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俘獲的元朝貴族,朕非但沒有加以苛責,反而一概極盡尊禮。朕封給他們很高的爵位,賜給他們極為優厚的生活條件,讓漢族人繼續對他們行禮如儀。
此舉非但無損我大明之威嚴,反而更能彰顯我大明之寬容與大度。朕相信,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天下人心,實現長治久安。”
朱元璋的話音落下,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一片沉寂。
大臣們麵麵相覷,眼中的疑惑如同迷霧般難以散去。他們私底下開始交頭接耳,低聲討論起來,聲音雖小,卻透露出各自的驚訝與不解。
“這……陛下怎會如此?咱們推翻元朝,中原漢人哪個不是歡欣鼓舞,揚眉吐氣?當時大夥兒都盼著能徹底清算元朝的罪惡,讓那些欺壓百姓的元朝統治者得到應有的懲罰。”一位大臣壓低了聲音,語氣中帶著幾分難以置信。
“是啊,我也記得進軍大都之時,陛下還特意下令,要求軍隊不得危害元朝的皇親貴族,說是要‘元之宗戚,鹹俾保全’。那時候咱們雖然不解,但也都遵命行事。可如今,陛下又對前朝皇子以禮相待,這……這實在是讓人看不懂啊!”另一位大臣接過話茬,眉頭緊鎖,眼中滿是困惑。
“莫非……陛下這是在布什麼大局?”一位年長的文臣沉吟片刻,試探性地說道,“陛下素來深謀遠慮,或許他這樣做,有著咱們難以揣度的深意。”
“深意?什麼深意?難道是要借此彰顯我大明之仁德,讓天下人歸心?”一位武將出身的大臣不屑地撇了撇嘴,“要我說,直接殺了那前朝皇子,一了百了,省得麻煩。”
“此言差矣!”旁邊一位文官連忙搖頭反駁,“陛下此舉,非但不是軟弱,反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智慧與胸懷。他以禮相待前朝皇子,不僅彰顯了我大明之寬容與大度,更能贏得天下人的敬仰與信服。此乃治國之大道,非我等粗淺之輩所能及也。”
...............................
李善長作為丞相,率先打破了沉默,他麵帶微笑,聲音中帶著幾分敬仰與感慨:“陛下聖明,仁慈之心,實乃天下蒼生之福。陛下不僅以德報怨,對前朝皇子以禮相待,更在治理國家上展現出非凡的智慧與胸懷,實乃我輩之楷模。”
李善長何嚐不知道,朱皇帝自從眼見坐穩了江山,天下怎麼看都是朱家的了的時候,就突然轉變了風口。
就連昔日起兵伐元的紅巾軍,在他口中都是賊了。
嗬嗬,誰不知道你朱皇帝曾經投靠過紅巾軍,如今坐了江山,紅巾軍反倒成了賊了。
屠龍勇士終成惡龍啊。
“陛下聖明………”
胡惟庸等人聞言,也紛紛附和,他們或低頭作揖,或高聲頌揚,整個朝堂瞬間被一股濃濃的讚美之情所籠罩。
雖然他們一時間不明白此舉的深意,但丞相都讚同了,他們還能說什麼呢?
聖明就完事了。
然而,就在這時,幾位大臣卻突然上前,手捧“捷奏”之章,準備向朱元璋獻上他們的戰果與功績。
“陛下,此乃我朝將士浴血奮戰所得之捷報,特來呈上,請陛下禦覽。”一位大臣高聲說道,語氣中充滿了自豪與期待。
群臣一時間也是等著朱皇帝誇他們了,畢竟他們可是寫了好多誇朱皇帝的話。
朱元璋接過奏章,輕輕翻開,然而,隨著他逐字逐句地閱讀,臉上的表情卻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原來,這些“捷奏”之章中,不僅批判了元代皇帝的無道,還大肆頌揚了洪武皇帝的雄武,甚至不惜用貶低元朝君主的詞語來襯托朱元璋的偉大。
放肆!元朝皇帝哪怕昏庸 ,但也是君主,區區臣子也敢言君主之不是?
朱元璋輕輕放下奏章,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他的聲音雖然不高,但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諸位愛卿,朕知爾等忠心可鑒,但朕以為,此等浮薄之言,實非君子所為。”
說到這裏,朱元璋特意轉向宰相李善長,語氣中多了幾分語重心長:“元主中國百年,雖有其過,但亦有其功。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此等恩情,豈可輕忘?
朕不希望看到任何貶低前朝君主之語,更不願因此傷了天下人之心。卿等當以此為戒,亟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