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刀紅 插圖◎高國飛
浙東臨海有一灣,名叫象山灣,此處盛產海珍珠,小的如櫻桃,大的如龍眼,白無瑕疵,光滑圓潤,銀光熠熠,是富貴人家爭相搶購的高檔奢侈品。特別是揚州鹽商的女眷,更是喜愛象山珍珠,往往為了得到一顆象山珍珠而爭相抬價。因此,象山珍珠價格一路走高,一般的珍珠一顆能賣到二十兩銀子,上好的珍珠可以換銀千兩。
從象山灣到揚州的路途,得越過一座叫枯木嶺的高山,枯木嶺上聚集著一夥土匪,領頭的叫“獨龍”。“獨龍”占山為王,劫掠過往商客的財物,時間久了,“獨龍”也知道象山珍珠的價值,因此,他不惜一切代價打劫珍珠。官府也曾派兵圍剿過,但“獨龍”卻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不過,“獨龍”隻是劫財,從不傷人性命,因此,官府對“獨龍”也隻是敷衍了事,並不真心捉拿。
象山灣的居民大多以采珠為生活,平日駕船出海,潛入海裏,尋找珠蚌,然出取出珍珠,把珍珠賣給錢常友。錢常友是這裏唯一收購珍珠的商人,他以前也是一個采珠人,有一次,采了一顆大珍珠,不甘心賤賣,就獨自來到揚州,找到揚州富商柳自在,賣了個好價錢。從這以後,他覺得,做珍珠生意,遠比采珠來得快,就和柳自在商量好,他收購象山珍珠,由柳自在包銷。
剛開始的時候,錢常友的確賺了不少錢,但自從“獨龍”來到枯木嶺,打劫他送給柳自在的珍珠,他便虧得一塌糊塗。
錢常友也想過對策,先叫人夾帶珍珠,被“獨龍”搜身搜出。後來,他把珍珠藏在海產品裏,但“獨龍”卻一點不客氣,不光扣下海產品,還吃出珍珠。錢常友一年下來,隻送出了幾粒珍珠,其他的全被“獨龍”所劫,為此,他黔驢技窮,想關門大吉。
這一天,有個外鄉人找到錢常友,說他名叫胡亦雲,有辦法幫錢常友送珍珠去揚州。不過,送一顆珍珠,他要提十兩銀子。錢常友心想:“一般的珍珠,一粒我隻能賺十五兩銀子,他就提了十兩,這個胡亦雲心可夠黑的。”但他轉念一想,隻要把胡亦雲的方法騙來,再作打算,也未嚐不可。
錢常友問胡亦雲:“你有什麼方法。”
胡亦雲見桌上有一串葡萄,就摘下一粒,扔入口中,整粒吞下,說:“就是這樣。”
錢常友說:“這個方法不行,我曾經試過,珍珠入腹即化,萬萬行不得。”
胡亦雲說:“非也,非也,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說完,把錢常友拉過來,附耳輕言。錢常友聽了,點頭稱是。
胡亦雲的方法果然不錯,不出三天,他就將錢常友交給的一粒珍珠,順利地送到揚州柳自在的手上。
胡亦雲回到象山後,錢常友便將十兩銀子交給胡亦雲。胡亦雲的方法百試不爽,但令錢常友不高興的是,胡亦雲每次都隻帶一粒珍珠,從不多帶。錢常友知道,胡亦雲是想細水長流。但令錢常友無奈的是,胡亦雲一直不願將最重要環節的秘方說出來,自己隻能由他擺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錢常友見胡亦雲賺的錢比自己還多,越來越表示出對胡亦雲不滿。終於,有一天,錢常友換了送珠人。
錢常友用送珠人,隻用外鄉人,從不用本地人,隻要是蘇浙口音,他從來不用,而且,為了提防“獨龍”,這些外地的送珠人,他隻用一次,從不讓他們跑第二回。
整整半年,“獨龍”沒有搶劫到珍珠,錢常友的送珠渠道,讓“獨龍”非常困惑。每次,他把那些送珠人脫得一絲不掛,甚至連發根、賁門都檢查過,但都沒能找到珍珠,隻好放了那些送珠人。“獨龍”為了找出錢常友送珠的秘密,也曾讓手下的嘍囉去當充送珠人。但錢常友一聽他們的江浙口音,就把他們趕出家門。
這天,山寨裏來了個河南人,說是要投靠“獨龍”。“獨龍”問他為什麼要當土匪。河南人歎了口氣,說:“黃河決堤,家被衝沒了,隻好乞討到這裏,一路上,受夠白眼和風涼話,還食不果腹,想了想,還不如當土匪來得直截,就是被官府抓了,也還是個飽死鬼。”
河南人的話,讓“獨龍”有些猶豫,他怕河南人是官府的暗探,要是留下來的話,那就是給官府安了隻眼睛,就問河南人叫什麼名字。河南人一副順從的樣子,說他名叫符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