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小梁山(1 / 2)

這個冬天並沒有像往年的那樣大雪肆虐,湛藍色的天空中,虛弱的太陽高空掛著,畢竟是末冬,寒風還是很刺骨。

晌午過後,趙桓披著上好的棉裘大貂,率領著五人組,在皇宮內閑逛,思考著接下來的軍事財政改革人選。

走著走著,便走到了宣德門前。

上樓,趙桓對郭氏兄弟示意著。

宣德門由主城門、兩垛樓及兩闕組成,平麵呈“凹”字形,門外是一個大大的廣場。

從宣德樓往下看,還是晌午的廣場上就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商販,遠道而來挑著擔子的百姓,聚眾坐在城門口,旁邊蹲著他們的妻子兒女,想來是這些青年壯漢的妻女想來東京看上元花燈,路途遙遠家中並無太多盤纏,便想順道賣點農產品,掙的錢多少可以為妻女在東京城購買點小物件,當做紀念。這些青年大部分都隻穿了三件衣服,沒有一件皮襖,妻子兒女身上穿得厚厚的,卻沒有一件像樣的冬衣,想來是多穿了好幾件單衣,可想他們是多麼的冷啊。

現在距離晚上還早得很咧,奔波而來的一家老小並沒有賣出貨物,高坐宣德樓的趙桓都隱隱約約都聽到了孩子寒冷饑餓的哭聲和婦人哄孩子的聲音,以及壯漢們著急的吆喝聲。

此情此景看得趙桓鼻子一酸,再次想起了,上一世淪落雲中的時候,小商小販們爭相將手中的吃食無償贈給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機會去感謝他們。他們都是如此的純良、辛酸、卻又各有各的幸福快樂。

今生今世,我一定會默默地保護你們。

這時候有個人噔噔噔的跑上樓來,卻是高俅,因為正是沐休時期,高俅穿的比較隨意,配上他不高不胖的身材,給人一種辦事利索,短小精悍的感覺。走到趙桓麵前,就十分謙卑的跪下說:“小臣高俅給殿下請安。”

“快起來說話。”

趙桓還是很喜歡高俅這個人的,辦事靠譜,精明幹練,知前知後知冷熱,謙卑不傲慢。

“今日照常有五天沐休假日,高大人出征歸來十分辛苦,不在家裏歇著,這麼冷,還來城樓上?”

趙桓看著高俅一副乖巧的樣子,站在旁邊不停的搓手,的確有點冷。“烤烤火”,趙桓偏了偏頭,對著軟椅下的火盆子看了一眼。

說了句“謝謝殿下”,高俅也沒有客氣,邊把冰冷的雙手伸到火盆邊晃了晃。

“臣在家思考著,殿下少年心性,喜歡看上元燈會,身邊必然缺少使喚的。”說完還衝紫晴、小何太監、高氏兄弟笑了笑,“你們別介意,我可不是跟你們搶功,一些稍微麻煩一點的事情,我做著可能方便些。”

高俅從底層一路走上來,善於抓住別人的喜好,身居高位後,並不倨傲,對皇宮內的宮女太監也十分客氣,從來不做得罪人的事情。紫晴、小何本來就是皇後宮裏的,在官家還是端王的時候,就跟喜歡蹴鞠的高俅相處得比較融洽和熟悉。

紫晴看出了小主子悲天憫人的心思,便趁機對高俅說“高大人。。。。。。”

“我的姑奶奶哎,你就別稱我高大人了,還是和以前一樣叫我球球吧。”高俅詼諧又溫和的語氣,逗得眾人開懷大笑,“球球”是以前在端王府的時候,眾人給高俅取的外號,

“好吧,球球大人,你看城樓下那麼多挑著擔子的百姓,他們估計從鄉下很遠的地方過來。又餓又冷,還有好多小朋友,這都午時了還沒吃飯呢。球球大人能不能想想辦法。”紫晴拗不過高俅,隻是還是小心謹慎的在球球後麵加了一個大人,讓高俅哭笑不得。

趙桓看到這一幕也是開心的笑了起來,確實值得開心,轉世而來,身邊的人都是這麼的美好善良,自己義不容辭的要做到最好,絕不留下一點遺憾。

高俅上來的時候便已經看到了樓下聚集的百姓們,一個個拖家帶口,估計上午的時候便已經來了。此時聽到紫晴的話,想起了二十多年前,自己隨父母來看上元燈會,父親母親病逝在汴梁城,自己一個人無依無靠,幸得蘇學士收留,又向駙馬舉薦自己。

往事一幕幕浮上心頭,蘇學士卻早已仙蹤杳杳,不禁紅了眼睛。眾人哪裏知道他的故事,隻道他是同情樓下的百姓們。

“殿下放心,臣一定把事情辦好,紫晴姑娘你看好了。”說完噔噔噔的跑下樓去。

這樣的人誰不喜歡。

高俅回到禁軍中,挑選了幾十個比較靈活的士兵,叫他們四人一組,舉著一麵橫幅,上麵寫著“奉幽王旨意募捐衣物糕點”,到東京城走街串巷。如果有人問,就說京城來了很多參加上元燈會的鄉下百姓,但是衣著比較單薄,盤纏比較少,殿下希望有人能募捐一些,救濟他們。

這些日子幽王的事跡早就傳遍京城大街小巷,人人都期盼著幽王殿下能帶領大宋走向繁榮富強。紛紛拿著自己上好的衣物,飲食,來到宣德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