗恩寵之意。故下有“太真含笑入簾來”,明寫楊玉環獻媚邀寵的輕薄之態。
集靈台:即長生殿,唐玄宗於天寶六年(747年)建於驪山之上的華清官內,為祭神之所。上皇:指唐玄宗。唐肅宗尊玄宗為“上皇天帝”。籙:本指道教的秘文符籙,此指唐玄宗冊封楊玉環為貴妃的詔令。太真:楊玉環原為唐玄宗第十八個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後度為女道士,道名太真,後冊封為貴妃。
“原文”
其二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解析”楊貴妃得寵於唐玄宗,楊氏一門皆受封爵。據《舊唐書·楊責妃傳》所載,其大姐封韓國夫人,三姐封虢國夫人,八姐封秦國夫人,“並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天下”。這首詩通過虢國夫人朝見唐玄宗的描寫,譏諷他們之間的曖昧關係和楊氏專寵的氣焰。
虢國夫人:唐玄宗給楊貴妃三姐的封號。承主恩:備受唐玄宗的恩寵。卻:反而。顏色:指美好的容貌。淡掃:淡淡地描畫。至尊:皇帝,指玄宗。
題金陵渡
張祜
“原文”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州。
“解析”這首詩是張祜漫遊鎮江時所作。前兩句抒寫羈旅之愁,三、四句描繪出一幅江南曠遠清美的夜景圖,以尋常語言寫出天然佳景,可引起讀者美妙的遐想。
題金陵渡:題詩於金陵渡口。金陵渡:在今江蘇鎮江附近。津渡:就是渡口。一宿:住一夜。可:合、當。瓜州:在長江北岸,與鎮江市隔江相對。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一生仕途失意,曾遊曆邊塞。他的詩作為張籍所賞識。有《朱慶餘詩集》。
宮中詞
朱慶餘
“原文”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並立瓊軒。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解析”此首宮怨詩裏寫到宮女的內心隱衷,“鸚鵡前頭不敢言”,“鸚鵡”喻指什麼?沒有明說,留給讀者去思考。此詩言近旨遠,感慨遂深。
寂寂:寂寞冷落。美人:指宮女。瓊軒:華美的長廊。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餘
“原文”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解析”從詩題中“近試”讀者可明白詩的本意。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以希求其稱揚和介紹於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朱慶餘此詩投贈的對象,是水部郎中張籍。
其實,此詩感情深摯,刻劃新娘羞澀的嬌態和曲折的心理活動十分細膩入微,因而把它看作描寫新婚夫婦的親愛之作更好些。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
杜牧
“原文”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解析”此詩旨在後二句,由於在京城抑鬱無聊,所以想手持旌旗,遠去江海。杜牧將離開朝廷赴湖州太守任之時,特意眺望唐太宗的陵墓,表現了他對唐初“貞觀之治”的向往,對現在政治腐敗衰落的感慨,對自己無所施展才華的悲憤,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情懷。
詩題一作《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在今陝西醴泉縣北。
赤壁
杜牧
“原文”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解析”這首詩是懷古詠史之作。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歎。從江底沙中發現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是三國赤壁戰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
詩題一作《赤壁懷古》。赤壁乃著名的古戰場。今江漢間言赤壁者五:蒲圻、漢陽、漢川、嘉魚、江夏。惟蒲圻之說合於史。銅雀:銅雀台。二喬:江東喬公之女。大喬嫁與孫策,小喬嫁與周瑜。
泊秦淮
杜牧
“原文”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解析”建康(今南京)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遊宴的場所。
從表麵看,此詩似乎是在譏諷不懂得《後庭花》乃亡國之音的歌女,實際上是譏諷荒淫佚樂的上層社會,諷刺愛聽這種靡靡之音的座上客即那些不顧國家衰敗的貴族豪紳。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詩中乃是一種曲筆,表現出辛辣的諷刺,堪稱“絕唱”。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陳後主所作,後人看作亡國之音。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原文”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解析”詩的前二句描繪出遙隔山水的江南秋色,思地即思人,寫景寓離情。後兩句選取特定之景物,借用美麗之典故調侃友人,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喚起人豐富的聯想。
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又名紅藥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於橋上而得名。玉人:美人。此喻才子韓綽。一說歌女。
遣懷
杜牧
“原文”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解析”這首詩是杜牧追憶在揚州當幕僚時那段生活的抒情之作。
