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明身世顯聖尋母(1 / 3)

話說周公旦和薑子牙、黃飛虎來到泰山後山,那裏風景更加別致,山峰陡立,森林茂密,山中有一塊平坦空地,長滿旺盛鮮草,三人來到中間,隻聽“哞”的一聲悶叫,一群野牛從林中衝出,真是好犍子,各個膘肥體壯,眼露凶光,當中一頭大黃牛,更是威猛,隻見:

頭如峻嶺,眼若閃光,兩隻角似兩座鐵塔,牙排利刃。連頭至尾,有數丈長短,蹄至背,有丈八高下,渾身銅鐵皮,四根鍵足急,毛森森筋暴暴的一條硬尾,左右敲搖,直挺挺光耀耀的兩隻鐵角,往來抵觸。

這隻黃牛,四蹄扒地,晃著兩隻鋒利的牛角,向三人抵了過來。黃飛虎喝道:“畜生,不知主人到了嗎。”原來黃飛虎的五色神牛自被領到泰山,無人管束,混到了野牛堆,當起了獸頭,倒也自在。隻是天天在野外,在黃土地上打滾,終日滿身染著黃土,慢慢的五色退掉,變成了滿身金黃色的犍子,此乃今魯西黃牛之祖也。

這犍牛,好不威風,見有人來犯它的領地,故帶領其它牛衝出,不想冒犯了主人,聽著黃飛虎的喝叫,趕緊睜開牛眼,停下牛蹄,俯首帖耳,來到麵前。原來也都認識,伐紂之時常在一起,這老牛打了幾個噴嚏,以示歉意。

黃飛虎道:“老牛啊,如今你我陰陽相隔,難得你還活在陽間,我不忍心收你,我們四位之中,陽間隻有你和周公了,現在中原戰亂起,正是你立功報效之時,你本是神牛,在此野地何日是個了局。跟著周公圖個出身吧。”老牛本戀戀不舍,但主人吩咐,隻得聽從,套上牛鼻環,黃飛虎授以馭法,周公牽著老牛回到了帳中。

周公將軍中之事交待給伯禽,第二天,告別眾人,換上道服,騎上老牛,往陳塘山方向去了。

那牛頭上自有定位係統,周公按法操作一次,放心前行,再不操心。在路上非止一日,一日走在平坦大路上,周公騎在牛身上,舒坦而行,隻見那牛前蹄蹬,後腿弓,一下子把周公巔翻在地,周公碾轉上跨,老牛搖頭擺尾,再也不讓周公上身。

周公恨恨說道:“老牛老牛,如何不講仁義,你既然答應了主人馱我,如何又反悔了不成。”話未說完,老牛開口,原來老牛經過了這多日子,恰時會說話了,趁著能言之時,老牛要把心裏話說出來。

老牛道:“呔,休要談什麼仁義,人類何曾對我們講過仁義,如何對待我們牛來,你們不覺的問心有愧嗎?。”老牛會講人話,周公甚感驚奇,聽著老牛聲音,感覺有些冤屈。趕忙撫摸著牛背說:“牛兄,有甚冤屈,請快說來,我給你平定。”

那老牛道:“冤屈太大了,你們人類甚是不仁,我們出了多少力?耕地拉犁種地靠著我們,打仗騎馱運輸用著我們,我們盡力為人服務著,可是人卻是如何對待畜類的,平日鞭打役使不說,更有甚者,平白無故的就將我們宰殺,還要扒皮抽筋,敲骨吸髓,無所不用其極。就是你周公,也不地道,在你魯國治下的西南麵,有個東阿地方的人就很殘酷,他們是如何對付我們驢友的,你難道不知道嗎?驢雖然不如我們牛馬,但也奉公守法,隻因驢皮有點營養,就要鞭打活驢,熬皮燉筋,製出什麼東阿阿膠。何曾有半點仁道用在我們畜類身上,我們雖不及人,但沒有我們,你們還能獨存嗎?何況你們人在很多方麵還不如我們呢?為何不能和諧相處?以前不知,不得不忍受。今在野外呆了這些日子,自在多好,如今又要用個牛鼻圈栓住我,失卻自在。聽主人講,天下的規矩都是你定的,規矩很多,但那有一條是保護我們牛馬畜類的,你是攝政,看來根子都在你身上,想到這些,還能馱你嗎?我老牛能不氣嗎。”

