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聖明,臣等遵旨。”
“同時,在弓馬子弟所設立醫學科,招收女學員,專門從事軍隊裏的救死扶傷醫療後勤工作。也歡迎各位愛卿的家眷朋友踴躍參加。”官家繼續頒布他和兩位相爺擬定的章程。
大宋一朝,隻是受到唐末五代藩鎮割據的影響,對武將加以提防,采取兵將分離、三衙體製,限製武將權力,的確對藩鎮割據有了很好控製,但是同時軍隊缺乏全局觀,不能組織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因而大宋前期的戰爭,難以竟全功。神宗熙寧變法時期,首設提舉教習馬軍所,培養武將和士兵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武舉,二就是子弟所。雖然設置了武舉和武學,其發展和影響受到限製,作用並不明顯,以至於如今缺乏名將,前後不繼。但是並不代表朝廷沒有文韜武略的武將,並不能代表朝廷培養不出來文韜武略的名將。
趙桓要經略西夏,北禦遼國,還要積累力量抵抗那個騎兵為主的宿命之敵金國。缺的就是統攬全局的軍事統帥,以及能打仗的將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重開弓馬子弟所是非常有必要的,訓練出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和一批能獨當一麵的將領,希望通過對西夏的實戰,鍛煉出幾個能統攬全局的統帥。
“另外,在弓馬子弟所裏麵,設立禦前軍器所,軍器所下設立兵器、鎧甲、火器作坊。監督製造兵器,嚴格管理,提高武器質量。工部員外郎林青任都監,組織框架自行到工部或者太學調遣。”
“臣遵旨。”工部員外郎林青走出班列領旨。
“弓馬子弟所的事情就交給種愛卿了,若有需要請你跟正夫對接,我相信他的內閣會為你做好服務的。”
“臣遵旨。”“臣遵旨。”
“這第二件事情就是購買戰馬訓練戰馬,不知各位愛卿可有好的建議?”
“老臣願替官家分憂。”
趙桓定睛一看,原來是武議大夫馬政。看到馬政,趙桓瞬間想起一個人來,馬擴,他是馬政的兒子。
記得上一世有一段時間幽居燕京城的時候,就是這個馬擴差點將他們父子救了出去。當時馬擴借助開酒店為幌子,暗中結交河北的抗金勢力,又與五馬山的義軍建立關係,被五馬山寨原首領趙邦傑推舉為首領。恰在此時,十八弟信王趙榛也從押解途中逃脫,聞之五馬山有股抗金義軍,便來投奔,馬擴便利用信王趙榛的身份,來號召抗金。真定府距離燕京不是很遠,一下子把金國朝廷嚇了一大跳,一邊派遣軍隊圍剿,一邊將趙氏皇室遷往更北的中京城,上京城。
馬擴利用五馬山寨天險,與金人大軍浴血奮戰,後來山上水源被切斷,山寨被攻破,信王趙榛不知所蹤,馬擴突圍而出。據後來新宋的使者來到上京城的時候,曾經提到馬擴後來到揚州覲見九弟趙構,隻是當時是小人黃潛善與汪伯彥當權,對馬擴這位不速之客產生懷疑,任他一個無權無職的閑職,馬擴被邊緣化。一腔熱血貼到冷屁股上,在憤憤不平中度日,寫下了《茅齋自敘》,記錄了自己親曆的一些事情。馬擴胸懷報國之心,氣薄雲天,在家亡國破之際,豪情滿懷。他與種師道、李綱、張叔夜、姚平仲一樣,是趙桓重歸後必定將要重用的人物。因為他們的忠義,能力又強,趙桓會對他們予以全部的信任,再也不會辜負他們。
“馬愛卿請講。”官家聞言大喜。
“臣以為,我大宋朝之所以沒有自己的騎兵兵團,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不能,我們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我們無法大規模的飼養戰馬,因為我們沒有大規模飼養戰馬的條件。飼養戰馬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
一、飼養之地必須遼闊,需要大片的牧場給馬匹提供生長繁衍之地。
二、必須飼養體力較好的成年公馬。
三、飼養戰馬需要比較寒冷的氣候。
臣年輕的時候曾經遠赴西北邊疆越過西夏,到達西州回鶻,那邊有天然的牧場。”
看來馬政的確是下了功夫的,了解的比較清楚。
“果真有這樣的地方?”官家激動的站起身來,詢問道。
“有是有,隻是。。。。。。”馬政有些遲疑,有些為難。
“愛卿有何難處?”
“從西州回鶻養好戰馬,如何運送到大宋內部,這個問題,臣沒辦法解決。”馬政一臉愁眉,遲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