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嬴稷:大誌欲吞天下(1 / 3)

嬴稷,戰國時秦國國君,即秦昭襄王,又稱秦昭王,秦惠文王嬴駟的兒子,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嬴駟死後,秦武王繼位,四年而死,嬴稷遂執政為君。嬴稷上台時,秦國已非常強大,憑借這一實力,他對楚、趙、魏、齊等國連續進行了外交上的欺詐和軍事上的進攻,極大地擴展了地盤,張揚了國威。嬴稷任用魏人範雎為相國,製定了“遠交近攻”的兼並戰略,對內加強了中央集權。他又任用白起等名將,略地拔城,後又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這一切奠定了秦國統一列國的堅實基礎。

嬴稷十八歲執政為君,在位五十餘年,這是秦國對外兼並大發展的時期。他以秦國已有的實力為後盾,憑借自己的雄心和才能,在列國的政治舞台上尊賢任才、耀武揚威,創造了赫赫政績,終於使秦國在七雄爭長中占據了明顯的上風。

耀武揚威顯野心

嬴稷上台時,楚國雖曾受張儀之欺詐,但仍未失其大國之勢,楚懷王熊槐向齊國送去質子,欲逐漸恢複與齊國的關係,以禦防秦國的侵伐。嬴稷聽到這一消息,即派兵攻楚,在戰場上取勝後,他派人送給熊槐一信,說道:“王棄寡人而納質於齊,寡人誠不勝其憤!是以侵王之邊境,然非寡人之情也。今天下大國,唯楚與秦,吾兩君不睦,何以令於諸侯?寡人願與王會於武關,而相訂約,結盟而散,還王之侵地,複遂前好,唯王許之。王如不從,是明絕寡人也,寡人不能以兵退矣。”(第九十二回)嬴稷在信中軟硬兼施、威脅利誘,提出如果熊槐來武關會盟,秦將以所侵之地歸還;如果熊槐不來會盟,秦國將要繼續擴大軍事進攻。熊槐在靳尚、熊蘭等人的勸說下,遂於前299年赴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會盟。嬴稷卻派他的弟弟嬴悝前去武關,假稱秦王,帶數萬軍隊將熊槐劫持到了鹹陽,逼其割黔中之地予秦。

秦國出於自己戰略鬥爭的考慮,嫉恨楚齊和好,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嬴稷為此而公開幹涉鄰國的外交活動,企圖剝奪他國的政治自決權,又欺騙和劫持鄰國的君王,以此挾逼鄰國割地,這是對鄰國的公開欺淩,這種欺世霸道的行為為列國以前所少有,也是秦國以前的所有國君未能做到的。

熊槐到了鹹陽後,嬴稷大集群臣及諸侯使者,自己南麵而坐,讓熊槐坐於藩臣之位,北麵參謁,對其進行公開侮辱。他的割地請求遭到拒絕後,遂將熊槐拘於鹹陽,直到其死去,才將屍體歸還楚國。嬴稷以軍事進攻和外交欺騙的手段欺淩楚國,既使秦國獲得了實際利益,又張揚了秦國的聲威,使列國對秦畏如虎狼的恐懼心理更為增強。

趙國“沙丘之亂”後,武靈王趙雍死去,嬴稷圖謀趙國,對其進行了持續的戰略試探。他聽說趙惠文王趙何新得了和氏璧,遂寫信給趙何道:“寡人慕和氏璧有日矣,未得一見,聞君王得之,寡人不敢輕請,願以酉陽十五城奉酬,唯君王許之。”(第九十六回)趙何派藺相如持璧赴秦,嬴稷拿到寶璧後,閉口不提償城之事,即傳給後宮妻妾欣賞,分明是要欺騙趙國。寶璧事件後不久,嬴稷又約趙何在澠池會盟,席間,嬴稷讓趙何奏琴瑟一曲,旋即召來秦國禦史,記載道:“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於澠池,令趙王鼓瑟。”(第九十六回)秦國在記載中故意用一個“令”字,表現了上對下的指使,公開踐踏趙國的尊嚴。

