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藏曰。惟佛子。菩薩大士。以能淨治第六道地。具足安住。入第七地行善權智。則有十事修玄妙道。何謂為十。謂行空事無相無願。所遵真諦。成就忍力。湣傷慈哀。念於眾生。奉行佛法。樂供如來。篤信無違。心抱慧門。常順空義。積累功德。無窮之福。解三界虛。在於三世。勸化群黎。永以消穢。所由恬怕。除一切塵熾然之炎。欲消眾生一切貪淫嗔恚愚癡。曉諸所有。如幻如化。如夢影響。野馬水中之月。而無有二。罪福之事。終不腐朽。意念國土。猶如虛空。開導眾生。莊嚴國土。法身清淨。壞來至義。得入一切諸佛名號。具悉色身諸相種好而自莊嚴。行無所著。離於音響。信如來聲。本寂清淨。解群黎音。導利莊嚴。一時之間覺了三世。入於諸佛世尊之業。
又能普入若幹時劫。分別諸數。剖判眾生誌性所行。是為十事。修殊特道。從六道地。至於十住。名曰玄妙。是菩薩大士。當勤修學善權方便智度無極。因便得入第七道地住第七地。勸化無數眾生之類。以用諸佛無限之法。教授無量眾生之惱。入不可計諸佛世界。嚴淨無數諸佛國土。入不可議若幹品藏經典之教。入不可計諸佛正覺聖慧道業。下入無量不可計劫。入不可計諸佛所行去來今世。勸不可計眾生之類。令入篤信殊特之行。入不可計諸佛色身現若幹形。解不可計眾生根性。入不可計諸佛所宣音聲言教可悅一切。入不可計眾生所思若幹心行。入不可計諸佛大聖導利慧堂。入不可計諸佛應時化利聲聞所歸篤信。樂不可計諸佛所宣好入導教。尊習開化不可計數緣覺之眾使得成就。入不可計諸佛至聖深要之慧所演道門。入不可計諸菩薩眾開士之行。班宣諸佛不可稱計大乘之業所布導慧斯等自謂是不可計乃逮佛名諸平等覺玄妙之地。所行殊特。不可稱限。乃至若幹無央數劫億百千垓。乃能積累如是佛法。自謂我等建立此道。不貪財業。無想不想。具足眾行。如斯諦觀。緣神通慧。常行精進。入於道行。善權智慧。善住聖道。所行無動。一時閑靜。奉行道教。未曾懈廢。自恣所欲。其行如是。巍巍之業。坐起經行。臥寐言談。默然無蓋。常立威儀。不忘一切。不離若斯念道之行。彼發意頃心一念間。備積菩薩十度無極。普累功勳所以者何。菩薩大士。奉修如是所在發心。興無極哀。以為元首。合聚佛法。勸如來慧。以是德本。施於眾生。習於佛道。是施度無極。燒滅眾塵。是戒度無極。若能湣慈無盡之慧。知眾生無。是忍度無極。若能勤行眾德之本。習念救濟一切眾生。行是方便。是為進度無極。其不舍道向一切智。是禪度無極。若了本淨自然之行。無所生門。逮得法忍。是智度無極若能導利。無量聖慧。益於十方。是權方便所度無極。若能修行極上妙智。宣於道業。是為誓願而度無極。降除一切諸外異學。伏魔兵眾。是為勢力而度無極。審如至誠。越一切法。發悲義行。是為慧度無極。以是具足斯十度無極。輒能宣備四恩之業。具悉三十七道品之法。至三脫門。常平等心。一念之頃。漸備普備。成立如是。
