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龐涓:妒火燒身的無義之徒(2 / 3)

龐涓這類人物在社會上所以能得逞一時,是有許多原因的:第一,他們確有一定的個人才能,尤其是他們精於權術,善於挑撥是非、欺上瞞下,擁有一套爭權保位的獨特手段。第二,善良的人們常常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即使在他們的欺詐中也不能識其險惡用心,甚至這些人根本就沒有欺詐意識,防騙意識淡漠,極易陷入他人的圈套。第三,上層領導人物的不甚精明或馬虎大意常常是施騙者欺騙成功的重要條件,比如魏罃在校場考察孫龐二人的演陣才能時,隻要注意到二人曾有過竊竊私語的場麵,就可懷疑考察結果的真實性,龐涓的虛浮不實之性就會明了;龐涓密告孫臏通齊,他竟沒有和孫臏進行過一次直接對談就送交龐涓處分。從一定意義上說來,龐涓殘害賢能達到肆無忌憚的程度,是在魏罃的領導下逐步縱容發展而成的。龐涓寫信邀請孫臏下山時,鬼穀先生見已得大用的龐涓信中竟無一字問候其師,便斷定龐涓乃刻薄忘本之人。魏罃不具有這樣高超的思維判斷能力,龐涓在手下為帥許多年,他竟不能真正地認識龐涓,不能不說是作為領導者的可悲之處。

龐涓這類專權妒能人物的出現,無疑是有個人品格上的原因,但同時也是專製製度的產物。在專製製度下,某種權力的頂峰隻允許一人存在,這種權力排他的性質必然導致某些人的嫉妒、陷害、陰謀和仇殺等現象。隻有消除專製製度,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最終消除這類政治領域的醜惡現象。

魏無忌:俠肝義膽,無愧智勇雙全

信陵君

魏無忌,號信陵君,魏國第六個國君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魏國自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異軍突起,已有兼並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於真正地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中間雖然參與了蘇秦等人的合縱抗秦活動,但沒有收到多少實際效果。魏無忌出生和生長於國家走向衰落的時期,他效仿齊國孟嚐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等貴族的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的危局,在一定程度上扼製了秦國的兼並進程,從而多少影響了戰國後期政治形勢的演變,但功高震主,魏無忌的政治活動及其影響力引起了魏圉及其太子的疑忌,他最後不得不溺於酒色,以求解脫,前243年因傷於酒色而死,十八年後魏國被秦所滅。

魏無忌是魏國後期最有影響的政治人物,他獨特的行為和個性使他在魏國的政治舞台上獨樹一幟。

折節下士

戰國中期以後,許多國家的貴族階層興起了一種養士之風,魏無忌也是這類人物中的典型一位,他為人謙恭,禮賢下士,又注重義氣,這是他能夠贏得人心的重要手段和原因。

士的崛起

魏國有一個叫侯贏的隱士,號稱侯生,七十多歲,為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西北)東門管理城門開關的吏役,無忌聽說他品行正派,又多奇計,同街的人非常尊敬,於是駕車往拜。為了表示他對侯生的尊敬,他設酒大會賓客,將宗室將相諸貴客均邀請於堂中,讓大家坐下,獨虛上首第一席,然後命駕親往東門,迎接侯生赴會。侯生登車後,無忌在旁執轡,非常恭敬。途中侯生提出要去宰屠牲畜的市場上看望朋友朱亥,無忌即命繞道入市,到了朱亥家門,侯生進去閑聊不止,無忌在外恭候,及至侯生登車赴會,已耽誤了好半天。諸貴客見無忌親往迎客,虛席以待,正不知是何處有名的遊士,或是何處大國使臣,各個準備敬心伺候,客到後,大家起座出迎,發現是一位衣冠敝陋的白須老人,無不駭然驚異。無忌將諸客與侯生一一相互介紹,貴客們聽說是東門監守,心下都有些不以為然,無忌讓侯生坐於首席,並親自敬酒祝壽,自此,侯生成了無忌的座上客。侯生又向無忌推薦了朱亥,無忌幾次去拜見朱亥,朱亥並不答謝,無忌也不以為怪,禮敬如初。魏無忌後來客居趙國期間,聽說隱士毛公混於賭徒群中,薛公混在賣漿之家,立即派人打聽會見,但二人躲避不見,無忌遂暗訪二人蹤跡,知二人正聚於薛家,遂假作買漿之人,徑直與二人相見,自通姓名,訴向來傾慕之意,自此與他們深相結納。有人見無忌與賭徒賣漿者同遊,深以為怪,無忌回答說:“某常聞趙有毛公、薛公,恨不得與之同遊,今日為之執鞭,尚恐其不屑於我。”(第一百回)

