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上元侍宴(1 / 2)

大宋王朝的建立不僅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二百餘年的分裂割據狀態,而且還在此後基本保持了國內的穩定,大宋朝廷采取了一係列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經濟的措施,這讓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好發展,手工業和商業也相應變得繁榮起來。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各大城市自然也就日趨繁華,從而讓天下出現了一個相對承平的局麵,人人都能感到盛世熙攘之樂。

宋代商業的發展,經濟活動的加強,城市人口的繁榮也促使當時的市民階層日益壯大,人數眾多的市民階層日益表現出對富有市民色彩的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上元節的熱鬧狂歡可以說恰好是集中地滿足了當時宋人的這種娛樂需求,所以宋代的上元燈會顯得更加富麗繁華。再加上猜燈謎等活動的加入,使得上元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人們遊興極高,常常徹夜暢遊觀燈。

自真宗朝開始,皇宮內一年有四次大宴,春秋大宴和上元侍宴、和元旦宴。這四個宴會是宋朝的官定節日。國家上層逢官定節日之際賜宴慶賀,與百官宴樂互相配合,君賜臣宴更能在一片祥和中拉近君臣之間的距離,促進君臣之間的和睦,增加了國家各階層的凝聚力,也彰顯了國家的繁榮昌盛,社會的和諧平穩。

到崇寧年間,元旦宴逐漸取消了,趙佶為了體貼臣子,在元旦這一天舉行朝會,然後放眾臣回家團聚。上元節反而有五天假日,從正月十四——正月十八,除安排正常值班人員外,眾臣休假回家過節。正月十四的晚上,官家會在集英殿的升平樓內大宴群臣;十五的晚上,官家會攜帶皇子皇孫們登上宣德樓,與宣德門前的百姓們保持互動,有興趣的皇子公主們還可以到宣德門前參加燈會、詩會,還是端王的趙佶每次上元節都喜歡通宵達旦的猜燈謎,王皇後就是在某年的上元燈會中迷上趙佶的。

這一年的上元侍宴,格外的盛大,蘇轍,曾布,呂慧卿也被召回東京。

集英殿中,官家為了顯得更加正式,隻是帶了王皇後和幽王趙桓陪同,趙桓稍微在官家的右前方賜宴,楊戩在一旁伺候。其他貴妃嬪妃皇子們在大殿旁邊的側殿中聚宴,喜笑晏晏。

群臣依次坐好,大宋重文輕武,右側本來是文官的席位,趙桓有意提高武將的地位,特地將一眾將門安排在右側。依次是種師道,姚古,種師中,折可求、折可存,楊誌、楊邦乂,高士英、高士傑、高士則等。此時的兵部侍郎童貫(太監),殿前都虞候高俅正領兵在西邊平定羌族叛亂,姚家姚平仲也在童貫軍中。

左側依次坐下的的是蘇轍、曽布、呂惠卿、蔡京、趙挺之、吳居厚等,這個座次就體現了官家的仁義,並沒有一味按照官職大小、致仕與否,而是兼顧了年齡、聲望和官職。一眾文臣,早已經嗅出了官家和幽王有整軍備戰開疆拓邊的跡象,故而看到一眾將門小輩,並不感覺到意外,值此重大宴會,也沒有哪個不長眼的去掃興,能混到這個宴會上來的人,情商也不會太低。

趙桓內心顯得有點急躁,西邊有叛亂,西南有吐蕃,西北有西夏,北有契丹遼國,還有一個宿命之敵金國正在悄無聲息的壯大。趙桓要通過這次宴會,熟悉財政改革、軍事改革、吏治舉措的領導者和執行者。

百官朝拜之後,眾臣享用宴會上的酒水美食。酒過三巡,官家站起身來,群臣變得鴉雀無聲。

擔心坐在大殿角落的臣子們聽不清楚,官家特地攜帶趙桓走到大殿中央,舉起酒杯,中氣十足地說:“這杯酒,我敬眾愛卿,眾卿辛苦了。”說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敬官家”,眾臣紛紛起身。

楊戩搬了一個凳子來到官家身邊,官家扶著趙桓站在凳子上,然後對眾臣說道:“皇兄故去之時,是高太後和曾相力排眾議,推選朕即帝位。”頓了一下,頗有點不好意思,打了個哈哈,掩飾心中的尷尬,“朕有自知之明,要說琴棋書畫,自認比誰都不遑多讓,隻是這治國平天下嘛,就有點為難,做個守成之君勉強可以,但是如今大宋四周虎狼環伺,守成之君可是遠遠不夠。”說完舉起酒杯遙遙示意。

“幸好老天爺垂青,降下麒麟兒,成為生而知之之人,道家老祖陳摶傳下治國治軍方略,前些日眾愛卿已經見識過了。自今日起,命幽王趙桓監國,十四歲生日的時候立為太子。考慮到桓兒年齡尚小,身體力行有所困難,賜予幽王尚方寶劍,趙桓所至之處,如朕親臨,對任何事情有決定權和任免權。”

這時候的文臣們眼見大宋興兵尚武的趨勢沒法改變,紛紛轉而支持,就連“求和帝師”耿南仲也破天荒的不出來比比了。趙佶見效果甚好,開心的舉杯一一示意。

趙佶牽著趙桓的手,來到蘇轍的麵前,舉杯敬酒:“蘇相是元祐重臣,元祐一朝,諫官言事,蘇相居功甚偉。從前有黨派之爭 ,蘇相夾雜其中,苦不堪言,滿腔心血付諸東流,如今朝政清明,革除黨派之爭,還望蘇相才盡其用,輔佐幽王早日實現大宋的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