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耶律夷列(1 / 2)

第四話

宋朝皇宮,夜,無風

燭滿燈瑩青煙起,金廊玉壁銅鶴飛。

佳人美酒禦龍榻,終日歌舞不思歸。

高宗皇帝自與白衣姑娘西湖一別,對那女子音容笑貌念念不忘。連日來派人尋訪臨安城內姚姓的人家,卻沒有等回半點消息。如今終日夜不能寐,好似被那曲《恨別離》鉤了魂去。

月朦星熄,崇政殿內燈火通明,高宗秦相二人互持黑白把酒對弈,宮人們侍奉左右。相持激烈之時本應雙方棋意正濃,可高宗卻輕歎了口氣,將黑子扔回缽中,持起手邊禦杯一飲而盡。

能做到一國之相也絕非等閑之輩,不單要文韜武略能言善便,察言觀色也是必備本領。雖然此盤錯綜複雜,棋麵上秦相略有占優,但隻要陛下將棋子落在相國留下的活眼,就能蛟龍點精一子定輸贏。所以他料定不是下棋惹得陛下龍顏不悅,難得是自己隱瞞的西北戰敗之事的傳入了宮中?一想此事秦相不覺額頭直冒冷汗,可還是故做鎮靜給持酒的公公使了個眼色。宮人右手握柄左手扶蓋,壺口湧出一條細細的水柱墜入禦杯中,水聲清脆酒香四溢。

秦相國的心終於落下了,剛才緊繃的神經放鬆許多,自己也雙手捧起酒杯飲了口禦酒。

這相國不但朝堂上朋黨眾多,連深宮內院也是眼線交錯,剛剛那位倒酒小公公就已經給他傳遞了重要的信息,皇帝原來得了相思之苦。秦相與宮內太監宮女有個默契,若是公公左手持拂塵就是陛下心情不錯,若是右手就是不好。斟酒倒茶時若是左手握柄就是朝中政務煩勞,若是右手就是後宮瑣事。還有用膳時的上菜順序和菜品,果盤的擺放位置和配色,諸如此類手語暗號很多,想要伴君長久就必須一一記牢。酒未下半,相國大人就將事情原委了解了個大概。

"臣近日聞聽一樁怪事,城郊漁民在西湖捕獲一條大魚,遍身白磷須長齊尾,其身六尺有餘,口中含有一塊白玉。百姓以為仙瑞祥兆,就將白魚供奉在天目山昭明禪寺的浮玉池內,至今香火不斷。"

"那古文典籍中可有提及白魚含玉的預兆?"

"臣下愚昧,並未閱得過相關文獻,但卻耳聞過一個民間謠傳。"

"說來聽聽。"

"傳說昆侖山瑤池金母的玉宵殿上有一位專司樂舞的錦霞仙子,每逢蟠桃盛會都會獻舞。後因私自下界遊玩,誤將天上的仙曲樂譜丟失,被貶落凡間化作白魚,每日在西湖中遊蕩尋找遺失的樂章。"

"孤若能聽得這天上神曲其不美哉!"

"此樂曲後被隋朝一個不第秀才所得,整理之後傳於後世,名曰《恨別離》。"

第五話

來人並沒有進入灶房,而是在門口掃視了一下,確定屋內並無旁人就又將木板門合上了。

夷列緊繃的神經算是放鬆些許,但是這缸內的東西還是讓他懸著的心無法放下。他用雙指輕輕托起頭頂的缸蓋,可是視線還是無法觀察到院子裏的情況。來人走沒走?他是誰?為什麼來的如此匆忙,可在查看灶房時卻如此小心謹慎?很多問題困擾在夷列的腦海裏,可是他現下首先要搞清的是這米缸裏到底是什麼東西。躡腳輕聲的跨出米缸,回望缸內夷列倒吸了一口冷氣。三顆腐爛的人頭靜靜躺在缸底,散亂的頭發血汙的臉,白色的蛆蟲還在人的麵孔上來回穿行。當時喉嚨作嘔胃水反酸,若不是盡力把持必會把剛才的吃的酒肉全吐出來。正當夷列還把注意力放在缸中人頭時,隻聽"咣當"一聲,木板門被一腳踹開,一把銀色彎刀迎頭劈來。電光火石之間,根不由不得人去反應,夷列轉身抬起右臂就去擋。

彎刀鋒利,銀光攝魂,所到之處陣陣寒風。刀鋒劃破了夷列右胳膊的衣袖,就被他的主人硬生生的收了回去。二人四目相對,一個是手提鋼刀的也述達,一個是滿身汙穢的夷列。

"殿下,你到哪裏去了?可急死我了!"也述達的眼睛布滿血絲,連聲音也有些嘶啞。

夷列欲言又止,久久的注視麵前這位唯一幸存的同伴,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算了,先不說這些了,此地不宜久留,我們應速速離開這裏。"也述達被夷列直勾勾的眼神看的有些發毛。

"好"夷列口中半天方才蹦出一個字。

夷列話音未落,一支冷箭破窗而入直朝夷列麵門而來,也述達手急眼快將夷列撲到。箭頭深深插入了也述達的右後肩,不肖片刻整個右臂的衣袖便被血水沁濕。還不等二人反應,其餘的銀箭如細雨般接踵而至,紙窗瞬間被打成了篩子。夷列貓腰將也述達攙到灶台後麵躲避箭雨,並四下尋看思量對策。灶房內除了進來時的木門和一扇窗戶別無出口,現下敵人還不清楚屋內情況,暫時不敢輕易闖入,可是如果僵持久了敵人一旦失去耐心采用火攻就遭了。也述達的失血狀況根本容不得夷列多想,在這進退兩難之際做了萬不得已的決定--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