魏無忌作為豪門貴族,能放下架子,折節下士,因而贏得了很高的社會聲譽,士階層有聞其名者,皆歸附而來,魏無忌的食客達三千餘人。由於社會風氣所然,魏無忌以多養食客為榮,有些上等賓客深知無忌之意,因而在這方麵與他配合得非常默契,侯生在第一次宴席上接過無忌的祝酒,就當著眾人之麵講:“臣乃東門抱關吏也。公子枉駕下辱,久立市中,毫無怠色,又尊臣於諸貴之上,於臣似為過分,然所以為此,欲成公子下士之名耳。”(第九十四回)

無忌在交人中常抱一種義氣感,他的重義行為能夠深深打動對方。魏王愛妾如姬的父親早年為人所殺,如姬言於魏王,欲報父仇,但三年未抓到仇人,無忌聞其事,派賓客斬仇人之頭,獻於如姬,如姬非常感恩,情願以性命相報答。無忌把這種待人的義氣感甚至延伸於其他動物。有一次早飯時,有一鳩被鷂所追逐,飛於桌下,無忌藏起鳩,等鷂飛去後將鳩放掉,誰知鷂隱藏於屋脊,等鳩飛出後追上吃掉。無忌傷感自咎道:“此鳩避患而投我,乃竟為鷂所殺,是我負此鳩也!”竟全天未吃飯,令人四處捕鷂,共抓獲百餘隻,他又表示說:“殺鳩者止一鷂,吾何可累及他禽!”最後想法找到了那隻吃鳩的鷂殺掉,將其餘的鷂全部放走。人們聞聽此事後感歎道:“魏公子不忍負一鳩,忍負人乎?”(第九十四回)這些事件使他賢名遠揚,眾望所歸。

魏無忌廣延賓客,不僅僅是為了成好賢之名,結合後來的事實看,他的養客有著長遠的政治用意。據《史記·魏公子列傳》載,有一次無忌正與魏王下棋,北方邊境突然傳來警報說:趙軍快要打入邊境了!魏王推開棋盤,準備會集群臣商議,無忌勸阻魏王說:那是趙王在打獵,不是入侵。照舊與魏王下棋。過了不久,北方傳來情報說:趙王在打獵,並未侵略。魏王大驚,問他怎麼早就知道這種情況,無忌回答說:“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他把賓客派至趙國做間諜情報工作,直接用之於政治目的,在他後來竊符將兵的政治行為中,侯生、如姬、朱亥等人各自起到了特殊的輔助作用。

無忌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形成了一股政治勢力,這一政治勢力的大體特點,一是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一個經濟上寄生的政治集團,其成員多不從事物質生產,且與物質生產階層無直接聯係,專靠某一貴族的供養而生存。二是它以供養者為核心,並以供養者的政治目的為活動目的,成員的個體行為幾乎全部對供養人負責;它在政治意識上傾向於某一個國家,但對這個國家保持很大的行為獨立性,有時遊離於數國之間,這都完全以其核心人物的政治態度而定。三是它不具有固定嚴密的組織,靠經濟上的供養關係來維持,並靠義氣來凝聚人心,供養人的經濟狀況和社會聲譽的高低決定著它的規模。四是它的勢力滲透到了各個社會階層,上至公子王妾,下至賭徒賣漿之流,甚至雞鳴狗盜之輩,也包括一些著書立說的文人學士,在社會上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剔除其中的經濟供養關係,後世的會黨組織就和它是有所相似的。這種政治勢力是供養者影響國家政治的工具,也是他挾之自重的資本。

