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其他報社,他們的邸報麵對的都是官員,士紳等有錢的讀書人,自然要用上好的紙張印刷,那價格自然就貴了。

雖然吐槽這個報紙紙張質量不好,但這個書生還是認真看了起來,前幾天晉商的事鬧得沸沸揚揚。

他也道聽途說很多消息,但具體情況和真假也不知道,口口相傳,很多消息都亂了,現在有報紙正式刊登這件事,自己看了就可以了解到事情全貌過程。

五文錢一份的報紙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的購買,畢竟這東西又不貴,很多人也都買來湊個熱鬧,看看上麵寫的東西。

他看了一小會之後,才把晉商通敵賣國的具體情況看完,頓時心裏生起一股憤怒,這八家晉商真的太可惡了。

不少和他買了報紙的人都一樣,他們看完報紙,了解了事情後,無一不露出憤怒的神色,眾人說著就當街一起批判晉商的罪行來。

主動買報紙的人,基本都是識字的。

還有不識字的普通百姓怎麼辦呢,那就雇人在人流量大的街上,找個空位支一張桌子就是一個攤點,給不識字的人讀報紙。

這些讀報攤點也可銷售,城裏城外都有,讀報的人都是由報社花錢雇人讀的,聽報的人,覺得讀得不錯,可以隨意打賞一些錢,跟說書先生差不多的。

浙江,蘇州城城門口附近一處讀報攤點。

此時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正繪聲繪色的讀著報紙上晉商通敵賣國的事情,周圍則圍著十多人在這裏聽著。

看穿著樣子,都是些普通農民百姓,進城出城的都有,他們路過聽到這讀報人讀的事情,覺得有點意思,八卦,愛看熱鬧是國人的天性之一,忙裏偷閑,就停下來聽了。

裏麵講的那些彎彎繞繞他們聽不懂,但最簡單的通敵賣國,這種遭人唾棄的行為,他們還是能理解的。

讀報人讀完這條消息便說:“晉商通敵賣國,看似跟我們普通人沒有關係,但多少是有些影響的。

他們提供了大量物資給建奴,建奴崛起,實力日漸強盛,不斷侵占我大明的國土,朝廷要出兵剿滅他們。

但朝廷沒錢,所以就有了攤派“遼餉”、“練餉”的稅收,這錢就落到了我們老百姓頭上出,你們說是不是和我們有點關係。

建奴一日不剿滅,加派到我們身上的“遼餉”、“練餉”就一日不除,可這些晉商還不斷資助建奴,出賣大明的情報,增強敵人,削弱自己,如何能剿滅得了他們呢,是不是這個道理!”

讀報人說完,周圍的人聽了感覺是有些道理。

“他娘的,朝廷滅不了建奴,原來是這些奸商提供幫助了!”

“這天殺的晉商,害我們交那麼多稅!”

越來越多人對晉商聲討起來,這八家晉商不止上層階級,就連底層階級的百姓都對他們厭惡起來。

過來一會討論完這個,讀報人又讀起報紙上的另一個消息。

“關於【遼餉】三餉的問題,剛好報紙上登的另一個消息,就和這個有關,這個是上個月弘光皇帝陛下登基之後,發布的一份詔書。

我簡單給你們講一下,就是陛下體恤百姓,為了減輕咱們老百姓的負擔,下旨廢除【三餉】的征收。

所以我們現在已經不用交【三餉】,能省一點是一點。”

“好,這個好。”

“新皇是個仁君啊!”

“這是真的嗎?我之前都不知道,要不是今天在這裏聽到,後麵收稅被多收了,我都不知道。”

這條消息引起了更多人的熱議,畢竟這個稅跟他們有真真切切實實的關係。

以往封建王朝都是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皇權不下鄉,什麼聖旨昭告天下,官吏把文書往牆上一貼,普通百姓又不識字,鬼知道是什麼。

現在有這個麵向普通大眾百姓的報紙,有聘請專人讀報解讀,讓普通人才有機會了解國家政策信息。

最重要的是,這個報紙代表的是官方,等報紙深入人心之後,人們依賴於從報紙裏獲得信息,到時候用來控製輿論或者操縱輿論,那才是報紙真正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