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有心了。”
“為官家做事,是老臣的福分,老臣萬分的幸運。”
想來經過這麼一番“揣摩聖意”,官家過些時日應該會恢複我的相位了吧,蔡京如實想著。
這時候卻見趙佶依依不舍的把手中的玉壺春放回了箱子中,小心翼翼,視若珍寶,把箱子推給蔡京,緩緩說道:“蔡愛卿的心意,朕心領了,隻是古語有言,沉迷於供人玩物的事物,會讓人喪失進取的誌向。朕立誌要做一個明君,一個振興大宋的君王,切不可玩物喪誌。”
“豐亨。。。。。。”
“豐亨豫大是鼓勵君王積極進取的,愛卿可不要詭辯。”官家有點不耐煩,打斷了蔡京的話語。
蔡京還待再說,官家扔給他一份聖旨,然後坐下來自顧自的喝茶。
我們的蔡相爺接過聖旨一看,隻見上麵寫著,製曰:任命蔡京為太學院正院,全權處理全國新學事宜,即日起執行。崇寧五年正月十三。
蔡京一愣,搞教育?
“是的搞教育,朝廷準備在全國大興新學,你又是朝廷第一教育家,由你來主持再合適不過了。”官家似乎看出了蔡京心中所想,笑盈盈的出語幫他確認一下。
沉思良久,蔡京由開始的低落,失望到最後的如釋重負,想通了所有,長籲了一口氣。此刻的蔡京心如止水,將前半生的得意和遺憾緩緩道來:“仁宗一朝,群賢畢至,在那個群星燦爛的時代,有一顆閃閃發光有著耀眼的星輝,他叫做蔡襄,是臣的族兄,他是範仲淹,韓琦,歐陽修之後的慶曆名臣。我這一生的才學和書法便是學自這位族兄,他在朝堂閃閃發光的時候,我剛剛走出仙遊縣(今福建莆田),來到繁華滿地的京城。蔡襄族兄教導我要勤政愛民,身在朝堂為官,不可隻為一己私利,要時時關心百姓疾苦;在學說上,他教導我要繼承和發揚往聖絕學,有機會一定要把一生所學傳承下去。他自己晚年致仕後,就在老家開辦學校,教授學生,桃李紛紛。”
官家點了點頭,十分讚成:“蔡少師的賢名我是知道的,他在楷書上承顏真卿,端莊謹嚴,體格恢宏,點畫無絲毫苟且;行書瀟灑簡逸,信手拈來,觸處成妙,大得晉人韻致。而且他寫的【茶錄】,造詣很深,跟朕是同道中人。朕很推崇他的茶藝和書法的。”
蔡京見官家竟然也十分推崇他的偶像,心下甚喜,繼續談起自己的生平遺憾。“臣繼承了蔡襄族兄的天下為己任,初為官時,殷切地關心百姓安居樂業,體察民情。知開封府的時候,臣幾日幾夜不眠不休,清理所有訴訟,平反了很多冤案。”
“這個朕還是端王的時候就知曉了。”
“隻是後來,弟弟蔡卞權至中樞的時候,臣茫然而不得再進一步,心魔漸長,一時糊塗參與了黨爭派係,成為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投機官員,泥潭深陷,怎麼也爬不起來。臣每每思慮至此,惶惶不可終日,後悔不已。這些年,忘卻初心也成為我的一大遺憾。”
官家沉默不語,這世上有一種人,時時刻刻需要別人的叮囑,監督,矯正,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走向深淵,再也不能回頭,嚴重的禍亂朝綱,輕則害人害己。蔡京便是前者,如果任其發展,便如趙桓前世看到的一樣,誤導趙佶,貪圖享樂,耗盡國庫,終致亡國之禍。所以,人的一生,每每到轉折的時候,如果能遇上令其做出正確選擇的伯樂或者貴人,便是最大的幸運。
“今日官家令臣知太院,也是促使微臣不忘初心之舉,臣感激涕零,一定竭盡全力,盡心培養出國家和朝廷需要的有用人才。”蔡京起身匍匐在地,激動地說道。
“愛卿免禮免禮,你能如此想,善莫大焉,朕心甚慰。你的長子蔡攸,朕也有大用。”
蔡京點了點頭,官家又將一張寫著“興辦新學”的折子遞給蔡京,上麵寫著趙桓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及一些辦新學的措施:
一、全國全麵興學,將熙寧以來的新學開枝散葉,遍地開花。
二、全國普遍設立地方學校,建立縣學、州學、太學三級相聯係的學製係統;
三、恢複設立醫學,創立算學、書學、畫學等專科學校等。
四、學生來源不限門閥、富貴、民族
五、從太學裏麵選出優秀人才,加入全國政績考核的評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