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呂不韋,戰國末年人,原為陽翟(今河南禹縣)大商人,在趙都邯鄲經商時遇見入質於趙的嬴稷之孫異人,認為“奇貨可居”,遂與之深相結納。異人是秦太子嬴柱的庶生子,時嬴柱寵妃華陽夫人無子,呂不韋於是入秦遊說華陽夫人,並在權貴間穿梭活動,使嬴柱立異人為嫡子,其後回到邯鄲,以重金買通異人的看監人員,設計帶異人逃回秦國,被嬴稷封為客卿,食邑千戶。不久,嬴稷病死,孝文王嬴柱被立為君,他除喪三天即死於宮中,嬴異人(時改名為子楚)遂被扶立為君,是為莊襄王,子楚感呂不韋之德,任其為丞相,封文信侯,使食河南洛陽十萬戶。子楚在位三年,得疾而死,十三歲的太子嬴政繼位,是為秦始皇。時嬴政年幼,呂不韋以丞相身份實際主持國政,號為“仲父”,他執政期間,滅掉了東周,平定了秦將樊於期、成嶠的叛亂,又攻取了趙、魏的土地,擴大了秦國的兼並戰果。他還大養賓客,組織編寫了《呂氏春秋》。先前,呂不韋在邯鄲時與子楚夫人趙姬曾有一段瓜葛,子楚死後他又與其私通,後來他怕嬴政發覺,薦嫪毐以自代。前238年,嬴政舉行冠禮,準備親理政務,嫪毐起兵反叛,兵敗被擒,呂不韋因此受到牽連,嬴政罷免了他的相位,令其出居封地河南,不久又令遷往蜀郡,呂不韋在往蜀途中憂懼自殺,賓客盜其屍體,偷葬於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市北)。
呂不韋出身商人,他大破家財,投機政治,先後在嬴稷、嬴柱、嬴子楚和嬴政四位君王手下任職,取得了顯赫的政治地位,他具有圓滑的處世本領和高明的政治手腕,是嬴稷和嬴政之間秦國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
商賈眼光看政治
呂不韋是一位對政治懷有極大興趣的、不安分的商人,在經商時對列國政治情況及各國主要政治人物的個人背景一定非常了解。他在邯鄲遇見異人,知是秦國王孫,根據對秦王家族成員及其關係的分析推測,他預料到了在異人身上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巨大潛在價值,遂產生了作一筆政治投機的想法,他回家問一同經商的父親道:“耕田之利幾倍?”他的父親回答說:“十倍。”呂不韋又問:“販賣珠玉之利幾倍?”父親答:“百倍。”他又問:“若扶立一人為王,掌握山河,其利幾倍?”父笑而回答:“安得王而立之?其利千萬倍,不可計矣。”(第九十九回)父親的話堅定了他重金為賭的信心,於是他以百金結交監守異人的趙國大夫公孫乾,通過公孫乾而結識了異人。有一次,三人同席而飲,公孫乾起身入廁,呂不韋乘便向異人說:“秦王今老矣。太子所愛者華陽夫人,而夫人無子。殿下兄弟二十餘人,未有專寵,殿下何不以此時求歸秦國,事華陽夫人,求為之子,他日有立儲之望。”異人答應後他又表示說:“某家雖貧,請以千金為殿下西遊,往說太子及夫人,救殿下還朝。”說通異人後,呂不韋以五百金密付異人,讓他買通左右,結交賓客,以便活動方便。公孫乾上下俱受呂不韋及異人的金帛,相互串通一氣,不複疑忌。呂不韋又以五百金買下珍奇金玉,去鹹陽見到華陽夫人的姐姐,對她說:“王孫異人在趙,思念太子夫人,有孝順之禮,托某轉送。這些小之禮,亦是王孫奉候娘娘者。”遂將金珠一函獻上,其姐姐大喜,出堂見客,呂不韋大講了一番異人的賢孝,又將價值約五百金的金玉珍寶獻上道:“王孫不得歸侍太子夫人,有薄禮權表孝順,相求王親轉達!”華陽夫人接到這些珍寶後,以為異人真心念她,非常高興,呂不韋乘機勸她立異人為子,被其接受。呂不韋二次回到邯鄲後,秦兵圍攻邯鄲甚急,他料趙國一時不會放歸異人,遂破盡家財,得黃金六百斤,以三百斤遍賄南門守城將軍,詐言說:“某舉家從陽翟來,行賈於此,不幸秦寇生發,圍城日久,某思鄉甚切,今將所存資本,盡數分散各位,隻要做個方便人情,放我一家出城,回陽翟去,感恩不淺!”守將許諾後,他又以百金獻於公孫乾,表示自己欲回陽翟,反求公孫乾與南門守將說個方便。呂不韋又借口設酒話別,大擺酒席,將公孫乾一行人灌得大醉,晚上偷帶異人出了邯鄲,回到秦國。
