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清楚地記得,上一世,在第一次東京保衛戰之時,姚家軍的主將姚古奉詔入京勤王,等到姚家軍抵達東京汴梁之時,孤軍深入的完顏宗望在敲詐了朝廷一頓之後,便退去了,姚家軍奉命“禮送金軍”。這個時候,姚古的侄兒姚平仲提出要夜襲金營,受到趙桓、李綱的大力支持,隻可惜亡國之時偏偏鼴鼠盡出,叛國投敵泄露消息,導致姚平仲大敗而歸,直接導致了汴京陷落。這也是趙桓比較遺憾的一件事,計是好計,隻是保密政策沒做好,徒留遺憾。
第一代高家將的代表人物是高懷德,擁立太祖皇帝發動兵變,被任命為殿前副都點檢,充任關南副都部署。後娶太祖之妹燕國長公主為妻,加封駙馬都尉。他以戰功升任忠武軍節度、檢校太尉。後跟隨宋太祖平定揚州,又隨宋太宗消滅北漢,移鎮曹州,受封冀國公。
曆代高家將中,最出名的人物是高遵裕,因父親的恩蔭先後擔任供備庫副使、鎮戎軍駐泊都監。宋神宗得知高遵裕在西夏臨危不懼,舌戰西夏人維護了大宋的尊嚴,非常讚賞,將其提拔為保安軍知軍。後高又隨王韶進攻岷州,攻下岷州後,高遵裕要求士兵不得妄殺,並且頒布命令,活捉老幼與士兵首級者相同,因而數萬羌人百姓得以活命。捷報傳到京城,高遵裕被加官岷州刺史。但是後來神宗盡起五路大軍伐夏,卻因為高遵裕的好大喜功,大敗而歸,成為神宗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到崇寧年間,高家在朝堂上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第七代高家將中的高士英、高士傑、高士則,其中高士英,居右監門外將軍,高士傑領開封府巡查都衛。高士則因通曉經史典籍內殿承製、康州防禦使,掌西上閣門使(禮儀官職)。在趙桓的前世記憶中,高士則是一位優秀的外交官。
曹家將的代表人物是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人,宋開國名將、外戚。 曹彬是大宋初期著名的軍事將領,也是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
崇寧年間,傳至第四代的曹評,曹誘,特長為文史、書法,棄武從文了,自此曹家再也沒有人在軍中任職,大宋初年翔盛一時的曹家將就此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第一代楊家將是老令公楊繼業,原名楊業,並州太原人,大宋初年名將。 官至雲州觀察使、判代州,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楊業領八千火山軍掛帥掃北,掌中一口九環金鋒定宋刀,橫掃雁門,威震北國。
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昭。楊延昭英勇善戰,所得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公而忘私,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繼承了楊業的作風。楊延昭鎮守邊防二十幾年,遼國對他非常敬畏。遼人迷信,相信天上北鬥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因為楊延昭對於遼人很有威懾力,遼人以為他是那第六顆星轉世,因此稱他為楊六郎。
楊文廣是楊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他是六郎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在討賊張海的戰爭中功勞很大,授予殿直。後來與安撫陝西的範相公相遇,範相公在談話中發現楊文廣很有才能,就把他帶在身邊。狄青南征廣西,楊文廣隨軍從征,但此時的楊文廣還是個無名之輩。宋英宗以楊文廣是名將之後,而且還有功勞,提拔楊文廣為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禦使,秦鳳路副總管,參加了對西夏的防禦作戰。
跟曹家一樣,第四代楊家也是棄武從文,主要代表人物是楊貴遷和楊琪。
第五代的代表人物正在成長中,他們是楊邦乂和楊誌,楊誌武藝超凡,目前在禁軍中擔任壓班,是禁軍中一個管理百人的底層官員,楊邦乂還在太學讀書。這一次元宵宴會,趙佶邀請的楊家代表人物正是楊誌和楊邦乂。
這些人選,是趙桓思考很久後給出的名單。前世在五國城的幽禁生活中,故國舊臣為了排解故主的漫長幽禁時間,也曾經帶了很多民間小說、故事書給趙桓。其中就有“三十六天罡聚眾水泊梁山”的故事,是根據他當太子的時候發生的宋江起義改編的章回小說。其中林衝,盧俊義、楊誌此時還在禁軍中任職。後世的趙桓還被他們的忠心結義所感動,也為他們的逼上梁山而氣憤同情,既然如此,我回來了,自然要改變你們的命運,不會再重蹈覆轍了。
是的,二世為人,以上帝的眼光來看待二十年後的文武大臣,是忠心為君、保家衛國,還是賣主求榮、禍亂朝綱,一目了然。
有一種人,心中隻記得君王對他們的恩惠,而從不計較君王朝堂對他們的猜忌和打壓,這不是愚忠,而是華夏千年傳承下來的仁厚、忠義,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大宋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