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造把反[下](1 / 3)

穿西裝的造反英雄

1859年(鹹豐九年)4月22日,38歲的洪仁玕從香港徒步來到天京。

洪秀全特別高興。

一改“永不封王”的承諾,封其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

引起許多將領的不滿和指斥。

陳玉成被封為英王,李秀成不久也被封為忠王。

洪仁玕向天王呈上《資政新篇》,提出“權歸於一”,發展民辦工業、礦業、交通運輸業和銀行,設新聞館及對外采取通商政策等,意圖建立資本主義製度。

RB在1868年進行明治維新,富國強兵。

中國也可以推行新政嗎?

洪仁玕是很想成就一番事業的。

然而曆史終究還是讓他失望了。

洪秀全似乎很欣賞《資政新篇》,批了“此策可行”的字樣,但要真正推行時,他退縮了……

天國最後的一線生機掐斷了。

可歎。

曾拒絕為洪秀全洗禮的美國人羅孝全抱著一腔希望來到天京,擔任天朝的洋務丞相,目睹種種之後、又失望地離去。

他抨擊說:

“我不相信他們有任何的政治組織,並且不相信他們知道要組織一個政府。

“一切要務好象完全存於軍法,由最上級到最下級的當權者都是在殺人這條線上走。”

世界風起雲湧,我自巍然不動。

而一個不能摒除封建迷信、缺少知識分子參與、倡導自由平等博愛等先進思想、勵精圖治的政府,隻是一夥上不了台麵的流寇!

流寇就是亂民。

隻有醜惡萬狀的破壞。

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

更無法令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

至1860年(鹹豐十年)初,清軍江南大營已擁兵十萬。

在天京城北、東、南三麵掘壕築牆一百三十餘裏,建大小營盤一百三十餘座,圍困的鐵桶一樣。

強攻必然付出重大傷亡。

諸將籌謀解圍之法。

洪仁玕建議以奇兵東進直搗湖、杭,分敵之兵,而後回打江南大營。

方略既定,李秀成率主力進入ZJ3月11日,其前鋒一千餘人喬裝成清軍進抵杭州武林門外。

杭州城駐兵約有七千餘人。

太平軍偷襲未成,便轉入強攻。李秀成紮營南門外,並於清波門外挖掘地道,以地雷轟塌城牆數丈,攻克杭州。

和春隻得從江南大營分兵赴援ZJ李秀成遍插旗幟於杭州城頭,以為疑兵,率部連夜撤出。

忠王召集楊輔清、劉官芳、黃文金、吳定彩、陳坤書諸將,兩路進援天京。

時江南大營已分兵四出,兵力不及四萬。

5月2日,十萬太平軍冒雨對和春營盤發起猛攻,陳玉成部於上河鎮、毛公渡一帶搭浮橋數道,與城內太平軍內外夾擊清軍。

太平軍向清軍營寨拋擲自製手榴彈,引起火藥爆炸,四處起火。清兵聞之喪膽,紛紛棄營潰逃,太平軍乘清軍四散奔逃之際,盡數摧毀江南大營五十餘座營壘,擊斃總兵黃清、副將雷安邦以下數千人。

6日,整個江南大營完全癱瘓。

東征及SH之戰

11日,洪仁玕會同諸將,登朝慶賀,並商討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此時天朝疆域隻有天京附近和AH的部分地區,人力、物力資源大受限製,如何發展,領導層形成三種不同的意見:

陳玉成:以AH為重點,集中兵力爭奪天京上遊,回救安慶;

李世賢:開拓ZJFJ洪仁玕、李秀成,看好富庶的糧米之鄉,主張東征蘇州、常州,奪取江南重要的經濟基地。

天王乃命諸王東征,“限一月肅清回奏”。

李世賢率師進入皖南,經廣德、徽州入ZJ克臨安,富陽,餘杭,逼近杭州。

15日,李秀成率東征主力由天京出發,當天占領句容。由於陳玉成的得力配合,又大敗清軍於丹陽城外,張國樑於潰逃中墜河淹死,欽差大臣和春逃至蘇州西北的滸墅關,自殺身亡。

