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文宗鹹豐(1 / 3)

鹹豐帝是麵臨改變大清局勢轉折點的一位皇帝,麵對內憂外患,他本應該挺身而出,拿出一個天子的威嚴來,但是他卻沒有,他隻是躲到了一個沒有人會傷害他的地方,放任他的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放任他的江山淪為列強蹂躪的對象。就在他的軟弱中,大清朝已經再也不可能重振雄風了。

鹹豐太子之位的蹊蹺由來

每朝每代的皇帝到了晚年的時候,都要麵臨一個皇位繼承的問題,而這個問題通常也會導致諸皇子之間互相傾軋,甚至演出手足相殘的慘劇也時有發生。道光的晚年,關於儲位的爭奪問題就顯得比較突出。

道光帝一共生有九個兒子,長子24歲的時候去世,次子、三子都早夭。五子奕過繼給了和碩惇恪親王綿愷為嗣子,襲郡王位,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資格。道光帝選立皇儲時,七、八、九子尚在幼年,不諳世事。因此皇四子奕、皇六子奕成了皇儲的最佳人選。

在道光的這兩個兒子中,奕天資聰明,深得道光的喜愛。雖然如此,但因為當時朝政混亂,天下不太平,道光一直沒有下決心到底立哪一個為嗣。經過深思熟慮後,道光命二人就治國之道分別發表見解,以便最後定奪。奕的老師、侍讀學士杜受田,一心希望鹹豐能夠即位。他清楚地分析了兩位皇子的長處,他認為,奕的優勢在於仁厚孝順;奕的優勢則是聰明伶俐。而此時步入晚年的道光皇帝更需要的是一位孝順的兒子,要牢牢地抓住這一點。於是,他便教導鹹豐怎樣討好父皇。

到了兩人答辯的那天,奕首先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他就國家治政之道侃侃而談,道光帝十分讚賞。但遺憾的是,奕對父親的病情卻隻字未提,好像漠不關心,道光心裏頭還是有些不太高興的。而輪到奕時,奕在國事之外,圍繞著父親的病情大作文章,表現出自己對於父親的關懷,表演到動情之處還涕淚交流。而道光皇帝一心想為天下百姓選擇一位仁厚的皇帝,仁孝的奕自然比隻知道國事的奕更和他的胃口。於是,道光就密立了奕為儲君。

帝師杜受田

杜受田,濱州舊城裏人,是鹹豐帝的老師。道光三年,杜受田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後來擔任山西學政。道光十五年被特召進京,擔任鹹豐的教授職務。道光十八年,升任為左都禦史、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實錄館總裁。鹹豐即位後,有感於杜受田對自己當上皇帝的幫助,對他大力提攜,加太子太傅銜並兼吏部尚書,後調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鹹豐二年,山東、江淮地區受災嚴重。杜受田上疏請截留江、廣漕米六十萬石救濟災民,並薦山東、江寧布政使督辦賑務。當年的七月九日,杜受田在實施賑務途中染病去世,終年64歲。

葉赫那拉氏是怎樣得寵的

我們後來知道的慈禧太後通過一定的政治手段,把持大清的朝政達半個世紀之久,她到底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到這麼輝煌的高處的呢?其實,這一切都源自於鹹豐帝對她的寵愛。

慈禧,葉赫那拉氏,小名蘭兒。她從小就胸懷大誌,野心勃勃,她以為隻要入宮,就一定能夠出人頭地。鹹豐元年,她被選入圓明園當宮女。當時的中國,處處戰火漫天,但鹹豐帝卻對於這些國事一點也不關心,反而繼續縱情在聲色犬馬中。一次,鹹豐帝帶領幾位妃嬪前往圓明園遊玩,經過慈禧當值的地方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唱小曲兒的聲音,鹹豐問太監是誰唱的,太監說是蘭兒唱的,鹹豐隨後便去找了這個蘭兒聊了兩句,便對這個蕙質蘭心的蘭兒有了好感。其實,這次鹹豐之所以能聽到蘭兒唱小曲兒,都是慈禧使了錢,買通了太監才達到了這個目的的。

鹹豐二年,鹹豐開始冊封後妃,這個蘭兒被封為蘭貴人,從此後,這個野心勃勃的蘭兒便利用自己一切能利用的手段一路高升,一直到掌管後宮。仔細分析這個蘭兒為什麼能受寵,主要有以下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蘭兒的美貌。慈禧的女官裕德齡的《慈禧太後私生活實錄》中說慈禧“的確還是一個很美麗動人的女性”,她的一雙手“不僅白膩,而且是極柔嫩,決不在我們年輕人之下”。由此可見,這個蘭兒確實是比較美豔的,試想哪一個男人不愛美人呢?這也是蘭兒得寵的一個有利條件。

其次,是因為她的才華。慈禧在鹹豐後宮中屬於才華出眾的一類人。鹹豐批閱奏章的時候,慈禧時常侍候左右、紅袖添香。再加上她聰慧過人,耳濡目染,加之處處留心,對於政務自然了然於胸。

