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一個開拓型的現實主義作家(1)(2 / 3)

這樣做未免顯得冷酷和絕情,但卻是植根於對女友的深情而做出的明智選擇。愛的深厚和無私使他選擇了犧牲,更使他後來一再拒絕其他女性火熱的追求。但就是這個不近人情的啞兵為了搶救集體的財產,舍生忘死跳進洶湧的激流,為了保護孤單弱小的寡婦,敢於對抗某一個手握實權的人物;為了無幸的孩子免遭虐待,他毫不猶豫地承擔起“父親”的責任。他就是這樣富有正義感和火熱的心腸。他眷戀生活,眷戀腳下這片熱土,甚至從千裏之外把父親的骨灰帶到了海南島,埋在他灑滿青春汗水的山崗上,一輩子紮根這片青山。最後由於一次意外的事故而付出年輕的生命。他靜靜地走了,沒有留下驚天動地的業績,也沒有留下半句豪言壯語,他是那麼普通卻又是那麼偉大,那麼冷漠卻又是那麼熱心,那麼不近人情卻又是那麼通情達理。啞兵的生命和靈魂,還有他的恨和愛都一起融進了那片美麗的青山。\r

啞兵譚慶山和“沉默的遠山”不隻是名字上的巧合,而且是一種精神上的交融,是作家運用意象化的手法創造出來的一個別具審美魅力的小說形象,是作家塑造的人物係列中最具情感衝擊力的一個,在林繼宗的創作道路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r

二、藝術修養及創作理念\r

陸遊曾在他的《示子遹》一詩中寫道:“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說明了在進行文學創作的同時,創作主體應注重提高和完善各方麵的修養。這樣才能使創作水平相得益彰。\r

林繼宗就是一個具有多種藝術修養和廣泛愛好的作家。除了文學外,他還涉獵於外語、數學、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眾多領域。又養成了打球、遊泳、跑步、下棋等多種業餘愛好,使得身為企業高層領導幹部的林繼宗的日常生活顯得既緊張繁忙,又多姿多彩,充滿生命的活力和濃鬱的情趣。\r

從林繼宗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優秀知識分子兼收並蓄、全麵發展的共性。十七世紀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本身就是一個語言學家和詩人,二十世紀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出色的小提琴手。文學家契訶夫和卡夫卡則分別出身於醫生和律師。而在我國的科學家中,華羅庚和蘇步青教授就具有很好的古典文學修養。他們的古典詩詞達到了很高的造詣,而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對於唐詩就有很深的研究,發表過很有見解的研究文章。正是由於具有這種開放型的文化心態才造就了大師們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無比寬廣的文化視野。崛起於潮汕文壇的作家林繼宗數十年來也是這樣孜孜不倦地追求多方麵的知識和修養。除了文學以外,他對於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研究就頗有建樹,從而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創作水平的提高,使其文學修養達到了更高的境界。例如他那反映企業體製改革的中篇小說《對峙》就是運用心理學、行為科學進行創作的成功範例。\r

由於他在這些方麵的突出造詣,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被吸收為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員,九十年代初還被推選為汕頭市社會心理學會會長至今。\r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步入文壇以來,林繼宗勤耕不輟,犁遍了小說、詩歌、散文、雜文、戲劇、論文等領域。碩果累累,成績斐然。這是與他自身豐富的知識修養以及深厚的生活基礎分不開的。\r

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林繼宗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創作理念。他在《魂係求索》中寫道:“我隻想寫屬於自己的作品,抒發自己的情感與心聲。”縱觀林繼宗的作品,盡管其題材顯得複雜多樣,但無一不是作家所要訴說的人物和故事,無一不是凝聚著作家最為真實的情感。正如另一位潮汕籍著名作家王杏元所評價的那樣:“從水管裏流出的是水,從血管裏流出的是血,當一位作家真正投下自己的真情才寫出來的作品,自然會得到讀者的共鳴與叫好。”\r

翻開林繼宗一係列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的作品,我們常常會陶醉在那些展現人與人之間真摯、淳樸的感情的片段中,會在那種親切而溫馨的氛圍中流連忘返。如《難忘拉煤一段路》這篇散文,作者寫到他由於生活所迫,十六歲便中斷學業,拉煤養家。由於食不果腹,常常餓得眼冒金星。心腸寬厚的廚房師傅見狀硬塞給他兩個熱乎乎的紅薯,並強迫他吃下去。作者說他一輩子也忘不了那番薯的甘甜。在拉煤的路上,由於技術還不熟練,下坡時身子失去控製,幸好同行的好友舍死相救才避免了車毀人亡的重大事故。像這些真實而樸素的描述,讀起來卻分外親切感人,對人的心靈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