老牛一席話,說的周公默默點頭,“老牛說的太對了,真有道理,牛馬是人的第一友伴,如此對待的確是太不公平了,罷了,還是讓我製定一條嚴規,使天下善待牛馬,不得虐待畜類吧。”思罷言道:“牛兄說的很對,我向你重誓:人要善待畜類,保護牛馬,如其不然,定受懲處,如有無故擅殺耕牛的,不僅懲處,還要受因果報應,這輩不報下輩報,下輩不報隔輩報。那個東阿,殺驢友熬驢皮不就是想賺錢嗎,如此貪戀,我讓他得不償失,貧窮三千年如何?”

老牛聽後,啪地噴鼻,十分高興,隻是看著周公又搖搖頭道:“周公真仁義之主也,不過我的主人跟著太公受封,今老牛跟了新主人,難道功成後還要放郊野外,何不給個封號,我牛老實,說個明白,自會任勞任怨,為人奉獻的。”

周公笑道:“老黃牛啊、老黃牛,好個牛老實,看來你也有想法,你等受人豢養,自當受人役使,難道還能讓人把你供奉起來不成,過分了,過分了,不當提此要求。”周公說著說著,又思道:哪有立大功而不封賞的,人畜同理,薑子牙封黃飛虎為泰山神,負責人間生死點錄,那麼,我也封它個相應的官吧。”

逐對老牛道:“罷了,我還是給你個封號吧,你既然慕你的主人,那麼,功成之後,我封你為陰間畜類都統領,把你和你的馬弟封為牛頭馬麵神,立於閻王左右,統領陰間一切畜類。人到地獄,未經閻王判決前,先由你們審問,凡是生前善待畜類動物的,你們就馱著他們過奈何橋去托生。如有虐待畜類動物的,你們可以又踢又咬,送其到十八層地獄中受苦,以報前生,也警後世,你看如何?”

老牛一聽,大喜,“哞哞”連聲,趕緊前蹄跪地,讓周公坐了上去,馱著周公,騰身而起,一路而去,自此以後,老牛再也不開口說話,默默奉獻,立功無算。果不然,在以後征討管蔡時老牛兩次救了周公,在征討武庚時三次救了周公。

那老牛馱著周公雖不說話,但興奮之情不用言表,不時的耍個牛歡,把個周公樂的不行,減少了不少旅途勞累,周公和它說個話,老牛也說不出來了,隻是默默地看著周公,眨著眼睛,周公說道動情處,老牛也會抬起頭來跟著“哞哞”兩聲,說道不高興的地方,老牛也低頭垂目表示哀憐。周公道:“老牛啊、老牛,你的心事我知道,我的心事你不答,看來,還是一條笨牛,也罷,能聽聽我訴說一下心裏話也是好的,我再給你個封號,就叫‘傾聽者’吧,讓人們把那些心中想說又不能說的話,就對你老牛說說吧,也難得你老牛有此好耐性。”老牛“哞哞”應答著。周公高興,不一日,來到陳塘山。

陳塘山乃是人仙共居的地方,紂時,天下大亂,於陳塘山下設陳塘關,扼南方兵將不得入關。李靖修仙不成,奉師命下山,任陳塘關總兵,後佐武伐紂,功成後不受封賞,戀陳塘山美景,攜家人於陳塘山居住,一如舊時故事,悟道修真,樂養天年。

陳塘山既今江蘇省連雲港東北蓮花山也,東臨大海,上接雲天,黃河(原黃河支流)順關而過,直達東海龍宮,哪吒鬧海,在此演繹了很多故事,回到故地,也很高興,一切慨然。

離開鎬京之時,哪吒邀楊戩、韋皋、雷震子和李靖父子四人一同來到陳塘山,聚時歡樂,居住了十數日,一日,奉師命召,金吒、木吒到五龍山雲霄洞和九宮山白鶴洞去。韋皋、雷震子也辭別尋找師父去了。楊戩要行,哪吒與母苦苦留住,一者師父沒有音訊,二者盛情實在難卻,三者楊戩深受李母喜愛,楊戩自小沒有母親,在此有了戀母情結,就留了下來。