有一菩薩。名曰解脫月致究暢。時問金剛藏大士。菩薩之行。以何等業。一切具足第七道地。欲悉能備成菩薩道。必當學進至十住乎。答曰佛子。一切菩薩。菩薩行道。皆當具足十住道地。因是濟脫。何況於斯七住菩薩。所以者何。又是佛子。菩薩道地行。以具足。入神通慧。普能具足一切道品。亦複成就一切十住。具足十住勉力解脫。從一發意。備斯七住。所以者何。是為佛子菩薩道住具足諸行備慧神通。又有佛子從初發意。始第一住。一切誓願。漸以親近具足道品。心好第二。次至第三弘要之業。逮法光曜第四道地順從之業。第五光明隨俗之行。入於第六深妙之法。勸立一切諸佛之法。所以者何。若有菩薩成就七住。入神通慧。輒在八住。具足究暢無家業地。猶如佛子有二世界。一者瑕疵。二者清淨。本際平坦。一等清淨。所度一等。其兩界間。不可越度。以大神通。至力願力。乃可越矣。如是佛子。菩薩當以至勤清淨開士之行。乃能究暢。不以輕懈唯以弘誓善權智慧神通之力。乃能普備。
又問雲何在第七住。寧複親慕塵勞行乎。諸菩薩業。當以何察。答曰佛子。從始發意。住菩薩地。乃至十住。鹹悉消除一切塵勞禍福之業。勸助道元。當作是觀。猶如佛子別知同道。義無所越度。故名曰七。猶如佛子轉輪聖王。乘大寶象。遊四天下。曉了是非。與諸貧窮苦惱之患。塵勞雜居。解眾雜垢。不為瑕穢所見汙染。亦無所犯。成人威德。舍人間性。生於梵天。升梵天宮。睹見千界。住在梵天。顯現光耀。不入人間。如是佛子。從初發意。在菩薩住。乘度無極。皆知一切眾生之行。不為塵穢之所汙染。升奉道堂。亦無所犯。乃名曰七。假使能棄一切諸行。因從第七。至第八住。亦承清淨菩薩之乘。悉了一切眾生之行。不著塵勞。瑕穢不染。永無所犯。輒得超度。入玄妙法。是故佛子。菩薩若逮此第七住。若在淫種。越一切欲。住在彼欲。行清淨法。不當謂之有塵無塵。雖習在欲。則無塵勞。願如來慧。未具所願。不當謂之離塵勞也。住此地已。誌性清淨。身行清白。究竟鮮潔。口所言辭。心所念行。本末清淨。其心一切所可念事。皆度眾生。谘嗟誹謗如來至真。有形無形。諸平等覺。所可言教。皆悉順從。未曾違之。無複慕樂世俗所有工匠異術。猶如第五住菩薩道。不好世間。普為師友。多所悅可。一切所好。至未曾有。樂至真法。住於三千大千世界。如來至真等正覺。及第八住菩薩道行。無等侶。誌性所行。常懷仁和。其意所乘。以恒進定。及與神通三脫之門。皆修專精。奉行道門。無所希望。尚未成就第八菩薩道地。住斯地已。一切發意。遵承權慧鹹以具足。遂修道品。以得菩薩普具足業七住道地。逮成開士善擇三昧正受。次名善念義定。意勝定。分別義定。審宣法定。善住本定。慧通門定。修法誡定。若幹義藏定。生死無為定門。菩薩逮此三昧正受。如是備悉百萬定意。道地清淨。因其正受。以斯定意。逮淨權慧。又入大哀無窮之力。過聲聞地。越緣覺地。近行慧門。以住此定。持順無量身行之業。進誦瑞應。口言心念。亦不可限。見諦清淨。光明巍巍。無所從生法忍又問其初發意。得第一住。其身口意。不普越度聲聞緣覺乎。答曰。以故勤修弘廣之心。行至七住。乃能逮成自在己行。而無等侶。猶如有人。生於王家。乃為王子。有殊異德。為諸群臣。所見奉敬。不以自己而放恣行。假使長大。承己身力。超諸臣下所論國位。菩薩如是。這初發意。過諸聲聞緣覺之地。心性柔和。寬弘無極。是為菩薩七住之地。己慧自在。入七住菩薩。甚為深也。亦寂然也。至無行也。身口心也。逮得道業。不複重進。更求義也。何所望舍。不望不舍。乃為大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