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使者這就說錯了,我大清是受你們明朝遼東總兵、平西伯吳三桂的邀請,入關幫助你們平叛,替崇禎皇帝報仇的,怎麼會是不請自來?”

這些天左懋第在北京也了解了一些情況,對吳三桂之事也打聽了不,頓時冷言不屑道:“哼,吳三桂,不忠不義,亂臣賊子而已,他代表不了我們大明。”

“好了,左使者,不談這些,今日本王公務繁忙,暫不奉陪了。”多爾袞不想爭辯這些事情了,直接離去。

口舌之爭而已,左懋第也知道爭論這些沒什麼意義,大清入關占據北京城,肯定不會再離開,除非大明的軍隊打回來了。

“唉!”

他歎了一口氣,大明如今的情況,想要打回來,難於上青天,他雖然主戰,但也不是無腦盲目自信,大明的軍隊難堪重用,隻希望如今的陛下能改變這一切吧。

後麵一些天,使團裏的人都在打聽原來留在北京城裏的一些官員情況,他們出發前弘光曾說過,要把那些投降的官員情況打探清楚。

回去後準備編撰成書,讓這群不忠不義之人,永世背負罵名,一直受後人唾棄。

那些拚死保衛北京城,誓死不降,英勇就義,為國殉難的官員臣民,則要大加褒獎宣揚,讓他們的美名流傳千古。

除此之外,還要暗中尋找永王和定王的下落,兩位王爺都是崇禎的子嗣,不管落在大清還是大順手中,都很容易被他們拿來做文章,對大明都是非常不利的。

過了幾天後,左懋第又找多爾袞,要求商議坤興公主之事。

左懋第開門見山道:“攝政王殿下,坤興公主乃是我大明弘光皇帝之血親,如今皇室遭難,兄妹失離,本使臣南歸時要公主帶回南京!”

坤興公主是崇禎在北京唯一明確還生還的子女,其他兩個皇子還失蹤沒找到,多爾袞還想用坤興公主來樹立典型,立個大清優待明皇室遺孤的美名人設。

所以並不想放坤興公主離開,便推脫道:“大明皇室之難,本王自然是很同情的,坤興公主的遭遇,更是令人惋惜,本王聽聞公主之事,早已安排妥人正為公主救治療傷。

左使者要帶走坤興公主,南下路途遙遠,公主傷病未愈,一路顛簸,怕為不妥,本王會命人好生照顧公主,安心在北京城中居住療養,請你回去後轉告弘光皇帝,不用擔心!”

“既然公主傷病未愈,本使會親自派人照顧公主,等過段時間後,公主傷愈,便能一同南下!”

“公主之事,便不用你們操心了!”

聽到這,左懋第麵色一凝,質問道:“莫非攝政王想扣留我朝公主?大清打著為崇禎帝報仇的名義入關,卻扣留我朝公主行為,是別有用心,阻止弘光皇帝兄妹團聚,傳出去不怕天下人非議,失了道義!”

“砰!”

多爾袞突然猛拍了一下桌子,大喝道:“大膽,你想找死不成?”

外麵的護衛聽到屋內的聲音,立刻衝了進來,紛紛拔出刀來對著左懋第。

麵對這些刀兵,左懋第麵不變色,依舊坦然自若,從容道:“死有何懼?本使不過是如實所說而已,難道攝政王要殺我不成?那可不就印證了本使的話。

況且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攝政王要是殺了本使,傳揚出去各國,怕是要遭人恥笑,野蠻之邦!”

多爾袞聽後,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但他並沒有讓護衛動手,確實國與國之間殺使者容易被人詬病。

他死死地盯著左懋第,想從他眼裏看到害怕的神色,可惜左懋第眼裏波瀾不驚,隻有從容淡定。

最終多爾袞深吸一口氣,壓下了心中的憤怒,揮退護衛,說道:\"好一個伶牙俐齒的使者!本王今日不殺你,送客!\"

今天談得不歡而散,不過外交談判就是這樣,哪有一蹴而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