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最後的江湖(大結局)(1 / 2)

大周帝國寧靖三年冬,北疆薊州城又落了一場大雪。

這座位於帝國極遠之地的邊城,至今也不過六七十個年頭。粘土混合糯米、紅柳所燒製建造的城牆,透著一股灰蒙蒙的色調,正如城中百姓的麵氣一般不討人喜。不過瑞雪一至,薊州城便披上了一件素色霞衣,往日城牆上那惹人嫌惡的浮沉揚土到底是被壓了下去。

城腳下的矮原上,幹禿禿的麥地蒙上了一層素白晶潤的薄毯。隻需站在不遠的小崗上踮起足步望去,你便能驚訝的發現這片皚皚白雪覆蓋下的丘地,竟與北地突維尓人秘傳釀製的酸口奶酪驚人的相似。

大雪能夠掩蓋很多東西,但卻不能掩蓋一切,諸如屍骨、貪婪、罪惡。無論如何掩飾,粉刷,這座曾經無比清朗的邊城都再也難回到三年前的青蔥年月。

這三年來,大周與突維爾胡族對北疆的爭奪互有勝負。薊州、定襄、涼州、瓜州一線戰事不斷,不少百姓都喬遷內附到中原州郡,借以避禍。

像薊州這樣的邊防重鎮,其中除卻軍戶,普通百姓真是沒剩下幾個。

女帝登基以來,本想沿用她做鎮國公主時的封號太平,但錚臣裴皴朝會上諫言,隻一句“如今四海未靖,邊境子民無可歸之鄉,無可拜之魂,何以言太平!”便把皇帝陛下給頂了回去。

與眾臣子商議了一番,女帝最終取國號為寧靖,意為期盼國家安靖。

別看新君是女子,可是魄力卻是十足,先是揮師渡東海,遠征扶桑國,將那個存了蛇吞象心思的彈丸小國滅了國,其後在島上派駐軍隊,每月皆派遣戰船,向其間喬遷窮困子民,欲三年內將其同化。扶桑國皇子平井一二則是被五馬分屍,死狀極為可怖。

至於北蠻突維爾,則有些難對付。僅僅在涼州一役中,漠北胡兒便讓大周元氣大傷。不過,女帝剛剛即位,勵精圖治下也存了心思與金帳聖人可汗掰一掰手腕。她老人家聽取了新任兵部尚書孫科覅的建議,對大周邊軍進行改製,廢除府兵製,改為募兵製,從市井征召良家子以為長征健兒,奔赴邊疆。

這些募兵,子女皆入軍籍,家中可得良田數百畝,並免除稅賦三載。

如此豐厚的條件自然吸引了不少家境困窘的苦哈哈投身行伍,大周軍中近百年來萎靡的氣息也隨著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而一掃而空。

今夜,駝鈴村中,那家元記鐵匠鋪仍舊燈火通明。

內室中,蕭銘精赤著上身,坐在火爐前捶打著一塊森紅的扁平鍛件。茲吱的聲響催動了爐中鋼火,劈劈啪啪的火星爭相往人的麵門上躥。一股股黑煙升騰而起,尋著縫隙鑽入少年的口鼻,

元叔曾經對他說過,天下三大苦:打鐵、撐船、磨豆腐。

當時自己不以為然,現在看來,還真是有道理!

少年苦苦一笑,起身走至院內,望著漫天星辰,沉默不語。

涼州一戰後,陳四力竭而亡,馮唐證道飛升,秦雅和渡厄法師則武學氣機盡失,蛻化為一俗人。自己從太平公主那裏得知,楚王弑父篡位,便與她一起寫下了檄文,號召天下義士名臣發動靖難。天下州縣的官吏皆是覺得先帝駕崩的太過突然,但隻是迫於楚王的淫威敢怒不敢言。此檄文一發布,各州紛紛舉旗起義,不到三月便攻克洛陽。楚王自知兵敗,自縊而亡。

楊家王朝男丁凋零殆盡,這才想出了擁立鎮國太平公主即位的法子。不過,現在看來這個選擇也不算太壞。

這些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以至於蕭銘都不敢回首往事,隻怕一回首積壓在識海深處的記憶又會湧現出來。對於蕭銘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個年代裏墮落裏有美麗,癲狂中有靈性,直是教人又愛又恨。

所有的一切,隻應征了一句話,人間正道是滄桑啊!

“咚咚咚!”

便在這時,老舊的木門傳來三聲鈍響。

蕭銘蹙了蹙眉,思忖了片刻還是踱步至前院,開了大門。

......

......

薊州城已不比從前,如今除卻軍戶,普通百姓甚少。

所以,深夜有人臨至叩門,蕭銘才會起疑。

少年想過很多情狀,比如元叔去東海臨碣石觀滄海後,一路西返北行,回到這一切故事開始的地方,安度晚年;比如那個跟自己有過數麵之緣的“太平”女帝微服私訪一番,隻為從自己這兒討一杯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