杜牧三十三歲之前,在揚州為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當時揚州極為繁華,杜牧以酒為伴,縱情聲色,經常流連於秦樓楚館中。此詩前兩句即寫此事。後二句抒情,表現了他的悔恨。
楚腰纖細:“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韓非子·二柄》)。掌中輕:指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見《飛燕外傳》)。覺:醒悟。青樓:指妓女的住所。
秋夕
杜牧
“原文”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解析”此詩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心情。前兩句已經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主要寫宮女用小扇撲打螢火蟲。顯見其百無聊賴。後兩句寫宮女夜深不寐,臥看那天河兩旁的牽牛星和織女星。表現了宮女無限惆悵複雜的心情。
天街:京城長安的街道。牽牛織女:天文學上兩個星座名,織女星在銀河東,牽牛星在銀河西。後世神話傳說他們為夫妻。據《荊楚歲時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其(他們)一年一度相會。”
贈別二首
杜牧
“原文”
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解析”杜牧三十三歲時,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調升為監察禦史。這兩首詩,是詩人在大和九年(835年)離開揚州,赴長安上任時,贈別揚州歌妓之作。也有人認為是贈給歌女張好好的。
第一首開始著力正麵描述女子的年輕貌美,體態輕盈,身姿嫋娜,接著又一比,用豆蔻含苞待放來比喻歌女嬌嫩的美質。
第二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後二句尤為奇妙,真情所至,妙手偶得。詩人借物抒情,將告別宴會上燃燒的蠟燭擬人化,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感人更深。
娉娉:形容美好的容貌。嫋嫋:形容體態美好。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開花。二月初含苞未放,古代常用來比喻未成年的女子。尊:同“樽”,酒杯。蠟燭有心:這裏“心”和燭“芯”相諧音。垂淚:指蠟燭燃燒時滴下的燭淚,比喻人的珠淚。
金穀園
杜牧
“原文”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解析”此詩當係杜牧在長安為監察禦史,分司東都(洛陽)時遊金穀園廢址所作。金穀園故址在今河南洛陽西北,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別墅,繁榮華麗,極一時之盛。唐時園已荒廢,成為供人憑吊的古跡。
後二句,通過描寫啼鳥落花,抒發他對綠珠的深切同情和悲悼。詩中寫景、造句、想像,技巧都很高超,結句更值得再三吟味。詩人把特定地點(金穀園)落花飄然下墜的形象,與曾在此處發生過的綠珠墜樓而死聯想到一起,寄寓了無限情思。
香塵:芳香的塵土。據晉代王嘉《拾遺記》載:“石季倫(石崇字)屑(弄碎)沉水之香如塵末,布象床上,使所受者踐之,無跡者賜以真珠。”墜樓人:指石崇的愛妾綠珠。據《晉書·石崇傳》裁:“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豔,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矯詔收崇。崇正宴於樓上,介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於官前。’因自投於樓下而死。”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解析”《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內”就是“內人”,即妻子。從詩的內容看,按“寄內”理解更確切一些,而“寄北”,則指北方的朋友。“巴山夜雨”一語,正表現了當地的自然特色,可見詩人取景並非隨意下筆。既是實景,也含深情——當此淒寂雨夜,我也正深深地懷念著你。由此才引出下麵二句:何時能在一起,傾訴今宵對你的思念呢!詩的語言樸素流暢,特別是二、四句中“巴山夜雨”一語的重複,讀來富有民歌風味。在結構上,情致曲折,宛轉有味,故而深受人們喜愛。
君:指在長安的友人。巴山:又叫巴嶺,也稱大巴山。此泛指川東。何當:何時。卻:還,再。話:談論。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隱
“原文”
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解析”這是會昌五年(845年)秋天,作者閑居洛陽時回寄給在長安的舊友令狐的一首詩。令狐當時任右司郎中,所以題稱“寄令狐郎中”。
首句說“嵩雲秦樹”,即指一在河南,一在陝西,頗具詩歌語言所特有的意象美。讀者不由得在腦海中浮想出兩位朋友遙望雲樹,神馳天外的圖畫。次句說令狐從遠方寄書存問。“迢迢”、“一紙”,從對比映襯中顯出對方情意的深長和自己接讀來書時油然而生的親切感念之情。
雙鯉:指書信,古代有魚雁傳書之說。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梁園:西漢文帝第二子劉武所建的林苑,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茂陵:漢武帝的陵墓,在今陝西興平縣。
為有
李商隱
“原文”
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解析”詩中寫年輕貴婦不重富貴榮華而重閨中歡情,立意卓然,構思也妙,寫得含蓄深沉而又富於變幻。前兩句一起一承,一因一果,好像比較平直。但著一“怕”字,風波頓起,情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