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抓捕晉商的原因,隨著高宏圖的傳播開,頓時讓無數人大跌眼鏡。
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這些晉商竟然膽大包天勾結建奴,每年都走私大量糧草物資和違禁品去遼東。
這可是殺頭滅三族的大罪啊,風險那麼高,但十多年時間竟然沒有人發現,眾人都還以為是晉商團結善於經營,才把生意做得那麼大。
沒想到是靠走私發家的,這八家晉商二十年前還是默默無名,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成長為聞名全國的超級大商賈家族,可想而知這走私到底有多賺錢,也難怪他們會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做。
錦衣衛的這番行動確實震懾了不少人,幹走私的可不隻有八大晉商和大清,還有其他商人和大順呢。
陝西,山西,河南這些被大順軍占領的地方,同樣有大量商人往這些地方運輸糧食,商品,大順和大明屬於敵對關係,這些商人運送貨物過去賣給大順,嚴格來講他們也是走私。
不過這種在內部的走私很難禁止,那些大順軍占領的地方又不是邊境,有太多的地方可以過去了,沒有長城阻擋,又沒有邊軍,根本管控不過來,朝廷也是睜隻眼閉隻眼。
而且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就會有大量商人從南方運送貨物,到大順軍的地盤和他們交易,也禁止不掉。
話說回來,晉商的事雖然鬧得沸沸揚揚,但討論這些事的也隻有官員,地主,士紳,讀書人,商人等這些上層階級。
和底層的普通百姓沒什麼關係,這些底層的百姓也沒有途徑去了解這種事情,更不會有人去主動和他們說了。
就算僥幸聽到了,也不知道是多少手的消息了。
這時就需要報紙去發揮作用了,朱慈烺布局的報社機構,《大明日報》終於開賣了。
抓捕行動後的第三天,南直隸和浙江兩省各府、州級城市街道中,出現大量10多歲的小孩,他們帶著挎包,手裏握著一份報紙,一邊走一邊叫喊。
“賣報,賣報。”
“大明日報報社正式成立發售,此報社是弘光皇帝陛下親設成立,發售《大明日報》以供天下百姓了解國家大事和政策。”
“大明日報今日頭條,山西八大晉商通敵賣國,資助建奴,坑害大明,三日前已被錦衣衛抓捕歸案。”
“震驚,原來這就是晉商崛起的秘密,想知道的,就快來買一份報紙看看。”
“大明弘光皇帝陛下最新講話,想看的就來買。”
這一幕幕,吸引了不少路過的人,都好奇的看著這些叫喊的小孩。
他們好奇的不是報紙,而是他們喊的口號內容。
報紙這類東西在明朝並不稀奇,人們一般叫它“邸報”,記載了朝廷的各種政令事務比,一開始是屬於官方的東西,隻屬於官員之間流傳閱讀。
後來南方地區文學日漸興盛,大量有共同觀點的讀書人在一起組建各類學社學派等團體組織,他們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
【呃…至於說生員不得參政議政的規定早就被他們拋到腦後去了。】
這些讀書人就朝廷的政事決策,發表點評大量觀點,他們印刷出來互相傳閱,拜讀點評。
後來有人就把這些觀點收集,仿照朝廷邸報的形式刊發流傳,屬於民間的報紙就這樣漸漸發展起來。
不過這些邸報也和底層普通人沒什麼關係,底層百姓他們也買不起,看不懂,報上的內容也和他們沒關。
朱慈烺要辦的報紙,自然要讓人人都買得起,上麵發表的內容不僅有朝廷大事,還要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
此時路邊的一個書生,聽到這些小孩喊的誇張標題,忍不住就想去買一份。
“小孩過來,你這個報紙怎麼賣?”
賣報小孩聽到有人叫他,連忙跑到書生麵前,伸出5個手指頭。
“不貴,才五文錢一份。”
“是挺便宜的,其他家的邸報一份就要五十文,我都不舍得經常看。”
書生付了錢之後,接過報紙,眉頭一皺,才恍然道:“難怪賣這麼便宜,這個紙張太差了。”
這報紙賣的那麼便宜,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肯定要節約成本,用的印刷紙都是最差的,這樣才能保證連普通人都能買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