李秀成攻克丹陽後,又順利奪取常州、無錫、蘇州、江陰。

湘軍乘太平軍東征之際,大舉進犯集賢關,圍攻安慶。

英王陳玉成引軍回援。

……飄忽不定的行蹤,反映出他不得不執行命令、又不願在東線作戰的複雜心情。

李秀成繼續揮師東進,連克ZJ嘉興、JS昆山、太倉、嘉定,青浦,7月克鬆江,兵臨SH近郊。

SH當時還不算全國比較大的城市。

但也發展成規模不小的通商港口。

奪取SH不但可以截斷清廷南北漕運的命脈,還可以憑借通商口岸的便利,發展與西洋各國的貿易,獲取穩定的武器和軍事物資供應源。

同時亦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美國傳教士海雅西、英國傳教士艾約瑟等先後抵達蘇州。

由於李秀成不懂得國際形勢,誤以為“洋人來降”,對輕取SH充滿了信心。

此時英、法等國已在SH開辟了租界。

利益所在,不能不守。

英國公使普魯斯、法國公使布爾布隆發布通告,將以武力保護SH租界H縣城。

另由富商楊坊出資,組織一支由一百多名外國人組成的“洋槍隊”,全部裝備洋槍洋炮。美國人華爾為領隊,白齊文、法爾思德為副領隊。

太平軍陸順德部在鬆江失利。

清軍與洋槍隊包圍青浦,水陸環攻。

青浦守將周文嘉一麵堅守,一麵飛書忠王告急。

李秀成得知青浦告急,立刻率輕騎兵往援,在青浦城下大破清兵和洋槍隊,SH震動。

乘勝再克鬆江府。

8月16日,李秀成進軍SH18日進駐徐家彙,立大本營於天主堂,部將蔡元隆、郜永寬進抵距縣城九裏的九裏橋,擊破四營清軍,乘勝進逼西、南兩門。

攻城部隊卻遭遇英軍射擊,傷亡較多。

李秀成下令攻城,仍遭到英、法海陸軍的炮火猛轟,麵頰被彈片所傷,退回徐家彙。

19日,英國領事館翻譯富禮賜抵達太平軍營,遞交了普魯斯的公告。

李秀成得知英、法軍直接幫助守城,又獲悉清軍張玉良部正圍攻嘉興,遂於24日解SH圍,經鬆江、青浦,往援嘉興。

SH之戰以太平軍失敗告終。

八、名將不是吹的

1860年夏,新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曾國藩統率湘鄂軍水陸師七萬,自HB大舉進兵,連陷AH太湖、潛山、石牌,直逼安慶。

曾國藩一下子抓住了要害。

自九江失陷後,安慶已成為天京上遊唯一的屏障,一旦有失,湘軍便可直指天京。

可惜太平軍中保持清醒頭腦的並不多?

陳玉成絕對算一個,但他說了不算。

洪仁玕有職無權。

天王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向是說了不算、算了不說……

曾國藩走運了。

他已經五十多歲,頭發白了許多。

和太平軍打了幾年仗,勝少敗多,幾次自殺。而每次戰敗都要被朝野罵個一塌糊塗。

兄弟曾國華戰死、羅澤南陣亡、李續賓自殺、塔齊布……

在無數個夜晚,曾國藩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親人死難、大臣的奚落嘲諷、戰況每況愈下,簡直能把人逼瘋!

“打脫牙和血吞”。

可勝利呢,勝利又在哪裏?

想來他不過是一個出身農家的書生,雞鳴而起,含辛茹苦,28歲才考取功名。讀四書五經、作道德文章,是這場民變把他推向了風暴的最前沿……

曾國藩在困境中艱難地尋找、觀察、等待……

石破天驚!

