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漫漫求佛路(1)(3 / 3)

“老財主、小財主,您二位上哪去?”

他爺孫的尊嚴就這樣在村裏無形的得到了人們的維護和尊重。

夏天,爺孫倆在高大的沙棗樹下乘涼,聽祖父給他講述古老的傳說,曆史人物的逸事。在祖父身邊,父親有享之不盡的快樂源泉,一同捉蟈蟈,鬥蟋蟀。老財主還擅長用膠泥捏喜鵲、雨燕,都捏得惟妙惟肖,這些是他最珍貴的玩具。

秋月夜,爺孫倆常坐在院子裏賞月,絮絮叨叨地講月亮裏的嫦娥,玉兔,以及吳剛和嫦娥是怎麼分開的,嫦娥最終落得孤苦寂寞的結果。還有銀河裏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天上住著的玉皇大帝以及眾神仙等等。曆史上的大美人西施,大臣範蠡,還有越王勾踐、吳王夫差之問的戰爭,還有那個時代的軍事家鬼穀子的故事。也講到了楚漢時劉邦、項羽之爭,講過韓信、蕭何之事,講過唐僧玄奘西天取經的故事。

父親說,小時候他崇拜的人就是學識淵博的玄奘,六七歲時的父親對那些故事已經是耳熟能詳。

父親繞膝在他祖父身邊的幾年裏,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溫馨、充滿愛意的童年,塑造了父親平和處世的心態。

父親說:他祖父抽鴉片的嗜好,一直沒有放棄,他常對人們說:“我就好這一口。”

父親提起,他給他祖父常端盤子,遞煙槍,燒煙泡。

可他祖父千叮嚀萬囑咐:

“智兒,這東西千萬沾不得,爺爺就是被它害的,當初不吸鴉片,我們的家境比現在富裕,爺爺可以給你留下萬貫家產。可眼下,隻能勉強過日子,都是我造的孽,拖累了後輩。記住,抽不得。”

父親七歲那年,這世上最疼愛他的祖父駕鶴西去了。幼小的心靈懂得了生命是交替輪回的,他來到了世上,而給他生命的媽媽卻去了另一個世界;他的生命正在蓬勃向上,而他的爺爺行將就木,垂垂老矣,最終也離他而去。這些生命的輪回,已在冥冥之中禪定了他與佛有天定的緣分。

陳財主走後,他那懦弱、憨厚的父親,守了三年孝後,在媒婆三寸不爛之舌的遊說下,他續弦了,娶了一個媒婆口裏的賢惠淑女,實際上在父親眼裏,是個歹毒的惡婆為妻。

幾年中,父親分別有了一個妹妹、兩個弟弟。刁鑽蠻橫的後娘把父親當成了她家的傭人,經常大使淫威。聽父親說起過,我那膽小的爺爺是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可就是不敢站出來主持公道。後娘把她做填房的委屈全傾瀉到了父親的身上。

聰穎的父親四歲可以背《三字經》、《詩經》,五歲進入了村上的私塾,祖父教他習字,背詩篇,族裏的長輩說他,是村裏以後的秀才。可後娘杜絕了父親上私塾的路。

她常對丈夫說:“你以為你們家還是財主啊,那已經是老皇曆了,我嫁進來時,你們陳家已經敗落了。家裏雇不起下人,讓你兒子照管小的。”

丈夫不說話,就是默許。後娘像拿到了聖旨,她發話了:“你父親說了,家裏供不起你念書,從今天開始在家裏照看弟弟妹妹。”

父親聽後,忙向他爸爸求助,隻是用眼光祈求,他爸爸沒有看他,父親知道念書無望了,也不再勉強。是的,他們的家境每況愈下,吃飯的嘴就添了幾張,為爺爺辦喪事也變賣了一些田產,再說為娶後娘父親下了不少聘禮,陳家是今非昔比。可他書從不離手,背上背著妹妹,念書給妹妹聽。打豬草有空時,在地上練字,碰上私塾的夥伴,常討教。私塾的先生也會無償地教他。先生曾對陳家的族長說過:

“有些學童是朽木不可雕也,可陳智這孩子,乖巧伶俐,是塊好材料,隻是命運不濟,如果老財主活著,他的命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好苗子被割刈除去了,你說我不心疼嗎?”

族長找到家裏,都被後娘用一萬個理由擋回去了。他成了出氣包,常驅使他到河塘裏去洗尿布,看護弟弟妹妹,幹保姆、下人幹的活。父親就是歌裏唱的小白菜的翻版,受盡後娘的虐待和白眼。提起後娘,父親是不寒而栗,可見後娘留給父親的心靈創傷是深刻的。

父親曾提起一件事,一天,他到河塘裏洗衣服,不小心小妹妹的一件花褂子讓水衝走了。後娘知道後,用洗衣的棒槌劈頭蓋臉亂打一通,血的證據,就是把父親的頭敲開了一個口子。後娘看到血流滿麵的父親,才扔掉手裏的棒槌,罵罵咧咧轉身離去。

老郎中用了幾把香灰和一些藥,才止住了血。他搖著頭說:

“老財主活著,還不心疼死啊,這伢子命真苦。”

他的爸爸還是不敢吱聲,隻是唉聲歎氣。其實,父親知道,夾在中間的人最難受,他理解他爸爸的苦衷,從沒有抱怨過。

父親頭上的傷疤,給他留下了一生的印記,這一棒,他的後娘萬萬沒想到,反而敲醒了父親的佛緣。佛教有一句偈語,叫“當頭棒喝”,是說有口無心的小和尚注意力不集中,讓師父當頭一棒,小和尚腦子開竅,頓悟佛旨。我想,父親被他後娘的棒槌。敲定了父親對佛的頓悟。

十五六歲的父親,父親有幸離開了那個陳家大院,離開了惡毒的後娘,離開了庸碌的爸爸,離開了他的手足兄弟們,去城裏進新學堂念書去了。

原來陳家的族人看不慣後娘的做法,同情父親的處境,由族長做主決定,把父親送到家族中很有聲望與勢力住在武漢的陳伯處。

父親到武漢後,伯父讓他就讀於新學堂,接受新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