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皇帝,大宋的甩手掌櫃,官家趙佶正在福寧宮陪鄭貴妃、趙楷說話,忽然內官稟報,鄭居中和耿南仲在宮外有要事求見。
“宣”
鄭居中字達夫,開封人,是仁宗朝宰相王珪的女婿,已故禦史大夫李格非的妹夫,著名詞人李清照的小姨父。據說是鄭貴妃四川老家的的表哥,也就是大宋的國舅爺。官家寵幸鄭貴妃的時候,鄭居中官至給事中(詔擬奏章、規諫皇帝的近臣)。
“你們這麼急著見朕,有何要事啊?”官家頭也不抬的問。
“臣進宮來探望貴妃和三皇子,不料在城門口遇見耿大人,說有急事求見皇上,就一道來了,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最近耿南仲這個“求和帝師”有點不受待見,還是距離他遠點,別被拖下水了。鄭居中被鄭貴妃倚為國舅,宮外的靠山,自然不是傻子,裝作一臉的茫然,趕忙撇清關係。
“ 臣剛才接到舉報,說幽王殿下造反,在城門口聚集了很多人,大家都喊幽王萬歲。”耿南仲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胡說,幽王哥哥才不會造反的,他是我最崇拜的哥哥。”趙楷在旁邊鼓著嘴說。
趙佶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趕緊砍了砍了”。把鄭貴妃和鄭居中嚇了一跳。
“官家不聽聽幽王的解釋就要砍了嗎?”耿南仲心中暗喜。
官家懶得跟他廢話,帶著鄭貴妃和趙楷,匆匆忙忙,向城門跑去,一邊跑,一邊說:“趕緊走,去看看他打到哪裏來了,凡是抵抗的人一律格殺勿論。”走到耿南仲的位置還順勢踢了一腳。
鄭居中差點喊出“護駕”兩個字,聽到官家後麵的一句話,剛喝進口中的一口茶便噴了出來,轉眼抬頭間官家就牽著趙楷跑遠了,兩個眼珠子瞪得大大的,我確定沒聽錯嗎?
官家一行人走到端禮門的時候,看到趙桓五人組向門內走來,見他隻有五個人,便問:“桓兒你造反怎麼不多帶幾個人?”
趙桓一臉懵逼,啥,造反?我幹嘛要造反。
還沒來得及回答,老遠飄過來耿南仲的聲音:“適才有人在宣德門前的禦街上向你跪拜行禮,口呼萬歲,這不是想造反嗎?”
趙桓雖然心中不慌,也有點覺得有違祖製,正準備行禮知錯,可能是累了,動了一下始終是沒有從椅子上下來,官家阻止了紫晴幫忙的動作,小跑上前。小聲的說:“要不,桓兒你帶人造反得了,我讓人不許抵抗。你尊我為太上皇你當皇帝怎麼樣?”
趙桓哭笑不得,翻了個白眼,伸了伸懶腰,擺了擺手,懶得理你。心道,你這麼無聊,不會去看看奏折嗎?沒搭理他,示意郭氏兄弟趕緊回慈元殿。
紫晴小何郭氏兄弟強忍笑意,這皇帝父子倆確實逗的很。
官家又是一路小跑追上來,跟在趙桓的椅子旁邊,繼續追問:“要不你造反成功,把我發配到杭州,讓蔡京和耿老頭當杭州知府去陪我,省的他們煩你。”
趙桓無語至極,一個勁的揚手,郭氏兄弟跑的更快了,官家實在追不上,輕微的一跺腳,轉頭對耿南仲說:“耿愛卿,你去把舉報殿下造反的官員名字搜集起來。”
“官家是要獎賞他們嗎?”
官家一噎,頗為無語,有氣無力的擺了擺手,心中冒出了一句華夏國粹,看來要給這個老頭找點事做,是太學的作業太少了嗎?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道教將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因此元宵節又稱上元節,上元也就是新的一年第一次元月之夜的意思。
按照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上元節傳到宋朝的時候,東京城的熱鬧長達三天,十五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三天。與春節連起來,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酉時末的時候,趙桓五人組,請示過了官家和皇後,出了慈元殿,過了垂拱門、端禮門就到了宣德門,看到了早已等在這裏的周侗三人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