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上元侍宴(2 / 2)

“老臣蒙官家看重,感激涕零,一定不負官家期望,為大宋出盡最後一份力。老臣終於看到這一天了,隻可惜家兄已經不在了。”蘇轍跪拜,淚流滿麵。眾人唏噓不已,蘇大家當年曾經寫了一首上元侍宴的七絕: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禦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雲捧玉皇。

“是的是的,蘇大家才華可謂是千古第一人,桓兒最喜歡他的詞了。”趙佶毫不吝嗇的讚美說道。

“是啊,我三歲的時候,娘親就帶我學寫蘇大家的詞呢,恨不能生在一個時代。本王年紀尚小,就以茶代酒敬蘇相一杯。”趙桓的興致十分的高,似乎想起了上一世的每年上元佳節。

“官家,幽王過譽了。”蘇轍雖然內心裏也很認同千古第一這種說法,但是還是謙虛了一下。

官家輕輕移動身子,走到曽布的麵前敬酒:“朕這個皇位,一半是曾相爭取而來,朕心裏十分感激。老大人已至古稀之年,還請保重身體。”

“老臣叩謝皇恩,隻是老臣已經老了,恐怕看不到皇上、幽王大殺四方的一天了。”曽布的年齡比蘇轍還大,早已重病纏身,沉屙不起,欲向官家行禮,被趙桓上前托住了。

“曾想一定會長命百歲,福壽延年。”趙桓舉杯甜甜的說道。

“在座的幾百人中,呂相年齡最大,卻還是如此的健朗,熙寧變法,呂相居功甚偉,僅次於王相公。經略西夏,守土開邊又立奇功,堪稱一代賢相。”官家敬呂惠傾了一杯酒。

“老臣不敢當,不敢當。”

“呂相公可要保重身體啊,日後對西夏的戰爭中,我還想讓您擔任京師的後勤總管啊。”趙桓也敬了一杯酒。

頭一次在如此隆重的場合被幽王稱了一聲“相公”,呂惠傾虛榮心頓時爆發,手捋胡須,拱手說道:“老臣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父子二人端著酒杯走到趙挺之麵前,共同舉杯敬酒:“趙相也是將近古稀之年,朝政大事又看您了,還望您發揮餘熱,不遺餘力支持朝廷新政。”

“老臣一定竭盡全力。”

就這樣,官家和幽王一個一個的敬完文臣的酒,接下來就是大宋將門了。

官家帶著趙桓走到種家、折家、楊家麵前。趙桓端起酒杯:“本王以茶代酒敬諸位將軍一杯。”

飲完杯中茶,小小年紀上散發出一股豪邁的氣息,想起上一世汴京之圍的前前後後,略有些悲傷的說道:“種將軍,還有你折家,姚家,楊家,高家。本王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們遠在西北,最怕的就是君臣相疑,又加上自古以來流言難盡,軟舌如刀,任你蓋世英雄,也不見得能有好辦法。

所以,你們折家,種家,姚家,楊家,數代抵抗西夏,契丹,終未竟全功,非是我大宋兵器不利,甲胄不堅,也不是我大宋士兵惜命,將帥少謀,實在是我大宋軍事體製趕不上時代發展的形勢。在當前軍事體製下,統帥沒辦法調動全部兵馬和資源,導致各自為戰,意見不統一,軍令不及時,以至於失敗或者慘勝。所以我得恩師授方略,爹爹授權,重新改變軍事體製,大力支持你們的練兵,養兵,用兵。”

這一番話直說得眾人熱淚盈眶,尤其是種師道和姚古,更是身受其害,不斷磕頭,直呼官家聖明,殿下聖明。

趙桓頗有古人的禮賢下士,親自走到種師道,姚古麵前,將他們扶上座位,給他們兩個斟了一杯酒,然後端著自己的杯子,對著一眾將門誠摯地說道:“神宗和哲宗不可謂不是明君。縱觀兩朝,均有開疆辟土之誌,但是對待武將始終都是小心提防,重重限製。

西北雖大,我大宋將官如何放開手腳,大戰一番?昔日王韶的身邊有李憲,王厚、劉法的身邊有童貫,他們都是在夾縫裏建功立業。自今日後,諸位將軍征戰沙場,再也不派遣宦官陪同,再也不會有任何人來監督你們。我相信,我大宋將門,將有必死之心,士兵必不敢貪生怕死。從今日起,我們父子再也不對各位將軍相疑,你們在外用兵可便宜行事,團結一致,不得互相傾軋。幹!”

“幹,臣等謹遵官家幽王旨意,誓死效忠官家幽王,效忠大宋。”說得一眾將門熱血沸騰。

“你們直接效忠他好了,他叫你們造反,你們都可以跟著造反,朕還樂得逍遙。”官家詼諧的語氣不合時機的響起,逗的小趙桓,直翻白眼,小小身板,甚是惹人笑。眾知道官家是開玩笑,都忍住笑意,直呼“不敢”“臣不敢”。

一場宴席長達幾個小時,眾臣緩緩散去,官家也吃了很多酒,剛剛歇下。趙桓來到父皇的聽政的垂拱殿,坐在軟軟的躺椅上,思索著接下來的行動。

效率要快,用人一定要謹慎。

隻是,滿腔抱負的人生,從來沒有捷徑,最輝煌的功績往往伴隨著最艱難的曆程,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不斷的積累,點點滴滴,方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