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小梁山(2 / 2)

不一會兒,宣德門前的廣場上陸陸續續來了人,有達官貴人,有富家娘子,也有少年郎君,都帶著很多新舊冬衣,還有新鮮的糕點,甚至有屠夫還帶來了豬肉鐵鍋,當場就在廣場上起火做飯了。

這時候守衛城門的衛尉,走上城樓詢問:“殿下,是否需要驅趕他們?”

“不用,你帶人先去維持一下秩序,等下高指揮使過來,讓他來處理。記得態

度要溫和一點。”

“是”

果然,不一會兒,高俅帶人過來了,規劃了一塊空地,將京城市民募捐的衣服、鞋子、飲食分類放好,並且檢查飲食是否幹淨,新鮮,組織遠道而來的百姓們排成長隊,一一領取。

秩序井然,高俅將事情辦的很好。

高俅把事情安排好,來到城樓向趙桓彙報。紫晴向球球伸出大拇指,誇讚不已:“球球,你怎麼做到的?”

高俅微微一笑,打了一個招呼,轉身朝趙桓躬身說:“臣借用了殿下的名義,召集募捐,沒有提前跟殿下申請,請殿下降罪。”

“無妨,你做得很好。”趙桓微微一笑,絲毫不計較高俅的先斬後奏,反而很開心,畢竟他們都有吃的,有穿的。隻是我還有很多子民們“衣正單”,還有很多孩子們吃不飽穿不暖,我要加緊步伐,繼續努力。

這時候聽到城樓下一片歡呼,所有百姓紛紛朝城樓的方向跪下:“幽王殿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趙桓對百姓呼喊他“萬歲”不以為杵,隻是覺得心酸。大宋子民都是很善良,我隻是做了身為一國皇子儲君應該做的小事情,他們便如此的感激我,我又怎麼敢不為他們打造一個安定祥和的生活環境呢?我大宋有如此強的凝聚力,又怎麼會亡於區區一個建國才幾十年的金國?

重生的趙桓,滿腹的心事,第一次這麼的開心。人這一生,不就是為了自己的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而活嗎?

忽然想到一事,轉頭問在旁邊的高俅:“跟你要幾個人,周侗,盧俊義,林衝。”

“周侗我知道,是禁軍教頭。盧俊義和林衝我不認識,他們是禁軍的人嗎?”高俅有些疑惑的問。

“盧俊義和林衝是周侗的得意弟子,應該和周侗在一起。”想起上一世在五國城中看到的故事會中,周侗此時應該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盧俊義和林衝是周侗的弟子。

“好,臣現在就去安排。”轉身下樓,對自己的隨從交代了幾句。

周侗生於陝西,以善於箭術聞名,人稱“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是少林大師譚正芳的徒弟,學習少林功夫成為文武雙全之人,譚正芳還有幾個徒弟,金台、宗澤。周侗年輕時受到地位顯赫的包拯賞識,成為開封府的護衛,並進入軍中為官,後擔任京師禦拳館教師。後來和金台取得了對遼戰爭的勝利,受到上級賞識並被提拔為禁軍教頭、禦前護衛。後世著名的影視劇包青天中,展昭展護衛的原型便是周侗。

盧俊義祖居大名府,跟隨周侗來到開封府,在禁軍中任一都頭;林衝,開封人,也是自幼跟隨周侗學藝,也是禁軍中的一個都頭。

不一會兒高俅的隨從帶上來三個人,行了一禮,便下樓去了。

“臣周侗、盧俊義、林衝參見幽王殿下。”

“免禮。”

周侗三人打量了趙桓,見他年齡尚小,眉清目秀,跟傳言中的生而知之、英明智慧全然不像。聽說這位幽王殿下,準備整軍備戰,攻打西夏,力主抗遼,甚是欽佩。隻是畢竟沒有親眼目睹他的傳說,在武人眼裏看不到折服,僅僅是服從。

“本王曾聞,周將軍因主張抗遼擊夏,曾在邊疆立下戰功,就封你殿前司都虞候吧,官職有點高,但是我相信周將軍配得上。”

這可有點亂命,都虞候在殿前司僅僅次於副都指揮使高俅之下。高俅何等的聰明,殿下肯定是提前了解過周侗,不然怎麼會如此“胡亂”封賞,官家肯定是放心的,想來官家也是有意提高武人的地位的。

“盧將軍和林將軍就封為皇城使,以後你們立了軍功再升官便是。”皇城使雖然沒有具體的職掌,但這是一個迂轉的官階,是朝廷隨時可以委以重任的待命官,說明以後會被重用的。

“謝幽王殿下隆恩。”三人跪下謝恩。

轉而又對高俅說:“我把他們交給你了,你安排好,傍晚來我這裏報到。”想到日後楊誌也會來到自己的身邊,也許還有其他的“宋江三十六天罡”中的人物,趙桓心中不禁好笑,我這裏倒成了“大內小梁山”。等我聚集了大量天罡,看你宋江拿什麼造反。

“是,殿下。”高俅領命,帶領周侗三人而去。

走,回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