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放逐(1 / 3)

第一話

大漠黃沙,烈陽高照,呼嘯的風中時而飄蕩著空靈的駝鈴聲。

陽光勾繪出一行商隊的影子自西向東緩緩前行,商駝踩過的蹄印在不經意間就淹沒在沙海之中。

“水”,麵紗下的嘴唇已近乎幹裂,仿佛每多說一個字都會讓喉嚨撕開一道新的傷口。男人聲音雖然微弱但卻威嚴,蒼白的臉頰上方一雙堅毅的眼神眺視遠方。

話音剛落,自前排駝峰一個身影便翻身躍下,遞上了一支水皮袋。男子凝視許久,最終微閉雙眼搖了搖頭。因遭遇蒙古騎兵的伏擊,原本多達百人的商隊如今隻不足三十人。在逃跑的同時不但遺失財務和水源,更偏離了線路迷失了方向。萬裏無邊的荒漠不知吞噬了多少條生命,而蒙哥布手中僅剩的水源是維係這二十多人唯一希望。蒙哥布並沒有進行勸阻,隻是默然的將牛皮水袋係回了腰間,拍了拍男子的駱駝讓隊伍繼續前行。

晚上圍著篝火相互依靠忍受著大漠的冷風,白天迎著驕陽似火的朝陽趕路,就這樣又過了數日。

終於在一個無風的上午到達了一片綠洲,確認不是幻覺後,大家策馬鞭駝的衝進了湖泊,翻身跳入了他們的生命之泉。那是一種對生命的**,對人生的洗禮。蒙哥布以這片綠洲為坐標,在翻看地圖後確認了路線,並向雙手背負肅立於湖畔的男子做了簡單敘述。眼眶幾近濕潤的男子仰望天空,終於說了數日來的第一句話:“蒼天未忘我等呀!”

臨安府,上元佳節,月色醉人。

白光覆竹林,繁星墜湖心。仿若天宮的西湖湖畔,癡男怨女們互訴相思,城內百姓家家張燈結彩,禦街從南至北燈火通明,錢塘門前叫賣聲不絕於耳,好一派熱鬧景象。

一葉小舟被湖中飄蕩的琴聲所吸引,尋音緩緩而來,擊起的道道銀波驚得魚兒遁入水中。琴聲悠遠綿長,美景中平添了詩意。撥開垂柳,穿過石橋,小舟停靠在一座湖心小亭旁。

“泛舟至此,多有叨擾,不知何人在此撫琴?”一個尖聲尖氣的黃臉老者喊道。

琴聲戛然而止,小亭紗簾內傳出一個姑娘銀鈴般的聲音“小女子乃臨安府姚公義女,姚慈,不想琴聲驚擾到客官,望多海含。”

老者身前一中年男子踏步上亭,左右侍從忙去攙扶。男子鳳眼濃眉,身著綠妮長衫,外披葛黃長馬褂,腳踏錦緞步雲靴,頭戴一尺方巾,不怒自威。

“我家員外遊興至此,很是欣賞姑娘的琴技,望能與姑娘合奏一曲,不知可否?”黃臉老者尾隨而至,手中捧著一支玉簫呈與男子。

"不知你家員外何許人也?"

"在下汴州人氏,姓龍名言,略懂音律,還望姑娘賞光"男子自己開口答道。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女子便欣然允之。

一曲《恨別離》作罷,男子麵露暢爽道:“姑娘琴色俱佳,此景此曲此佳人恐不複得矣。”

“員外過獎,小女子實不敢當,如若有幸,他日駕臨寒舍,再與龍相公以續此曲”姑娘麵有羞澀應曰。

“此簫雖為凡物,但隨我多年,音色上佳,望姑娘笑納留念”男子進前與之。

“如此貴重之物怎肯無功受之。”女子推辭。

“言之差矣,此物若能逢到識得他的主人才是它之幸事,姑娘音律不俗,琴曲娓娓動聽,乃物歸原主爾。”

“龍相公簫聲餘音嫋嫋,似高山流水,繞亭三日不絕,員外才是此玉簫的知己。”姑娘再微詞推脫。

二人你推我讓互有謙讓,急的一旁的黃臉老者直跺腳。“姑娘就勿再推遲了,我家員外一番心意您就收下吧!”

“可是...可...”姑娘嬌滴滴脫口又要推辭,可還未尋到搪塞之詞。

“可是什麼呀可是!姑娘,真是急死老奴了”老者搶先打斷了她的話“你可知我家員外是何人?”

“汴州龍員外呀。”

“我家員外乃當今萬歲,大宋當朝天子,私服遊興至此,欣賞姑娘琴藝,賜於你這翠雲白玉簫,還不快叩謝隆恩!”

帷幔之中女子略顯驚訝,隨即穩住神態,調整儀容,坐衣道萬福叩謝。“小女不知我主萬歲幸臨至此,禮數不周之處萬望陛下贖罪。“

“免禮”男子也實感唐突,被這老太監泄了身份,略有不悅。

“民女不敢”女子必是出自書香門第之家,懂些皇家禮數。

“快快平身,孤此次布衣出巡本就不想驚擾子民,無須拘禮。”男子隨即將玉簫遞給老者,讓其交與女子手中。

女子雙手接過玉簫,頓覺寒氣四溢,心中倍感涼爽。定眼觀瞧,此簫白玉通體,雕工細致,紋理間透著盈盈的墨綠之光。簫身上用小篆刻著"翠霞碧雲"四字。確是一件不世珍品,姑娘忙再坐衣叩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