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 正道修煉直論(1 / 2)

華陽曰,修者,以破而補圇。

蓋人生也,原稟性命完全之體,及其年壯炁滿而自漏。當未破時,若遇明師指點,不用補法,就此頓超直人於如來之地矣。已破之者,必當補之完全體。且補之者,必借動機,以發往外之炁收回,補不足之炁,補到炁足,生機不動,便成馬陰之相,謂之不死阿羅漢矣。

煉者,以火而化物。

且物非他物,即我之元炁也。元炁雖藏炁穴,動時向外,變為漏盡之資,今既歸源,則用火轉化而為炁矣。

火非風則不灼。

上文既言火以化物,恐人不知用風,則物難化,故此必要呼吸吹噓,火才得灼,而物才得化而為炁。

物無所則無居。

居即炁穴也。物之生時,原從炁穴而出,今乃歸炁穴,而用火風,亦在此矣。

是故至人參乎大道,修乎性命,風火物所,並而同用。

以意入於炁穴,以呼吸逆吹之,豈不是同用者哉!

上下萬古,成乎其道者,莫不以此而為要也。

蓋幹百世以上,千百世以下,此人此心,欲成乎其道者,無非性命,而性命合一者,無非風火,所謂天下無二道,聖人無二心也。

奈何知之者,稀焉,昧之者,眾焉。

且世之學佛者,日念經拜佛,日受戒方文最高者,日參禪打坐,說到性命二字,舉世罕知矣。

執性之命,不識動靜,往往到頭虛老。

蓋今之學佛者,謂佛修性而不修命,殊不知如來大藏之教,性命雙修,有無原是並用,以執死禪,不識動機。初習者如佛無二,久則無所效驗,自生退悔。一場空死,有何益哉。

命動而外耗,耗盡嗚呼,性何居哉!道何存哉!

今之為佛門者,不得如來之真傳,執性不知命寶,慧命發動,不得知其法收住,雖不變為漏盡,亦自耗散,耗盡焉有不死?既死又將何物為道哉?

是以至人察乎動靜之消息,合乎並修。

且世之凡夫,才欲修煉,便已離別父母妻子,孤自深山窮穀,或高庵大寺,謂靜可以修道,誠可笑也。苟求得真傳,如此枯靜,不識動機,如癡貓守空窟,有何益也。故紫磨光如來雲,不識動靜,學道無益。至人靜其心以候腎之動機,移入動處,合並而煉,心腎相合,即是性命合一。所以古雲,一合相者,即此矣。

命根於腎,腎動則水也。

命者,即元炁也,炁動即變為水矣。

性根於心,心動則火也。

性者,乃真意也,意動即變為火矣。

以火入於水中。

以心中之意人於腎中之炁。

則慧命而不外耗。

炁得意協住,則不外馳矣。

以風吹火化,而成真種。

蓋風者,呼吸之息也。火者,意也。上文言炁得意協住,故不外馳,其中尚有漏盡之霞影未化,故此必要呼吸之息,逆吹爐中之火,化此霞影漏盡,變而為炁,不然此物作怪,攪亂君心,思想欲情,即孟子所謂炁亦能動誌也。《楞嚴經》亦謂之陰魔,務要綿綿久久煆煉,將此陰魔化為陽光,則身心自然安樂,情欲自然不能攪動。即世尊所謂入三昧火中。而降火龍者,即此矣。此道釋門之秘也。有誌之士,得者如法煆煉,用之得力,欲不用除而自除,心不用靜自靜,所謂以道製心,而心自道,是道也。能用之久者,天機忽然發動,無中生有,即名真種也。

其法簡易。

難修難成者,盡是外道,如果有緣得此道者,至簡至易,所謂八十遇正道即成道矣。

悟之者,修真種而成舍利。

悟者,非無訣無傳,如今之禪門,空空教人悟想,則謬矣。此即實有真功真傳,教人轉手采取真種,煆成舍利矣。

靜時而候。

機之未動仍以靜而待之。

動時而取。

機之既動,以意取之。

同爐而煉。

意炁合會一處。

故曰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