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問佛子。何謂菩薩所住道地也。乃至菩薩寂滅成就正真之行。答曰。已逮六住。能行斯法。乃致菩薩七住道地。一時發心。心數數念。輒致寂滅成就正行。不當謂之證於滅盡。以是之故。身口心行。不可思議。從其所作。此之謂也。若有菩薩。遊於本際。而不取證。猶如佛子。時彼丈夫乘大舟船。入於大海。將船之師。工有方便。知水之宜。既行大海。不遭水難。如是佛子。菩薩立行。逮第七住。乘度無極道法之船。遊行本際。而不取證。以逮如是聖慧勢力。承三昧力。成就諸行。解覺道意。以大善權智慧之力。現生死門。遊輒滅度。心性自然。已現其身。與眷屬俱。往來圍繞。在憒鬧中。而常專精。逮致寂定。本願之故。生在三界。不為世俗之所汙染。出入進退。寂寞惔怕。善權光明。靡所不耀。無所燋然。逮致佛慧。退舍聲聞緣覺之地。獲佛藏界。現在魔界。已過四魔。遊在其部。行度魔事。現在異學。一切諸邪。九十六種。六十二見。開化外異。令舍邪學。不違佛道。現在一切世間俗業。以等導利。度世之法。示在一切天龍鬼神。揵遝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人與非人。釋梵四天王。隨其習俗。莊嚴居服。清淨好妙。其心不舍法樂之娛。斯慧如是。具足究暢菩薩道地。住於深遠。難逮巍巍玄迥之法。如是供養。無量不可計數百千億垓諸佛大聖。貢上衣食床臥之具。病瘦醫藥。所用為安。歸命稽首斯等如來。奉受諸佛之道化。過眾聲聞緣覺法。獨步無侶所問以時。
又彼菩薩。用攝眾生。法忍清淨。遂轉顯耀。其善德本。無央數億百千垓劫。乃複益茂。清淨赫盛。猶如佛子。而有琦珍。於眾寶中。光獨明照。巍巍無侶。如是佛子。菩薩住斯妙法難逮開士道業。以是德本。逮成善權智度無極。遂更名顯成無上道。聲聞緣覺。所不能逮。猶如佛子日之弘光。月之台宮。光明所照。普遍天下。皆使豐熟。亦能幹燥汙泥之地。日月之光。亦無蔽礙。莫不能通利。如是佛子。菩薩住斯玄妙難逮開士道業。其功德本無能逮者。德轉巍巍。皆化一切聲聞緣覺。令懷羞恥。除眾塵勞。使性清淨。是為佛子菩薩大士玄妙難逮第七道住。菩薩大士。若成七住。益得自在。若為天王。以隨時慧。諸所興立。行精進業。若行布施。愛敬仁慈。有所勸利。等惠利義。心常念佛。未曾忘舍。乃至普慧。一智慜智。心初不念何時。不逮成佛最正覺。處眾生中。而最聖尊。導利眾生。示一切智。發心之頃。如是比像。精進超絕。一時須臾。逮致百千億兆垓三昧正受。睹諸菩薩。億百千垓眷屬圍繞。以斯誓力。承於菩薩。所顯殊特。因顯神變。莫能稱計。以若幹億百千垓劫。所修德義不可限量。時金剛藏。說是法已。重欲散義。即說偈曰。
玄妙之聖慧。順第一句義。
心了第六住。謹順己身行。
勤修於道教。應善權智慧。
輒善逮入尊。第七之道地。
遵空無相願。誌行慈湣哀。
若奉行供養。諸佛之道法。
曉知眾聖慧。於德力無厭。
由是行之故。入第七道地。
而在於三界。大亂中寂靜。
消滅諸群黎。寂凝塵勞炎。
如影照幻化。在夢因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