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亂 第十二章 歎蒼生(1 / 2)

張燕啊!你讓我說你怎麼辦是好呢?呂布心中也是左右為難。其實呂布知道,張燕沒有那麼簡單,隻看他在營中手腕靈活,整日裏插科打諢籠絡的一棒子中低層軍官兵士當他是老大哥一般就知道,此子實在是個幹才。實際上呂布麾下,真正能夠帶兵一方的將領也就隻有張燕和高順兩人,其他的像侯成太過輕佻,不夠穩重,曹性又太過老成,缺乏變通,魏續、宋憲之輩更不用提,都讓人放不下心,至於路明、眭固之輩卻和自己始終不是一路,隻是普通的上下級關係罷了,不可信用。

如此這般,張燕就成了營中僅次於自己的唯一能夠穩定大局的大將,畢竟高順除了自己陷陣營的事情外,從不插手其他事情,遠沒有張燕在營中的人緣資曆。

隻是平日裏張燕明裏暗裏耍些小手段也就罷了,卻不能觸及呂布的底線,此次太平道教眾劫殺蔡邕一案,實際上已經是涉嫌謀反了,在這等大事上張燕也敢欺瞞自己,這就是不把自己放在眼裏了。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這張燕也真是有點這種意思。

看著張燕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樣子,呂布暫時也不提抓捕張牛角的事情,伸手示意帳中眾人退下。搬出了一個錦墩在張燕旁邊坐下,扶著張燕肩膀說道:

“飛燕,你以為我就想如此逼你嗎?”看著張燕聽見這句話抬頭揚起的詫異麵孔,呂布點著頭繼續說道。

“身為武人,掌握天下武力,就更需要你能把持得住。你也是出身貧賤,當知民生艱難,這天下本就衰朽不堪,你們再在那裏煽風點火,你是唯恐天下民眾死的不夠多不夠快麼?”

張燕聽了此言心中大驚,忙要出聲分辨。不料呂布一推手擋去,口中繼續說道:

“我知道你叔父的太平道在暗自裏籌劃大事,但不管什麼樣的大事。飛燕,你覺得你們能成功麼?這天下是世家大族的天下,你看看周圍,不管是上司,下屬,所有部門的所有官吏,可還有沒有出身的人麼?不是這個世家,便是那個大族,便是鄉裏的亭長之類的末流小吏,又有哪個不是世家大族的裙帶關係。”

“這天下就是在世家大族們的關係織就的大網當中。什麼事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你們太平道那些事,知道清楚的大有人在,隻不過都是不願出聲,靜觀其變罷了,若你們真的起了事,那馬上就是人人喊打的局麵,又哪裏可能成事。”

張燕聽了此言,心中頓時不忿,他自幼便受到某些事情蠱惑,又怎可能輕易改變,張口便說:“既然奉先你話說到這一步,張燕也不矯情否認,隻是你說的人人喊打,張燕卻並不讚同。奉先可知道,我太平道教眾最大的支持者是誰麼?那可都是些朝中地方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大人物,看我們今天的大漢朝廷,昏君亂政,奸黨橫行,天下人不管是草民還是士子都已經是人心思變了!”

呂布針鋒相對的回道:“人心思變是不錯,不過這變卻絕不是你們太平道所想的那一種變,如今的朝廷亂政都是那些大人物麼在爭鬥,和小民們又有什麼關係,他們所謂的變絕不是像你們所認為的改天換地,而隻是讓他們的利益在這個朝廷政局中獲得更大更穩定的份額罷了,歸根結底他們這些世家都是大漢朝廷養育出來的,和大漢朝休戚與共,又怎麼可能會支持你們所說的劇變。”

“那你怎麼解釋這些世家們派出密使來接洽我們,並在錢糧等物事上給予支持。”

呂布想了想,沒有直接回答張燕的反問,而是講起了其他的事情:“飛燕,你還記得當年的雁門關之變麼?”

張燕答道:“如何不記得,便是那場大變成就了你我,否則今日我們還是在雁門關戍守邊疆呢?”

“雁門關之變,表麵上是郭氏和張氏聯手勾結鮮卑,但是背地裏我們這些人都知道,傳說中是京中的某家大族背後支持了郭蘊叛變,便連鮮卑人也是大族的人出麵結盟的,這些事你記得麼?”

張燕有些詫異,“這些事我們後來不是都弄清楚了麼?”

呂布對著張燕搖了搖手掌,“這些年我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郭蘊這麼一個前途無量的世家家主選擇了勾結鮮卑這樣的遺臭萬年的道路。這絕不是世家大族的威逼就能奏效的,須知郭蘊祖父曾經是三公之尊,在並州士族中勢力根深蒂固,絕不是朝中的某個大臣能夠輕易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