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憨憨的父愛(1)(1 / 3)

父親是我們所依靠的大山,是我們家庭的頂梁柱,是我們賴以成長的保護神!如果說家庭是幸福的港灣,那麼父親就是那堅實的堤岸;如果說我們的人生是一葉扁舟,那麼父親就是那指引航向的燈塔……父愛是醇厚的、慈祥的、和善的,有時還是威嚴的;這種嚴慈兼備的愛,使我對父親既愛又敬。父愛同母愛一樣永恒。

——題記

父親去世已經三十八年了。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如今回憶起來,父親去世的情景,依然曆曆在目,記憶猶新。

長年積勞,累月憂思,又過分節儉,從不治病,終於嚴重損害了父親的健康。1967年秋後,父親常感不適,頻頻發病,手腳紅腫,通體酸痛,精神疲備,四肢乏力。及至病重住院,已接近年關。平時生病,父親總是不動聲色,能捱則捱,極少服藥,更不住院,生怕驚動和拖累親人。這回看看不行了,母親和我們逼著他住院,也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次住院。病情在加重,他卻幾番要求醫生讓他出院。

家裏人心中都明白這回父親的病是危及生命了。我緊張起來,總感覺有不祥之兆,眼皮不明不白地顫動,心也常常急劇地跳蕩。我已不能再住宿學校,趕緊撤回家裏,趕赴醫院,和母親以及其他親人夜以繼日,全力護理父親。父親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了,他常常喘息著,有時喘得很厲害,以至引發激烈的咳嗽,之後就極疲憊地閉著雙眼,滿頭大汗,渾身汗漬,四肢哆嗦著,極度乏力乏神,到後來,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經過十五個日日夜夜痛苦的折騰,捱到大年二十九夜晚,父親終於熬不過年關,撒手人寰了。他的去世,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使我一下子變成了大人。從此,我失去了生來依靠的大山,失去了賴以成長的保護神,失去了堅實的堤岸和閃亮的燈塔,失去了精神乃至於靈魂的強大支柱!父親才隻有五十九歲嗬!我不明白,人世間的殘酷為什麼來得如此突然!從此,我開始靜默而深沉地思考著人生。

父親一生辛勤勞作,老實憨厚,誠懇真切,儉樸清貧。從鄉村小販到城市搬運夫,從打零工到小店主,終年勞頓,疲於奔命,卻粗茶淡飯,布衣寒舍。直至生命結束的時候,他幾乎從沒有過物質上的真正意義上的享受。臨終那幾天,他曾說,很想吃羊肉,可那時候家裏窮得叮當響,父親住院更把家裏僅有的一點積蓄花光了,哪裏還有錢買羊肉呢?那年頭又上哪兒能買到羊肉呢?父親終於沒能吃上一口羊肉,便匆匆離開了人世。

勞苦一生的父親為著什麼?為著我們一家。他無愧於家庭,同時,也對得起所有的親戚、朋友和同事。他的一生非常平凡,卻又實實在在,多做好事,於人有益,不枉此生。臨終那幾天,他一再告訴我,夜裏常常聽見汕頭港灣的海潮聲和礐石鬆林的風濤聲,看見火葬場高高的煙囪和飄飄遠去的白煙,還好像感到祖父祖母在遙遠的、荒僻的山穀間親切地呼喚著自己小時候的名字。父親覺得自己到了該走的時候了,於是,他用很不清晰然而我們都能聽明白的語言表達了他的遺囑:喪事從簡,生活要緊,全家大小都要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我木然立在火葬場淒冷清寂的草坪上,呆愣愣地眺望著遙遠的天際,苦澀的淚水無聲地流淌,心中默默地思索:父親,您就放心地去吧,我此生永誌不忘您的遺囑,做個堂堂正正的人,永遠無愧於您……

父親臨終之前,似乎有重要的話要對我說,後來母親證實的確如此,而且是三番五次,早就想說的、事關我的身世的話。可憾已經病危的父親再也說不出話來了。他用深遂的眼神告訴母親,希望母親以後替他把久埋在心裏的話說給我聽。父親終於懷著無限的惋惜與遺憾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我們。

父親去世後的第一個清明,正是大雨滂沱的日子。人們說,大雨是由陰陽兩界親人思親的淚水彙成的,雨越大,思親情越濃。父親剛走不久嗬,我們思親之情更是濃得化不開。就是今後日子長了,思親之情也是化不開的。父親多好啊,憨厚的父親給了我不可磨滅的憨憨的父愛,今生今世怎能忘?!

冒著浸身大雨,母親毅然領著我上山祭拜。借著雨傘的掩護,娘倆一而再、再而三地劃火,身邊帶著的火柴都快劃完了,隻剩最後兩根,如果再劃不著,這風雨迷蒙的山嶺上,哪裏還能找到火種呢?我的手不禁顫抖起來,口中默念著“山神保佑,父親保佑”之類的心語。說來神奇而靈驗,火居然奇跡般地劃著了,那在風雨中搖搖曳曳的黃色的火苗,終於點著了香燭!山神嗬,明年還要祭拜您!父親嗬,您終於顯靈了!我們一家的親情,乃是永續無斷的啊……等到祭拜完畢,母親和我就像剛從水裏撈上來似的,連連打著噴嚏,這不又是父親思念我們的親緣感應嗎?真是天應人靈嗬……

母親和我那苦澀的淚水摻和著淋漓的雨水:父親嗬,您在天之靈既有感應,為何白居易還要低吟“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呢?對於人生,我依然似懂非懂,不過,我也明白,一生身是寄,百歲去如飛。春盡有歸日,老來無去時。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歲去人頭白,秋來樹葉黃。於是,便有了“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的生命景象,實在無可奈何啊!惟有惜時如金,方能終老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