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戰國後期秦國名將,酈(今陝西眉縣)人,嬴稷執政前期,受丞相魏冉的薦舉而為大將,因作戰有功,屢經升遷,先後被封為左庶長、國尉、大良造,他叱吒疆場,曾奪得三晉及楚國的很多土地,前278年攻克楚都郢,被封武安君。長平之戰中他為秦國的前線總指揮,大勝趙軍,坑殺俘虜四十多萬人,戰後他率軍乘勢圍困邯鄲,為相國範雎所嫉妒,被迫奉命班師,回國後他與範雎意見不合,後又拒絕嬴稷的伐趙之命,遂被撤職削爵,範雎乘機進讒,白起於前257年被逼自殺。
白起是戰國時代最有名的大將之一,他身經百戰,屢立軍功,後因性格剛直而受讒致死,但秦國統一事業的豐碑上有他不可磨滅的功績。
戰無不勝,威震列國
白起對韓、趙、魏均發動過大規模的戰爭,他善於用兵,戰無不勝。他指揮了多次戰役,其中很有影響的,一是前293年與韓魏在伊闕(今河南洛陽市南)作戰,斬敵首二十四萬,其後攻拔魏城六十餘座;二是前278年率軍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迫使楚國遷都於陳;三是他親自指揮了與趙國的長平之戰,俘虜並坑殺敵軍四十餘萬。斬首數萬的事對他是極平常的。
長平之戰前,秦軍大將王齕與趙國大將廉頗率軍對壘,雙方相持很久不下,後來秦國用反間計,使趙國以趙括代替廉頗,嬴稷聞訊後與範雎計議說:“非武安君不能了此事也!”(第九十八回)遂暗派白起為秦軍上將,王齕副之,又密傳號令說:“有人泄漏武安君為將者斬!”白起就職後,先使三千人出營挑戰,趙括以萬人來迎,趙兵奮勇爭先,秦軍大敗奔回。白起登高遠望趙軍,對王齕說:“吾知所以勝之矣!”白起以少量人馬挑戰,實際上是對趙軍的軍事試探,他由此看到了趙括好勇爭勝、輕易出戰的指揮弱點,依據這一情況,他讓王齕在趙括所下的戰書上批下“來日決戰”,接著安排了縛龍降虎的戰術羅網。
白起首先退軍十裏,安穩營寨,然後大集諸將聽令,他將全軍分為五路:第一路,讓王賁、王陵率萬餘人列陣,與趙括更迭交戰,隻要輸不要贏,引得趙軍來攻秦營,便算一功。第二路,派大將胡傷引兵數萬,屯於側翼,隻等趙軍追趕秦軍,便從旁殺出,務將趙軍截為兩段。第三路,派大將司馬錯等人,引兵數萬,從小道繞出趙軍之後,絕其糧道。第四路,派大將蒙驁、王翦各率輕騎五千,伺候接應。第五路,他自己和王齕堅守大營。次日,兩軍對陣交戰,秦將王賁、王陵連戰皆敗,趙括親率大軍追趕,及至秦營,趙括傳令一齊攻打,但連攻數日不下,趙括派人催取後軍,方知後營為秦將胡傷所阻,無法前來,趙括率軍回轉,欲圍擊胡傷,半路上被秦將蒙驁、王翦所阻擊,他安下營寨,堅壁自守,不想運糧之路被司馬錯率兵塞斷。趙軍被困四十餘日,軍中無糧,士卒自相殺食,亂成一片,趙括無法禁止,敗局已定。白起包圍趙軍後,對趙軍傳令招降,趙軍此時方知白起為秦軍指揮,嚇得心膽俱裂。白起還選下射手預先埋伏,趙括組織了數次突圍,均被射回,趙括在最後一次突圍中中箭而亡。趙軍聞主帥被殺,無人敢於出戰,被分割包圍的大軍紛紛出降,長平之戰以秦軍的全勝而告終。
這次戰役中,白起試探到了敵軍驕而輕敵、易於出戰的特點後,他引誘趙括大軍出營,將其分割包圍,斷其糧草,使對方不攻自破。包圍敵軍後,他將用兵重點放在對敵人突圍的阻擊上,這就斷絕了對方的一切生路。他還對敵軍適時采取招降措施,加速了其軍心的崩潰。白起在與敵軍正式交戰前退兵十裏安營,作出怯戰的態勢,進一步麻痹敵人,誘其出營,同時也拉大了出營之敵與其後方的距離。為自己的第二路軍隊提供了截擊敵人的條件。作戰前期他將自己為將之事秘而不宣,意在加重敵人的輕敵心理,包圍趙軍後他將自己為將之事公開於敵人,意在加深敵軍的心理震恐,進一步摧垮其軍心。白起以自己高度成熟的戰術手法,沒用多大代價就奪取了長平之戰的大勝。
戰役取勝後,白起與王齕計議說:“今趙卒先後降者,總合近四十萬之眾,倘一旦有變,何以防止?”(第九十八回)他認為趙軍降卒是極不可靠的,於是將降卒分為十隊,使秦軍十將統領,與秦軍二十萬人相配,各賜以牛酒,宣傳說:“明日武安君將汰選趙軍,凡上等精銳能戰者,給以器械,帶回秦國,隨征聽用;其老弱不堪,或力怯者,俱發回趙。”趙卒非常高興。當天晚上,白起向十將密傳一令:“起更時分,但是秦兵,都要用白布一片裹首,凡首無白布者,即係趙人,當盡殺之。”秦軍兵將照令而行,當晚一齊發作,降卒不曾準備,又無器械,束手就戮。逃出營門者,被白起安排的巡邏部隊抓獲斬首,降卒四十萬人,一夜間幾乎被全部殺盡,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