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蘇軾遺澤(2 / 3)

經過多次去邊軍中鍍金後,高俅順利的混到殿前都指揮司都虞候的職位,已經是大宋虛職九大太尉之一,距離進軍最高統帥殿帥也就數步之遙。高俅管理禁軍,在軍隊訓練上玩了不少花架子,高俅主持的軍隊爭標競賽開始是“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爭標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後麵的爭標競賽,也要搞出“旋羅”“海眼”“交頭”等各種花樣,頗為熱鬧。趙佶閱兵的時候看了十分滿意,誇獎不已。

高俅此人還有一個優點,對有恩於他的故人不忘報答。除了與劉仲武家保持密切關係外,對他原來的主人蘇軾一家也頗為照顧。這樣情商高又忠義的人,還能得到蘇大家的青睞,想來都不會混的太差。高俅一生重情義,念舊,他不但十分仰慕蘇軾,而且把蘇軾當做他一生的貴人、恩人,這種人是非常適合做朋友的。

前世的趙桓就非常喜歡高俅,曾經處處為他開脫,引他上進。靖康年間,民間流傳的“六賊”裏麵也沒有高俅的名字,高俅壽終正寢於靖康前夕,結局算是好的。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蘇大家,人品、官風、政績、才情無一不是上上選,前世的趙桓總是哀歎: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逝。趙桓是公元1100年出生,蘇軾是公元1101年去世的。

蘇軾有三個兒子,長子叫做蘇邁,字伯達,如今是嘉禾縣令(知秀州)。蘇邁有一個女兒,叫做蘇筱,蘇筱的夫君就是劉仲武。

劉仲武,字子文,秦州成紀人。他是蘇邁的女婿,東坡先生的孫女婿。高俅一生認蘇軾為恩人,對蘇軾的幾個兒子多有照顧,故而高俅和劉仲武的關係十分密切,常有往來。生在邊地,是行伍出身,靠著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刀口舔血成長起來的將軍。

劉仲武有勇有謀,十分有擔當,有一次,他曾作為高永年的副將,征戰西夏。當時敵情不明,劉仲武老成持重,主張深溝高壘與敵相持,但是主帥高永年執意進軍,結果身死兵敗。事後,作為副將的仲武向朝廷上書,主動承攬責任,請求朝廷治罪,不藏不匿、光明磊落,頗有大將風度。朝廷經過商議決定,將他貶官嶺南,劉仲武不以為意,調令未達之前,繼續統軍與敵作戰,身負重傷,足不能行。朝廷憐憫並且讚揚他的忠勇,僅僅是罰款了事,並沒有貶官流放。

官家心腹官員傳過來的密信中講述了此次戰爭的經過:童貫縱覽全局,劉法為臨時總指揮。戰前,劉仲武很謙虛的向童貫和劉法提出申請,自己在前線想有一點臨敵專斷之權,能不能不事事稟報後才執行,這樣便不會貽誤戰機,童貫準其便宜行事。劉仲武想不費一兵一卒招降吐蕃王子,談判中,吐蕃王子要劉仲武派遣他的兒子為人質。劉將軍便讓姚平仲帶著自己的兒子到吐蕃營中,吐蕃人感受到了誠意,率部歸降,故此次大捷,劉仲武居功甚偉。

但是剛才童貫的奏報中並沒有提到劉仲武和姚平仲的功績,心下甚是疑惑,便把手中童貫的奏折交給劉法,劉法看了說:“折子中說的不屬實,劉將軍和姚將軍的功勞很大,折子中並沒有嚴明,這是不合適的。”

說完遞給劉仲武看,劉仲武看完一笑了之,拱手行了一禮:“自有官家聖明決斷。”

劉法,蒲州河中人,大宋名將,有“時論名將,必以劉法為首”之說。

劉法從軍之後,對抗西夏,屢立功勳,曆任鄜延路第三主將、鄜延路鈐轄、侍衛親軍馬軍司都虞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