竊符救趙挑戰秦威

魏無忌是一個深通軍事的人物,當時秦昭襄王上台後,實施兼並列國的戰略,前262年秦軍在長平坑殺趙卒四十萬,其後又包圍了趙都邯鄲,列國膽破。魏王為了本國的安全,派大將晉鄙率軍十萬救趙,但懾於秦國的強大,臨行時告誡晉鄙堅守勿進,在戰場上取觀望態度。趙國見狀如此,托人寫私信向魏無忌告急,無忌再三請魏王下令晉鄙進軍,又使賓客辯士百般巧說,魏王拒不答應,無忌遂帶領千餘賓客準備前去赴難,後來侯生為他獻計說:“如姬感公子之德,願為公子一死,非一日矣,今晉鄙之兵符,在王府內,唯如姬力能竊之。公子誠一開口,請於如姬,如姬必從。公子得此符,奪晉鄙軍,以救趙而卻秦,此五霸之功也。”(第一百回)戰國時軍隊的調發采用虎符製度,虎符一分為二,一半在將兵之帥手中,一半國王保存,隻有國王處的半個虎符與軍帥的虎符相會合,才是調兵的憑信。無忌采納侯生之計,求如姬盜取魏王虎符,遂與朱亥直奔前線,索取晉鄙兵權,晉鄙對前線易帥之事有所懷疑,要求奏請君王後交權,被早有準備的朱亥猝然用錘擊死。無忌握符對諸將說:“魏王有命,使某代晉鄙將軍救趙,晉鄙不奉命,今已誅死,三軍安心聽命,不得妄動!”(第一百回)無忌通過這種非法手段,便成了十萬軍隊的統帥,準備與秦軍較量。

無忌大犒三軍,下令道:“父子俱在軍中者,父歸;兄弟俱在軍中者,兄歸;獨子無兄弟者,歸養;有疾病者,留就醫藥。”由是告歸者約十分之二,得精兵八萬人,整頓紀律,申明軍法,他率領賓客,身先士卒,向秦營進擊。秦軍與魏兵相拒多日,知魏兵毫無戰意,不提防魏兵突然衝至,倉促應戰,魏兵奮勇向前,趙軍也開城接應,大戰一場,秦兵折損約半,隻好解圍而去。

秦國的虎符

無忌在救趙前,首先進行了一場爭奪軍權的鬥爭,他利用虎符製的漏洞竊符將兵,緊急關頭擊殺了晉鄙,造成握有兵權的既成事實,等魏王知曉已無可奈何。將兵之後,他根據兵求精而不求眾的考慮,裁減了部分兵卒,並把裁減與對士兵的恩遇結合起來,並申之以軍令,做到恩威相濟。戰鬥中,他把自己的私屬賓客置於士卒之先,極大地鼓舞和振奮了士氣。無忌的這次軍事行動是攻其不備,因而輕易地擊垮了敵軍。

明人李贄對東門城守侯嬴策劃的這次竊符救趙一事大加稱讚,曾寫《詠史》一詩雲:

夷門畫策卻秦兵,公子奪符出魏城。

上客功成心遂死,千秋萬歲有侯嬴。

無忌救趙後與賓客留居趙國,十年後,魏國在秦軍的攻擊下危在旦夕,在魏王的請求和毛公薛公的說服下,他率趙兵十萬,合燕、韓、楚三國軍隊前來救魏。當時秦國大將蒙驁包圍郟州(今河南郟縣),副將王齕包圍華州(今陝西華縣),兩地相距五百餘裏,無忌派魏、楚之兵築起連營,與蒙驁相拒,虛插信陵君旗號,令其堅壁勿戰,自己親帥趙、燕、韓之兵星夜趕到華州,與王齕決戰。到了華州,他令趙將龐煖引兵往渭河口劫取秦軍運糧之舟,派韓燕兩軍在少華山左右等待王齕的救糧部隊,準備截擊,自己親率三萬精兵伏於少華山下。王齕聽說敵軍前去劫糧,非常吃驚,遂留兵一半圍城,親率其餘軍隊前去救糧,兵至少華山,被韓燕兩軍所包圍,三國軍隊攪作一團,殺了半日未見勝負,無忌等秦軍疲困時,引三萬伏兵一齊殺出,大叫“信陵君親自領兵在此,秦將早早來降!”(第一百二回)秦軍本已疲困,及見魏無忌親自引兵殺來,心膽俱裂,大敗而逃。戰鬥一結束,魏無忌馬不歇蹄,即刻來救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