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著朱標那既謙遜又堅定的神情,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眼中滿是滿意與欣慰。
他輕拍朱標的肩膀,笑著說道:“標兒,你的態度讓咱十分滿意。今兒個,咱就帶你一起去上朝,讓你親眼見見這大明朝堂的風貌。”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激動與期待,連忙躬身行禮:“多謝父皇恩典,兒臣定當虛心學習,不負父皇期望。”
隨著晨曦初現,大明皇宮的鍾聲悠揚響起,預示著新的一天正式開啟。朱元璋攜著朱標,穿過一道道宮門,步入金碧輝煌的朝堂。
群臣早已列隊等候,見帝王父子到來,紛紛行禮,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待群臣禮節做完,朱元璋緩緩開口,聲音威嚴而沉穩:“諸位愛卿,今有捷報傳來,我明軍英勇善戰,已俘獲元廷皇子買的裏八剌,並押解至南京。此乃我大明之威,國家之幸也!”
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一片議論之聲,大臣們麵露喜色,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著這一重大消息。
這時,丞相李善長站出來,恭敬地行了一禮,朗聲道:“陛下,此乃天賜良機,我大明應借此機會,彰顯國威,震懾四方。臣建議,在南京舉行盛大的‘獻俘’典禮,以慶祝這一偉大的勝利,同時也向天下展示我大明軍隊的無上榮耀。”
李善長的話音如同晨鍾暮鼓,在朝堂上空回蕩,餘音未了之際,胡惟庸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跨前一步,拱手高聲說道:“陛下,丞相所言極是!此等壯舉,實乃我大明揚眉吐氣之時,舉行‘獻俘’典禮,不僅能彰顯我大明軍威,更能激勵民心,讓天下百姓知曉,我大明乃是不可侵犯之強國!”
胡惟庸的話語中充滿了激昂與自豪,仿佛已經看到了典禮上那萬眾矚目的盛況。
他的聲音剛落,劉伯溫便接過話茬,語氣雖不如胡惟庸那般激昂,卻更顯沉穩與深邃:“陛下,臣以為,舉行‘獻俘’典禮,不僅是對外展示我大明實力,更是對內的一次重要宣示。它告訴我們的大臣、士兵乃至百姓,隻要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達不到的勝利。此舉,對於鞏固國本,提升士氣,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雖然已經被朱元璋疏遠了,但他還是要向朱元璋表示自己的忠誠!
他在之前就暗自思慮了許久。
如何能讓朱元璋明白自己是真心為大明效力的?
唯有,忠誠!
緊接著,徐達這位沙場老將也站了出來,他的聲音渾厚有力,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陛下,臣徐達,作為此次戰役的指揮官之一,深知此戰之不易,更知俘虜皇子買的裏八剌之意義。舉行‘獻俘’典禮,是對我們所有將士浴血奮戰最好的肯定,也是對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兄弟們最好的告慰。臣,全力支持!”
徐達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戰友的深情厚誼和對勝利的渴望,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隨著徐達的話音落下,朝堂之上再次響起了讚同的聲浪,大臣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這一提議。
朱元璋卻突然搖了搖頭,堅決地拒絕了群臣的提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深沉與慈悲,聲音沉穩而有力:“諸位愛卿,朕知你們皆是出於忠君愛國之心,但朕以為,獻俘之禮,實乃對前朝皇子之侮辱,朕不能同意。”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了一片嘩然之聲。
群臣紛紛麵露不解之色,有的大臣甚至忍不住開口詢問:“陛下,您全家幾乎都是因為元朝的暴政而遭受不幸,為何今日卻對前朝皇子如此寬容?”
朱元璋聞言,輕輕歎了口氣,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時空的壁壘,回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之中。
全家人都因為元朝餓死的餓死,他如何不想大罵元朝呢?
但為了老朱家的王朝,為了大明,他不得不昧著良心說話。
他很快便收回了思緒,轉而用更加溫和而堅定的語氣說道:“朕知爾等不解,但朕心自有計較。雖古有獻俘之禮,然朕以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前朝皇子雖為敵國之人,但亦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朕若行獻俘之禮,無異於將其置於羞辱之地,此等行徑,實非仁君所為。”
說到這裏,朱元璋停頓了一下,他的目光掃過朝堂上的每一個人,繼續說道:“再者,朕自登基以來,一直秉持著以德治國、以禮待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