“天京內訌”無疑給了他最好的翻本機會。

乘勢而動——

先奪武昌、再占九江,而後挾得勝之師以不可阻擋之勢撲向安慶……

“自古平江南之賊,必距上遊之勢,建瓴而下,乃能成功。”(曾國藩)

安慶由葉芸來、張朝爵駐守。

葉芸來堅忍善戰,布置城守,條理分明。

曾國藩調曾九(國荃)部開至安慶城下,嚴陣以待;多隆阿、李續宜帶二萬湘軍駐紮桐城以南掛車河,深溝高壘,阻擊太平軍的援軍。

洪秀全則采納“合取HB的策略,五路並進,以陳玉成、李秀成為主力,預定於次年春會師武漢,以調動圍攻安慶之敵。

陳玉成率部渡JX征。

他聯合撚軍龔得樹、孫葵心部約十萬人,進至桐城西南掛車河一帶,試圖救援安慶。為多隆阿、李續宜所阻,傷亡數千人。

太平軍退走廬江。

1861年(鹹豐十一年)1月,陳玉成率軍翻越大別山,挺進HB數天之內連克英山、蘄水等地。3月18日,襲破黃州府,離武昌隻有一百六十裏。其時武昌城內隻存清兵兩千,馬隊八十,“戰不能戰,守不能守”,HB巡撫胡林翼又氣又急,吐血不止。

武昌城一片混亂。

此刻陳玉成如揮軍直進,武漢可一鼓而下。

然後截斷湘軍糧草軍械來源,沿江東下、與安慶軍前後夾擊,曾國藩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可惜在關鍵時刻,陳玉成輕信了英國參讚巴夏禮危言聳聽的“勸告”,停止向武漢進軍。留賴文光部駐守黃州,他本人率軍轉而攻占德安、隨州、應城、雲夢等州縣,等待李秀成到來。

一直到4月下旬,李秀成仍未到。

而安慶被圍已近一年,形勢日趨緊張,陳玉成隻好放棄合攻武漢的計劃,率部東下,再次救援安慶。

李秀成的悲哀

李秀成一直想拿下杭州,對救援安慶並不熱心。

洪秀全嚴詔催促。

不得已才進入皖南,經AH當塗、蕪湖、繁昌、南陵、太平府,並進占Y縣與劉官芳、黃文金部會師。

Y縣西八十裏即曾國藩的祁門大營。

——曾國藩驚恐萬狀,連遺書都寫好了。

李秀成若提師一旅攻打祁門,摧枯拉朽,即可生擒湘軍主帥。

可是他放棄了。

率軍轉入ZJ常山。

於4月下旬進入JX經廣信而至建昌,攻城不下,3月底過撫州崇仁宜黃樟樹,4月中旬占吉安。5月在瑞州,招兵達三十萬之眾,一直到6月中旬才進入HB攻占武昌縣。

比預定時間遲了兩個月。

陳玉成早已回師謀解安慶之圍了。

李秀成此時若攻打武昌,條件甚好。

麾下大軍四十萬,黃州有賴文光部配合,人力、物力資源也非常充足,卻偏偏聚而不圍、圍而不打,搞了一圈武裝大遊行,浩浩蕩蕩回師ZJ了。

西征計劃功敗垂成。

1864年天京陷落,李秀成被俘,曾國藩的高級參謀趙烈文問及此事:

趙烈文:“十一年秋,你們兵犯HB如拿下武昌則鄂省動搖,安慶之圍不攻自破。為何一聽鮑超至,就不戰自退呢?”

李秀成:兵不足。

趙烈文不信:擁兵四十萬,難道不夠?

李秀成:我得了蘇州,沒有杭州,就像鳥兒缺一隻翅膀。

趙烈文:圖謀杭州為什麼不在來JX之前?跋涉千裏,長途用兵,難道可以半路改主意嗎?再說你弟弟侍王李世賢就在AH取杭州不是更方便!”