嬴稷善於運用外交手段玩弄陰謀詭計。當時列國盛行養士之風,齊國孟嚐君田文和趙國平原君趙勝因為養客而譽滿列國,嬴稷遂送人質於齊,提出:“願易孟嚐君來秦,使寡人一見其麵,以慰饑渴之想。”(第九十三回)齊國以為是秦國的友好表示,退回了秦國的人質,又使田文赴秦。田文時為齊之相國,他到了秦國後,嬴稷竟最後決定要將他殺害。長平之戰前,嬴稷又致信給趙勝說:“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為布衣之交,君幸過寡人,寡人願與君為十日之飲。”(第九十八回)趙勝到秦後,嬴稷即將其扣留,並向趙提出交還的條件。

在與列國的外事交往中,嬴稷依仗國家的強盛之勢實行霸道,從來都是橫行無忌,盛氣淩人,他常以和好名義欺騙與國當事人進入自己的掌握中,然後將其扣留,提出交換條件。他公然欺淩列國,侮辱與國當事人,根本不顧天下之公理。在列國的政治舞台上,嬴稷已經不是平等地看待其他國家,當時七國均已稱王,他覺得這樣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貴,遂別立帝號,提議與齊國並稱東西二帝,他的帝號因齊國未加使用而在稱呼兩個月之後取消,後來,他滅掉了名存實亡的周朝,將統治天下的象征物九鼎遷至鹹陽,並通知各國前來朝貢稱賀,這些行為是他與列國不平等交往思想的充分表現和進一步發展。嬴稷以吞並天下為目標,這就決定了他對列國的欺淩是沒有止境的,列國的政治自主與他的兼並目標水火不容,既然列國不能遏製他的兼並,那他對列國的欺淩必然是直至吞噬而後已。他對某國欺淩的遲早、方式及是否得手都具偶然性,而這類事件的發生卻是兼並過程中的必然現象。

思賢若渴的愛才之君

嬴稷執政期間,思賢敬才的意識一直非常強烈,這是他能作為一代雄主的可貴風格,也是他能創造顯赫政績的一條重要原因。

嬴稷有一次聽說了趙勝為向鄰人瘸者謝過而斬掉美人的事情,當即嗟歎其賢,大臣向壽對他說,趙勝的所為尚趕不上孟嚐君田文,並向他介紹了田文的有關事跡,嬴稷立即發問說:“寡人安得一見孟嚐君,與之同事哉?”(第九十三回)他視才如寶,得之無方,遂以交質和好為名,誘騙田文來秦。田文到後,他降階相迎,握手言歡,訴平生相慕之意,準備擇日立為丞相。他聞賢即思,見才就用,確是一種可貴的風格。田文到秦時向嬴稷獻了一件天下無雙的純白狐裘,不久聽說嬴稷輕信讒言,欲加害自己,遂讓賓客偷出白狐裘,複獻於嬴稷所寵幸的燕姬,使她從中通融,讓嬴稷釋放自己。不久嬴稷知道了燕姬所得的狐裘即是田文賓客偷走的自己庫藏之物,連連感歎說:“孟嚐君門下,如通都市,無物不有。吾秦國未有其比!”“孟嚐君有鬼神不測之機,果天下賢士也!”(第九十三回)不但沒有怨恨田文,反而對其益加敬重,強烈的愛才之心遠遠壓倒了對其盜物之舉的嫉恨。後來,田文在齊國被齊閔王田地罷相,嬴稷得知這一消息,非常高興,急忙裝飾車乘,派使者帶上黃金,隨田文門客赴齊,以丞相的禮儀規格迎聘田文。嬴稷知道了田文之賢,為了任用他,不惜采取外交上的欺騙手段,又不惜以重金相聘,充分表現了他用才的誠意。他明知田文盜裘而不怪罪,這完全出於對人才的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