呂不韋以商人贏利的眼光來看待政治行為,他看到了政治投機的獲利之厚,於是破盡家財,花費重金作了一次投機的賭注。他分金於異人,與異人分別賄賂監視人質的公孫乾,為他們的接觸、聯係及活動製造了極大的方便條件。他又自己買下金玉珍寶,以異人的名義獻給華陽夫人和她的姐姐,博取她們對異人的歡心,使華陽夫人立異人為子,以提高異人這一“奇貨”的價值。他最後散盡家財,賄賂城門守將和公孫乾等人,為異人的逃離提供了條件。呂不韋父子從商許久,家累千金,逃離邯鄲時已是傾家蕩產了,但他此時卻獲得了一個價值可以即刻出手實現的“奇貨”,故而富貴在望。散盡家財在他看來無非是一筆重大買賣實現前的“墊本”而已。戰國時期,各國間的交往愈益頻繁,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商人已成為經濟勢力較強的社會階層,呂不韋舍棄千金,投機於政治,也集中反映了商人階層在經濟勢力發展後必然出現的參政欲望。
呂不韋在邯鄲時娶下一美女,號為趙姬。華陽夫人決定立異人為子後,他料到異人回國,必有繼立為王之分,遂決定將趙姬獻於異人。據說趙姬當時已懷娠兩月,呂不韋獻出趙姬的考慮是:“若以此姬獻異人,倘然生得一男,是我嫡血,此男承嗣為王,嬴氏的天下,便是呂氏接代,也不枉了我破家做下這番生意。”後來趙姬生下嬴政,即後來的秦始皇。嬴政為呂氏所出的論據並不充分。趙姬後為異人所娶,也許是異人孤寂在外,見美而思的主動請求,也許是呂不韋益發討好異人的主動出讓,不管屬哪種情況,呂不韋同意獻出趙姬,至少是想取媚異人,並在秦國王宮內安插一個“內線”人物,以使自己將來在秦國的政治活動更為方便。和破盡家財的手段一樣,呂不韋獻姬於異人,是在異人身上花下的第二筆大本錢,他既要破重金提高“奇貨”的價值,並創造其價值出手實現的條件,又要獻美姬以加深自己與“奇貨”的聯絡,保證其實現了的價值能有自己所得到的份額。
在從事這場政治投機的過程中,呂不韋表現出了濃厚的商人作風,他在邯鄲握定異人,以為占有奇貨,但異人是秦太子嬴柱二十幾個兒子中的普通一個,並無高貴之處,“奇貨”不奇,於是他在鹹陽權貴間穿梭往來,為異人延譽,有意吹噓手中“貨物”之奇。華陽夫人的姐姐受禮而出,向呂不韋詢問異人的情況,他故意捏造說:“某與王孫公館對居,有事盡與某說,某盡知其心事,日夜思念太子夫人,言自幼失母,夫人便是他的嫡母,欲得回國奉養,以盡孝道。”對方問及異人的安全,呂不韋回答說:“因秦兵屢次伐趙,趙王每每欲斬王孫,喜得臣民盡皆保奏,幸存一命。”當問到臣民何故保奏異人時,他編造說:“王孫賢孝無比,每遇秦王太子及夫人壽誕,及元旦朔望之辰,必清齋沐浴,焚香西望拜祝,趙人無不知之。又且好學重賢,交結諸侯賓客,遍於天下,天下皆稱其賢孝。以此臣民盡行保奏。”(第九十九回)呂不韋在鹹陽有意吹噓異人,宣揚手中“貨物”之奇,終使華陽夫人立異人為嫡子。呂不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用金錢、美色和謊言向趙、秦許多人物四處討好、八麵逢迎,都是商人作風在政治領域的沿用。他輔佐嬴政的開初某年,秦國受蝗蟲之災,疫病大作,莊稼不收,他下令讓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公開讓國人納粟買爵,這更是將政治活動商業化,為後世開了一個先例。他因商從政,商人作風極大地影響到他的政治行為。
投其所好的圓滑
呂不韋在政治活動中善於發現和利用有關人員的迫切需要,他辦事能抓住關鍵環節。在鹹陽他向華陽夫人轉去了異人的“孝順之意”後,他又向華陽夫人傳話說:“吾聞‘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今夫人事太子甚愛而無子,及此時宜擇諸子中賢孝者為子,百歲之後,所立子為王,終不失勢。不然,他日一旦色衰愛弛,悔無及矣!今異人賢孝,又自附於夫人,自知中男不得立,夫人誠拔以為適子,夫人不世世有寵於秦乎?”呂不韋深知華陽夫人的受寵地位及其對自己色衰失寵的擔心,他以立子保勢相啟發,使華陽夫人立即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議。華陽夫人就立子之事請於太子嬴柱,並恃寵使嬴柱刻下“適嗣異人”之符,作為信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