李秀成歎氣:“我的確是個豬頭。先想著救安慶、又總惦記取杭州,聽說老鮑(超)強悍故而開溜。一團亂麻。看看我辦的這事兒,天意啊……”

魂兮歸來

安慶在長江的北岸,人煙稠密,若幹年後這誕生了一種家喻戶曉的地方曲目——黃梅戲。

不過在1861年間,回蕩在城市上空的並不是優美的黃梅小調,而是隆隆的槍炮和呐喊聲。

4月27日,陳玉成率三萬太平軍駐紮安慶外圍之集賢關,逼近圍城的湘軍,與城內守軍相呼應。

曾國藩親臨安慶督戰。

天京方麵也派洪仁玕、林紹璋率兵直接救援安慶,

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

層層包餃子。

整個戰線犬牙交錯,形勢極為複雜。

雙方都決定賭一把。

太平軍敗了,天京危在旦夕;湘軍打不贏,不僅安慶的包圍圈被攻破,城下的主力還有可能全軍葬送。

橫下心,幹吧。

5月1日,陳玉成派部將吳定彩率一千名太平軍從菱湖進入安慶城中,幫忙守城,自已率兵攻擊圍城的湘軍。

雙方激戰一天,太平軍傷亡很大。

第二天,洪仁玕和林紹璋所部太平軍也趕來增援。

湘軍悍將多隆阿帶兵迎戰。

太平軍頓時潰敗。

黃文金及撚軍兩萬餘人從蕪湖趕來支援。洪仁玕、林紹璋、黃文金聯軍再攻多隆阿,湘軍成大吉也率兵五千趕來支援。兩軍在掛車河展開大戰,湘軍戰鬥力非常強悍,大聲呼叫,勇猛衝鋒。太平軍又大敗而去,丟棄軍器無數。

洪仁玕、林紹璋無法接近安慶,退守桐城。

多隆阿成大吉擊敗援軍,轉頭與勇將鮑超會合,夾擊陳玉成的部隊。

陳玉成連日苦戰,糧草已盡,漸抵不住湘軍的猛攻。

他留下劉瑲琳率兵四千人守衛集賢關外赤岡嶺的四座營壘,另留數千人守衛菱HB岸大營,自己率主力退回桐城。

湘軍猛攻赤岡嶺。

死傷慘重。

號稱“鐵頭將”的鮑超帶頭衝鋒,卻無法接近一壘,不禁驚呼:“此賊之悍勇,超過別處!”

23日,陳玉成與洪仁玕、林紹璋聯軍分三路進攻掛車河,多隆阿分兵出擊。

洪仁玕、林紹璋抵擋不住湘軍的衝擊,敗退而走。

陳玉成所部獨立作戰,傷亡較大,不得不再次退回桐城。

湘軍加強炮火轟擊赤岡嶺營壘。

太平軍彈盡糧絕,形勢危急。

6月8日,湘軍發動了全線猛攻。

赤岡嶺太平軍因寡不敵眾,三千餘人戰死。劉瑲琳率人向北突圍,與鮑超部進行激戰,中彈陣亡,湘軍肢解劉瑲琳的屍體,並將頭割下懸於營寨中。

7月8日,菱湖太平軍營壘被曾國荃攻破,一千餘人戰死,五千人被俘。

曾國荃將數千俘虜全部屠殺。

至此,安慶城外再無太平軍一兵一卒。

安慶糧彈盡絕。將士和百姓每日隻喝粥,繼而吃貓、狗、田鼠,吃樹葉草根,餓死的人越來越多,活著的人也無力掩埋。屍骨沿路,慘不忍睹。

葉芸來、吳定彩苦待援軍。

陳玉成悲憤至極,可是他手上沒有兵。

他需要生力軍。

眼下有實力的隻剩下忠王李秀成。

統兵幾十萬。

可是李秀成貪戀蘇杭的富庶,正率部離開主戰場,大肆營造“小天堂”,連天王至尊寶也無法指揮調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