周公來到陳塘山,觀看風景,但見:綠水青山,重巒疊嶂,懸崖峭壁,飛瀑潺水,古木喬鬆,依依翠竹,飛禽走獸,鳥語花香。真是好地方,在此修真,誰還會再出山,到那塵世裏去殺伐呢?想我周公,自分封以來,何曾有過一時清閑,真不如在此養命修真,求仙了道。周公感歎,看來此行有些艱難,思慮之中,靈機一動,想道:“求將不如請將,請將不如激將,請李靖我還要動一番心思呢。

下了黃牛,來到門前,自有那童子前來問候,報告主人。聽說周公到來,李靖大喜,和哪吒趕忙迎出門來,看見周公作揖道:“相公安好,分別五年,今日才得相見,格外高興,何風能把當朝宰相、攝政王刮到我這寒鄉蔽野來。”周公笑答回禮。李靖請周公客廳安歇。

童子向周公獻茶,李靖問周公道:“自分封以來,武王留公鎬京,公輔佐武、成二代君王,頒《周禮》於諸侯,天下揚名,令人仰慕。隻是公位於攝政,公事繁忙,為何獨自一人來到寒舍。”

周公道:“終日忙碌,不得清閑,了無成就,自太公去世,心情煩悶,故到貴地,看望故友一遊,今見貴鄉清雅,欲借寶地一方,結草茅屋,與你結一契友,共同坐道修真如何?”

李靖笑道:“公何出此言,公位宰輔,攝政於王,代王治理天下,我安敢與公相比,我等坐道修真,一身而己,公之論道,在於天下蒼生,得道於無形為德,得道於有形為禮,公寓德於禮,德治日隆,禮慧民眾,此代代相傳,流芳後世之事,全靠公全為弘揚,公之道大行,我等甚為敬佩。”

周公歎道:“武王、太公在日,仗其扶持,此道得行,今成王年幼,我德才不能服眾,此道難行也。”李靖道:“公何出此言”。周公道:“不瞞公,說來羞愧,此為我自家弟兄為難也,自成王即位,我為攝政,有三兄姬鮮不服,和弟姬度、姬處發難,兵犯魯境,謀奪天下,我兵敗無路可走,來此躲避,歎世事多逮,故生此念想。”

李靖笑道:“皇家無親,故稱孤道寡,王位一定,何人敢反。公定‘嫡長子製’,一切皆有定論,功德後世。既然管候造反,公當召天下兵馬以討之,以證天道。姬鮮殘暴,人所共知,如即大位,是紂王複生也,毀文武之基業,也將我等數十年心血付諸東流,豈能讓其謀得逞。”

周公道:“公言甚是,但公所知,姬鮮勇武,我智、力皆不及,安能製之。今天下英雄歸於山林,不複謀出,我雖有文王聘太公蟠溪之心,但英雄無救民於水火之意,我又豈能強之,奈何?故欲置江山社稷、天下蒼生於不顧,來此尋一茅廬,修真養性,求得保有一命,望予接納。”

李靖語塞,笑道:“周公何用此激將之法,昨夜我夢太公,告以今將有貴人來訪,令我應之。我豈敢不從。”

周公大喜,告你泰山石之事,現太公隱於泰山,不能現身,令我前來訪求,太公編有《武祖密笈》,望你速去泰山,一者解泰山之危,二者將此書傳授與你。”李靖大喜道:“此書乃武學至寶,我能得之,又有太公親授,真乃三生有幸,安能不去。”

原來李靖是總兵出身,得此兵書乃是夢寐以求的事,焉能不喜。況且哪吒又是一個好廝殺的,聽到周公所求,恨不得早日來到戰場,立即就要啟程。

周公道:“分別之時,你們父子四人和楊戩、韋護、雷震子七人共同離開,今日何不見二位公子和楊戩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