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漫漫求佛路(3)(1 / 2)

領讀誦經的經師高聲起頭引誦,眾和尚好像商量好了似的達成了默契,都小聲吟誦或心裏默誦,隻有父親在讀他的天外之音,發出的語音沒有人能聽得懂。不要說是南腔北調,他們聽來,簡直就是鳥語,念的是天經。頓時經堂裏爆發出一片哄笑,有的和尚用袈裟掩口竊笑,有的抱著經書大笑,還有的笑得前仰後合,小和尚們早滾倒在老和尚的懷裏放肆地狂笑。父親尷尬地坐在卡墊上,憋紅了臉,仿佛有許多小蟲叮咬他的臉,如有地縫,他說一定鑽進去。這次洋相出大了,好在羞了臉麵,自尊心沒有受到傷害。寺主嗬斥製止,才使經堂恢複了平靜。

塞多活佛說:“你們哪一個和尚有能耐,在幾個月時間裏,把漢語學到與這個漢族和尚藏文水平相當,我塞多閉關十年,誰能做到?站出來。”

經堂裏頓時鴉雀無聲,塞多活佛用嚴厲的目光掃視了一眼在下的和尚們,繼續說:

“你們是習佛之人,怎麼就不能領悟佛的寬宏大量、容忍仁慈之心呢?倒像是凡夫俗子,學會取笑人。”

說得那些和尚麵紅耳赤,對父親的態度發生變化,轉為肅然起敬。經過塞多活佛的教誨,神聖莊嚴的經堂又恢複了肅穆氣氛。

後來陳和尚告訴父親說:

“作為漢人學藏文,最大的難關就是語音關,一些奇調怪音,漢語裏沒有,難啊,小弟,多留心學,否則,沒人聽得懂你念的經,我學了十年有餘,和尚們才認可。”

父親聽後,暗暗發誓,一定攻克語音難關。

塞多活佛親自教父親藏文,父親也知道了學習藏文的關鍵所在。從此,他認真練習發音,下苦功。冬天,父親嘴裏噙著冰塊,或把冰塊壓在舌根下練發音。夏天,銜著花瓣草芥,練語音。

終於有一天,寺主說:

“你的發音比我純正,藏族有一句俗語說,瘦弱的黃牛下的崽是健壯的犏牛,你可以大大方方地坐在經堂高聲誦經了。”

語音這個難關,終於被父親攻破了,真是天道酬勤,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藏文入門後,開始學經文,學了經文又開始深入地研究佛法,學靜坐,學閉關修煉,並專心於釋義。

這樣,時間過了兩年。

一天,父親被寺主塞多活佛叫到他的禪房,用一幅嚴肅恭敬的神態,雙手捧出一摞用上等織錦緞包裹的經書,對父親說:

“從今天開始,你該研習《攝類學》,它是《因明學》中的一個大類,你要辯經必須從這開始。它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為初學者設置的,內容較淺,推論簡便;第二部分是對第一部分的擴充和加深;第三部分是以辯駁宗立、自宗和斷除諍論為主,理論艱深,推論繁雜,你研讀了它,對佛教哲學思想和思維邏輯有很大的幫助和認識。”

父親說他用三個月的時間反複研修了《攝類學》,並與寺院的僧人經常相互訾議,論爭責難,積累了許多辯論的經驗,形成相對穩定的思維邏輯格式,在寺院辯手裏,脫穎而出,成為高手。

塞多活佛看在眼裏,心裏感到欣慰。

終於他說出了考慮成熟的打算:

“我看出來了,你對佛有極高的領悟能力,天生就是學佛的根器。上天賦予了你聰慧的心靈,驚人的記憶,我這廟小,況且本人學識疏淺,對你來說,已是打不出酥油的廢奶了,把你再留在我身邊,屈才了,我看你前途無量,怕埋沒你,想把你推薦給康巴地區有名的高僧昂嘎喇嘛,你應拜在他的門下學習佛經。現在是末法時代,發現一個苗子不容易,我們有責任培養你,挖掘你的潛能,開發你對佛的透悟能力,不能把你斷送在我的手裏,這樣,我的罪過就大了,多少年來的功德白修了。你必須另請高明,另投高師,往佛的更高境界走去。”

父親拜謝寺主說:

“您在我眼裏,是大恩大德、嘉言懿行的高僧,您對我關切之殷、教導之切、安排之細,讓我感動。我的造化實屬不淺,遇到了恩師您。”

塞多活佛說:

“主要是你勤奮好學,天分高,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要記住,佛隻度有緣之人。你上輩子修的福,很有佛緣。”

塞多活佛說完後,起身扶起父親說:

“同是佛的信徒,說什麼都是多餘的,望你以慈悲濟世,以善為本,領悟佛道的博大精深,修佛達到一定的境界。”

父親再三拜謝,拿著塞多活佛的推薦信,徑直向高僧昂嘎喇嘛的寺院處走去。

這一次不需要裝啞巴,扮乞丐,穿著絳紅色的袈裟,一路上化齋方便,受到信徒們的尊敬。這袈裟是他一路的通行證,藏族把僧人看成佛教的化身,很尊崇。

又是一個黃昏,當夕陽的餘暉從窪地收起,盡照在東北山麓上時,眼前的寺院顯得亮麗彰顯,父親來到了壯觀的寺廟前。寺廟坐落在北山半坡上,經堂高五六丈,雄偉壯闊,紅牆金頂,包簷雅致。經堂西邊,是平坦的緩坡,西南的一端山崖峭壁,北西南三麵。是次第排開的僧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