以上所說的條件還隻是一個鋪墊,最為關鍵的是她為鹹豐帝生了唯一的兒子載淳,就是後來的同治帝。這才是最終使她走上最高位置的一個有力武器。

防止慈禧放縱的鹹豐帝遺詔

慈禧太後在鹹豐帝的寵愛下,生了同治帝,鹹豐帝很高興,因為他雖然妃嬪眾多,但卻一直無後,現在,他總算放心了。但此後,這個野心勃勃的葉赫那拉蘭兒,卻開始放縱起來了。她本來就有無盡的野心和抱負,這下子有了一個可以握在手裏的有力武器,她就更放肆地表現出自己的野心了。對此,鹹豐帝很是反感,他多次想要廢掉她,但一直下不了決心。到了熱河行宮的時候,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就留了一封遺詔給東宮的慈安太後,遺詔說:這個葉赫氏決非一個可信之人,但她母以子貴,不能不尊為太後,日後,她如果真的有什麼不軌的行為,你就召集群臣宣讀此詔,立即賜死,以絕後患。

鹹豐帝為什麼要釋放秀女

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有自己後妃的來源,到了清代,後妃的來源主要是通過選秀女來進行的。選秀女製度始定於順治朝,經過康熙、乾隆等朝的完善,選秀女製度基本已經完善。到了鹹豐朝,鹹豐帝還增加了選漢女的製度。但是,就是這個祖製,到了鹹豐這裏卻遇上了麻煩,不得不釋放所有被選來的秀女。

鹹豐之所以不得不釋放這些秀女,是因為這些秀女是被強征入宮的。鹹豐帝非常好色,他不停地從滿蒙中挑選秀女充實後宮,但這還不滿足,他為了更大程度地滿足自己的淫欲,還強征了一批秀女入宮。這批被強征來的秀女都在坤寧宮外等待皇帝的挑選,她們想到自己離別家鄉,可能從此都不能再見到父母了,不禁都哭了起來,頓時,坤寧宮外哭聲一片。這時候,太監嚇唬她們說皇上就要來了,如果誰不聽話,就要受鞭打。這時候,一個秀女毫無懼色的站了出來,大聲駁斥太監道:“我們離開父母被強征進宮,被選上了也跟幽閉沒有什麼兩樣。現在天下大亂,皇上不去選擇良才,為國家效力,現在卻隻知道沉迷於聲色,這是英名的君主應該做的事嗎?”這時候,鹹豐來了,太監把她綁了推到鹹豐的麵前,讓她跪下,她說:“我今天特地來請求一死,何必下跪!”鹹豐帝見狀就說,你剛才的話我隻聽了一半,你再說一遍。這個秀女就把剛才的話又說了一遍。鹹豐問她:“你真的不怕死?”秀女說:“我死了,千秋萬代都會記住我的名字,而皇上要如何自處呢?”說完就往一邊的石柱上撞去,被太監拉住了。鹹豐見她真的不怕死,又不能讓她壞了自己的名聲,於是就把她放了,而此時的鹹豐也沒有心思選什麼秀女了,便把所有的秀女都放了。

總理衙門的建立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是清朝後期自強運動中所設立的一個掌理外交的機構。由恭親王奕等充任辦事大臣。總理衙門地位高於六部,最初經管外交、通商、海關等事務,後來又擴展到經管修路、開礦、製造機械等事務,權力很大。這是一個專門辦理同外國交涉的機構。總理衙門的建立,在晚清的外交事務以及推動現代化事務上發揮了作用。

所向披靡的湘軍

所謂的湘軍是清朝晚期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初期稱為湘勇,後來才叫湘軍。在清朝道光、鹹豐時期,農民起義時常發生,尤其是比較著名的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朝的正規軍已經不複當初八旗鐵騎的威風,無法抵擋這些農民起義軍,清政府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來鎮壓起義,湘軍就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

湘軍的創始者是清晚期的重臣曾國藩。他將湖南各地的團練整合成湘軍,形成了儒生和山農相結合的獨特的軍隊體製。這支湘軍在曾國藩的訓練和帶領下,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軍事力量。滿清政府本來對地方的漢族武裝極度不信任,但大局已定,又不得不倚重於湘軍來鞏固自己的政權。曾國藩帶領的湘軍雖然消滅了太平天國,還參與鎮壓了各地的其他起義,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權落入漢族重臣之手,這本身就是清廷統治者不能忍受的,所以注定曾國藩的這支湘軍不能存在很久。

曾國藩領導的這支湘軍在鎮壓晚清的各地農民起義中迅速成長並壯大,晚清一度因為湘軍存在出現了“中興”的局麵,而湘軍的一大批將領及其幕僚也順勢成為當時中國政治、軍事舞台的主角。據統計,整個湘軍係統中位至總督者十五人,位至巡撫者十四人,其他的大小文武官員更是數不勝數。由於湘軍的聲名,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也都紛紛投入到曾國藩的麾下,還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師、科學家,而這批科學家也是後來曾國藩開展洋務事業的砥柱。

從曾國藩開始,湖南這裏便成了中國人才的根據地,無論是晚清時期的鎮壓太平天國和洋務運動,還是戊戌變法和同盟會、革命黨的成立,甚至於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在這些風口浪尖上活躍著大批的湖南人,而湘軍儼然已經成為湖南人的精神動力。