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仁在山裏的小日子過得悠哉悠哉,渾然不知山外的風雲變幻正悄然影響著他的寧靜。

而在繁華與權力交織的大明南京城中,朱元璋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上,眉頭緊鎖,心中翻湧著對讀書人的複雜情緒。

“哼,這些個讀書人,朕給了他們機會,他們卻偏偏要敬酒不吃吃罰酒!”朱元璋對著身旁的心腹太監王公公低聲怒斥,聲音裏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挫敗感。

王公公弓著身子,小心翼翼地回話:“陛下息怒,想當年天下未定,您深知不可強人所難,故而對那些不願出山的讀書人采取了寬容之態。如今,四海歸一,皆是朱家的天下,他們卻還如此固執,實在是……”

“實在是讓朕顏麵掃地!”朱元璋接過話茬,眼中閃過一抹狠厲,“朕起於微末,從乞丐到皇帝,曆經千辛萬苦,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這天下百姓,為了這大好河山!可他們呢?一個個自命清高,瞧不起朕這出身貧寒之人!”

說到這裏,朱元璋的聲音不禁提高了幾分,他站起身,在殿內來回踱步,仿佛要將心中的怒火通過這步伐發泄出來。“朕知他們心中或有不甘,或有傲骨,但朕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如今形勢已明,他們若再執迷不悟,休怪朕不客氣!”

昔日局勢未明,這些讀書人不來投靠自己就算了,如今元帝北逃,天下明眼人都能看出天下注定是朱家的天下了。

這些讀書人竟然故作清高,簡直不知死活,真以為他還需要跟以前一樣學劉備三顧茅廬嗎?

王公公見狀,連忙上前安撫:“陛下息怒,保重龍體要緊。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讓那些讀書人看到陛下的英明與仁德,自願歸心。”

朱元璋聞言,停下腳步,沉思片刻後,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你說得對,朕自有辦法讓他們心甘情願地為朕所用。至於那些仍不知好歹的,就讓他們成為‘鏟頭會’上的警示吧。”

而此時,遠在深山的蝦仁,正躺在搖椅上,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和微風,對這一切毫不知情。

他偶爾還會對著天空發呆,想象著那個遙遠而陌生的皇帝朱元璋,心裏嘀咕著:“這老朱啊,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那麼凶,不過嘛,反正我這小人物,他老人家也顧不上。”說完,他又繼續啃起了手中的水果,繼續他的“山中皇帝”生活。

朱元璋站在高高的朝堂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跪拜的群臣,他的聲音渾厚而有力,仿佛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朕今日在此明言,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普天之下,四海之內,無論何人,皆是朕的子民,皆應效忠於朕,服務於朕的江山社稷!”

說到這裏,他微微一頓,語氣中多了幾分嚴厲:“可偏偏有那麼一些人,自詡為士大夫,飽讀詩書,卻不願為朕所用,不願為這大明江山貢獻自己的才智。他們以為,自己可以超脫於世俗之外,不受朕的管轄。哼,真是可笑至極!”

他猛地一揮衣袖,繼續說道:“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這等行為,無異於自外其教,自絕於朕的恩澤之下。在朕看來,這就是滔天大罪,是對朕的背叛,對大明江山的藐視!”

群臣聞言,皆是心頭一凜,大氣也不敢出,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隻有少數幾個膽大的官員,偷偷抬頭,想看清這位皇帝此刻的表情。

“因此,朕決定,即日起,凡有士大夫拒不入仕,不為君用者,皆以‘寰中士夫不為君用’之罪論處。誅其身,以儆效尤;沒其家,以示懲戒。

朕要讓天下人知道,這天下,是朕朱元璋的天下,所有讀書人,都是仰仗著朱家的陽光雨露而活。他們若不能為朕所用,那便是對這份恩賜的辜負,對朕的背叛!”

朱元璋的聲音在空曠的朝堂上回蕩,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敲擊在眾人的心上。

他的眼中閃爍著決絕與冷酷,仿佛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將那些不願歸順的士大夫一網打盡,以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

朱元璋宣布退朝的那一刻,朝堂上頓時鬆了一口氣,群臣紛紛起身,有序地退出大殿,各自心中盤算著接下來的事務。

而朱元璋,則邁開大步,徑直走向了他的書房,那裏是他思考、決策,也是偶爾放鬆的私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